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健专利>正文

电子式学生读写矫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043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式读写矫正器。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分辨力低,易误报的不足。它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源、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45度的光信号接收器和受该光信号接收器控制的报警电路以及壳体所构成。它可自动发出告警来矫正学生的读写姿式,可有效防止学生在读写时因坐姿不正和视距过近而造成的近视,且具有灵敏度高、耗电少、使用可靠、易于普及的特点,附有的照度警示功能可进一步提示学生保护视力。(*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式学生用读写监视矫正器,尤其是能有效防止学生眼睛近视和坐姿不正的电子式学生读写矫正器。国家教育部、卫生部规定学生在读写时,应在标准照度下眼离读写物一尺,身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但很多学生在读写时姿式不正,东倒西歪地扑伏在桌上,眼睛离书本太近,这不但会使学生眼睛产生近视,同时还易使孩子的脊柱弯曲,影响正常的生理发育。因此家长和老师对此很重视,经常人为监视学生的读写姿式,但刚纠正过来,往往一会儿又还了原,效果很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学生读写监视和矫正用的电子产品,这些产品大多采用红外线测距,即通过红外发射管向外发射红外线,经人体反射后由光电管接收,其信号经放大整形后推动报警电路报警。由于采用红外线作检测信号,因此存在着易受外界光线(包括可见光)的干扰和影响,且耗电量大检测精度不高,不能分辨反射体和短时间进入报警视距范围内的物体(如使用者的手等),因此存在易误报漏报的通病,影响使用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子式学生读写矫正器,以防止学生在读写时坐姿不正、视距过近,并达到使用方便报警准确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设计一种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源、光信号接收器和受该光信号接收器控制的报警电路及壳体,尤其是光信号接收器由光敏元件置于遮光导向管内构成,所述的遮光导向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45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光敏元件与遮光导向管管口的距离大于2毫米。所述的遮光导向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38度。本技术是利用学生面部皮肤及面部器官在移动时引起反光度的差异来监视学生的读写姿式。当学生坐姿正确时,遮光导向管正对准学生的面部,安装在遮光导向管内的光敏元件得到一个基准电阻值的采样信号,电路不触发。而当学生坐姿不正,其头部下移低于正常视距时,由于反光度的改变使光敏元件的采样信号电阻值改变,从而触发报警电路发出告警信号,促使学生纠正不正确的读写姿式,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本技术具有检测精度高、电路灵敏无误报漏报的优点,且无红外线、超声波等任何发射源,对使用者绝对安全。由于耗电极小,电源既可采用交流电源降压使用又可直接使用电池供电。其外形可制成各种文具、学习用具,还可制成受学生喜爱的各种卡通形象及精美工艺摆设品。本技术还可附加照度不足警示电路、语音电路及定时电路(防止过长时间学习而影响视力),来制成多功能视力保护装置。另外,本技术还具有实施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普及、可开发出多种系列产品的优点,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基本电原理图。参看图1、图2,在壳体7上分别设置有电源开关11(图2中的K1)、发光二极管12、13(LED1、LED2)及由光敏电阻RG1置于遮光导向管9内而构成的光信号接收器2,并通过连接导线10与报警电路8相连接,遮光导向管9与水平面15(或水面桌面14)的夹角为26度。光敏元件RG1选用光敏电阻(或光电管)与运放触发电路3中的电阻R1、电位器W1构成分压电路,并通过A点与运算放大器A1的输入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通过由电阻R7、电容C2所构成的抗干扰电路及二极管D3与音频振荡电路4中运算放大器A3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还连接有语音扩展端子S。电路4中的运算放大器A3、电阻R12、R13、电容C3构成低音频振荡电路,并通过二极管D4调制由运算放大器A4、电阻R14、电位器W3、电容C4所构成高音频振荡电路。运算放大器A4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5连接功放扬声电路5中BG1的基极,BG1的集电极与Vcc间串接有蜂鸣器HTD(或喇叭),HTD的两端连接有电感L、电阻R16、LED2。由电阻R8、R9、R10、R11所构成的分压电路向集成电路IC1提供基准比较电压。本技术工作时,按下电源开关K1,市电经变压器BT降压、D5~D8桥式整流、C5滤波后为直流低压以供电路使用,当学生坐姿正确视距正常时,光信号接收器2的遮光导向管9对准学生的面部,此时遮光导向管2内的光敏电阻的采样信号电阻值由于反光度较强而较小,使A点电位也就是A1同相输入端的电位低于A1反相输入端的电位,因此A1输出低电平,同时B点也为低电平使音频振荡电路4不能起振,A4无音频信号输出,由BG1推动的压电蜂鸣片HTD无报警声。而当学生坐姿不正头部下移低于正常视距时,由于其面部反光度变弱会使光敏电阻的电阻值增大,同时也使A点电位升高,当A点电位升至大于A1反向输入端电位时,A1的输出端翻转为高电平,同时B点也为高电平,使音频振荡电路4起振,A4的输出端输出音频信号,经BG1放大后推动压电蜂鸣片HTD发出视距不正确的报警声,也可通过语音扩展端子S触发语音电路或音乐电路,促使学生纠正读写姿式或读写视距。照度警示电路6由运算放大器A2、电容C1、电阻R4、R5构成低频振荡器,光敏电阻RG2(或光电管)与电位器W2构成分压电路且通过二极管D2与运算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接,A2的输出端与Vss间串接有电阻R6、发光二极管LED1。当读写环境照度符合标准时,RG2与电位器W2分压电路C点的电位较高,使A2不能振荡,A2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发光二极管LED1不发光。当读写环境照度低于标准照度时,RG2的阻值增大使C点电位下降,A2立即起振(起振点可通过W2调整),A2的输出端输出每秒约2~5次的闪烁警示信号,提醒学生注意,避免在低于标准照度下读写,从而更进一步保护了学生的视力。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式学生读写矫正器,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源(1)、光信号接收器(2)和受该光信号接收器(2)控制的报警电路(8)以及壳体(7),其特征是光信号接收器(2)由光敏元件RG1置于遮光导向管(9)内构成,所述的遮光导向管(9)与水平面(15)的夹角为-20~45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式学生读写矫正器,其特征是光敏元件RG1与遮光导向管(9)管口的距离大于2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式学生读写矫正器,其特征是遮光导向管(9)与水平面(15)的夹角为-5~38度,其中的光敏元件RG1与触发电路(3)中的电阻R1、电位器W1构成分压电路,并与运算放大器A1的输入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7、二极管D3与音频振荡电路(4)中的运算放大器A3的输入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A4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5连接功放扬声电路(5)中BG1的基极,BG1集电极与Vcc间串接有压电蜂鸣片HTD或喇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式学生读写矫正器,其特征是照度警示电路(6)中的运算放大器A2、电阻R4、R5、电容C1构成低频振荡器,光敏电阻或光电管RG2与电位器W2构成分压电路且通过二极管D2与运算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与Vss间串接有电阻R6、发光二极管LED1。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子式学生读写矫正器,其特征是功放扬声电路(5)中蜂鸣器HTD的两端连接有电感L、电阻R16、发光二极管LED2。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子式学生读写矫正器,其特征是触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式学生读写矫正器,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源(1)、光信号接收器(2)和受该光信号接收器(2)控制的报警电路(8)以及壳体(7),其特征是光信号接收器(2)由光敏元件RG1置于遮光导向管(9)内构成,所述的遮光导向管(9)与水平面(15)的夹角为-20~45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罗兆原鲁庭贵
申请(专利权)人:李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