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LV有限公司专利>正文

压力供给流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8909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压力供给装置,如蒸汽捕集器或泵捕集器结合具有结构简单和减少部件数量,并能够用减小的浮力平稳地使转换阀换向。一浮子、一转换阀和一连锁装置安装在密封式容器中。连锁装置包括一绕第一轴转动的浮臂和一绕第二轴转动的辅助臂,一形成在浮壁上的板簧支座部、一形成在辅助臂上的弹簧支座部和一安置在两板簧支座部之间可逆板簧。浮子与浮臂相连接,而转换阀与辅助臂相连接。(*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压力下供给如液体、燃料等那样的流体的压力供给流体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压力供给流体装置特别适于用在收集在蒸汽管道系统中所产生的冷凝液并将这种冷凝液供给予锅炉或废热回收装置,因而起到一捕集或泵捕集结合的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在蒸汽管道系统中产生的冷凝液具有相当大数量的储存废热(余热)。因此,普遍做法是使用含有捕集形式的压力供给流体装置的冷凝液回收系统来回收冷凝液并将冷凝液输进锅炉或废热(余热)回收系统。这种系统为了利用冷凝液中的废热,从而实现其能量的有效使用。在冷凝液回收系统中所用的压力供给流体装置把冷凝液收集在密封式容器中并把如蒸汽那样的高压工作流体通过操作一转换阀将其引入密封式容器,因而,在工作流体的压力下可把冷凝液从密封式容器内部排出。为了保证压力供给流体装置的高度有效操作,有必要把尽可能多的冷凝液收集在密封式容器内并正常地换接转换阀。因此,为保证转换阀的可靠换接,现有技术的压力供给流体装置通过使用一设有盘簧的内装速锁装置。一种装有使用盘簧的内装速动装置的现有技术的压力供给流体装置揭示于美国专利号5,141,405。附图说明图1是一用于美国专利号5,141,405的现有技术压力流体供给装置的速锁装置的前视图。在美国专利号5,141,405中所公开的压力供给流体装置中,速锁装置100包括一浮臂101,一辅助臂102和一在压缩状态下的盘簧103。主臂101相对于支承件105可转动地支承在销106上。一浮子108连接在浮臂101的前端。辅助臂102在其一端通过与浮臂101同一销106连接到支承件105,在其另一端由穿过弹簧支座件116的销110连接到盘簧103的一端。一阀轴操纵杆111通过销107连接于辅助臂102的中心部。阀轴操纵杆11连接到转换阀(未示出),而速动装置100则可通过阀轴操作杆11与转换阀连接。在图1的盘簧103的另一端可由穿过弹簧支座件115的销112与浮臂101连接。在图1所示的美国专利号5,141,405的现有技术压力供给流体装置中,伴随密封式容器中冷凝液的积聚,浮子103升起。当浮子108升高时,盘簧103的弹簧支座件115一侧会随浮子108的升高而向上移动,从而挤压盘簧103以使其变形。浮子108的上升使盘簧103以(构成)与辅助臂102成一行方式移动,并且随着浮子108的进一步上升,直到盘簧103和辅助臂102之间的夹角超过180度,盘簧103从形变回复原状并在盘簧103和辅助臂102之间的连接部分(销110)向下搭锁,引起连接辅助臂102的阀轴操纵杆111的向下移动,从而切换转换阀(未示出)。现有技术压力供给流体装置存在一个问题。因为辅助臂可得以急速锁扣使转换阀开闭,转换阀可相当可靠地进行转换,不过,需要一根销可转动地与弹簧支座件连接。对这种销的要求增加了部件的数量并使结构复杂化。另外,由于在销上引起摩擦力的阻力,平衡操作受到阻碍;为了克服这种摩擦阻力,就需要浮子的较大浮力。但是,这种增加浮力的要求会使浮子的尺寸增大并因此使装置的总的尺寸增加。鉴于以上所述的,为已知现有技术装置固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供给流体装置,该压力供给流体装置是具有较少部件的简单结构的并能够用浮子的较小浮力作动转换阀。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设有密封式容器的压力供给流体装置,密封式容器具有一工作流体进口、一工作流体排出口、一压力供给流体进口和一压力供给流体排出口。密封式容器内部有一浮子、一转换阀和一速动装置。速动装置具有一由密封式容器支承的第一轴、一可绕第一轴转动的浮臂、一支承在密封式容器中,以离开第一轴的一点和平行于第一轴的第二轴、一圈绕第二轴转动的辅助臂、一形成浮臂上的弹簧支座部、一形成在辅助臂上的弹簧支座部、一安置在两弹簧支座部之间的可逆板簧和一通过可逆板簧的弯曲使可逆板簧反向的限制部件。浮子与浮臂相连接,而转换阀与辅助臂相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压力供给流体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浮子移动时,辅助臂可急速扣上使转换阀切换,从而迫使所积聚的流体以类似于现有技术装置的方式流出密封式容器。伴随在密封容器中冷凝液的积聚,浮子开起以使浮臂绕与浮子的上升有关的第一轴转动,限制部件可使可逆板簧以S形作弯曲,此后被反向。伴随可逆板簧的反向,辅助臂急速扣锁并换接转换阀。在本专利技术的压力供给流体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当浮子移动时,浮臂急速扣锁以换接换向阀,从而迫使所积聚的冷凝液流出密封式容器。在密封式容器中的积聚冷凝液使浮子升起,使浮臂绕轴转动,从而使在浮臂上所形成的板簧支座部在轴和辅助臂上所形成的板簧支座部之间近似地形成一直线。在这种移动过程中,可逆板簧进一步弯曲而进入与限制部件相接触。当浮子升高到超过特定位置时,可逆板簧反向,可使形成在辅助臂上的板簧支座部相对于成直线连接的轴和形成在浮臂上的板簧支座部急速扣锁在初始位置的相反侧上。结果,阀轴操纵杆移动而使转换阀反向。在本专利技术的压力供给流体装置的所使用的速动装置中,由于弹簧支座部形成在浮臂和辅助臂上,不需要支承部旋转地连接板簧支座部。因此,有可能减少部件的数量,从而允许简化结构。另外,由于板簧支座部不设有转动支承,即使使用小的浮力、即小浮子,装置也能十分平衡地操作且转换阀能以较大功率(动力)正确地进行工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通过参考与附图相结合的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的下述说明将成为明显的,其中图1是一现有技术速锁装置的局剖视图;图2是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力供给流体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视图;图3A—3C是图2的可逆板簧可逆操作的说明性视图;图4是一以图2的D—D线所作的放大截面视图;图5是一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速动装置的部件分解视图;图6是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力供给流体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视图。在图2中,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压力供给流体装置,具有一浮子3、一转换阀4、一速锁装置5和一阀6。在密封式容器2中,机身段7和盖部分8通过螺杆(未画出)而连接一起并在其内形成一流体保持空间10。在图2的实施中,密封式容器2的机身段7只是一容器;图2的实施例的一些有特色的部件都安装在密封式容器2的盖8上,盖8设有4个开口;一工作流体的进口11、一工作流体的出口13,压力供给流体进口16和一压力供给流体排出口17。如图4所示,在密封式容器2内的一位置、在工作流体进口内,装了一工作流体进给阀20,在工作流体出口13的内部装有一工作流体排出阀21。工作流体进给阀20包括一阀心座(活门体)22、一阀头23和一阀提升杆24。阀必座22具有一按轴线方向设置的通孔;通孔的上端起阀座25的作用。在阀心座25的中间部分,设置四个连接通孔与流体保持空间10的开孔26。阀头23是半球形的并装配在阀提升杆24的顶端。工作流体进给阀20的阀心座22的前端被拧入工作流体进口11内。阀头23安置在工作流体进口11一侧,而阀提升杆24通过通孔得以插入密封式容器2一侧的阀心座22,并且通过轴47进入与速锁装置5的辅助臂42连接。工作流体排出阀21包括一阀心座29、一阀头30和一阀提升杆31。阀心座20在轴线方向具有一通孔,在通孔内装有一阀座32。安装在阀提升杆31顶端上的阀头30从下面进入与阀座32的接触,从而开启和关闭此阀。阀提升杆31可借助轴47与速锁装置的辅助臂42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供给流体装置包括: 一容器,它包括:一工作流体进口、一工作流体排出口、一流体进口和一流体排出口; 一浮子; 一转换阀,此转换阀包括:一位于工作流体进口上的工作流体进给阀和一位于工作流体排出口上的工作流体排出阀,当工作流体排出阀关闭工作流体排出口时,工作流体进给阀将工作流体进口打开,当工作流体排出阀把工作流体排出口打开时,工作流体进给阀则把工作流体进口关闭; 一速锁装置,该速锁装置包括:一枢轴地安装在容器中的浮臂、一枢轴地安装在容器中的辅助臂、一在浮臂上所形成的第一板簧支座部、一在辅助臂上所形成的第二板簧支座部和一安装在第一和第二弹簧支座部之间的可逆板簧,其中,浮子与浮臂相连接,转换阀与辅助臂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本秀昭
申请(专利权)人:TLV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