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丁醛缩合废水综合治理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84070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丁醛缩合废水综合治理的装置,一号混合器一个进液口与原水池连接,另一个进液口经一号离心泵连接无机酸罐,一号混合器出液口依次连接二号离心泵、酸化槽、三号离心泵、一号油水分离器、四号离心泵、氧化塔、五号离心泵、DTRO膜和二号混合器;二号混合器一个进液口与DTRO膜连接,另一个进液口与无机酸罐出液口连接,二号混合器出液口依次连接、酯化槽、六号离心泵、二号油水分离器和七号离心泵,七号离心泵出液口连接两条管线,一条管线与原水池连接,另一条管线与DTRO膜进液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丁醛缩合废水的处理能耗成本高、处理周期长、COD去除率低等问题。

A device fo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butyraldehyde condensation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丁醛缩合废水综合治理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正丁醛缩合产生碱性废水的综合治理,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丁醛缩合废水综合治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低压羰基合成法制备异辛醇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正丁醛在碱性溶液下进行缩合制备辛烯醛,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正丁醛发生醛醛缩合会产生大量的缩合废水,而这种缩合废水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引起结膜炎;严重刺激皮肤及呼吸道,出现咳嗽、轻度呼吸困难,甚至诱发喘息性支气管炎;在一定程度上损坏肾和肝脏。缩合废水挥发出来的恶臭气体包含有醛、醇、酸类等有机气体,严重污染空气;高COD浓度或强碱性缩合废水可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造成冲击,使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受到抑制。目前国内主要的处理方法有水蒸汽汽提法、酸化一萃取法、空气催化氧化法、厌氧一好氧生化一炭黑吸附法、焚烧法、气浮法、吸附沉降法、减压蒸发浓缩法等。徐金球等人采用酸化-萃取法处理COD去除率只能达到86%;姜力夫等人采用的是固定床空气催化氧化法,该方法可使废水中的COD由最初的4000Omg/L降低至1000Omg/L,去除率为75%;韩兆新采用的是吸附沉降法来降低水中COD的含量,以合成气装置产生的炭黑作吸附剂,以聚丙烯酞胺作絮凝剂处理辛醇废水,COD去除率为42%一48%。造成这种缩合废水处理能耗成本高,生物处理周期长等因素,造成此废水的处理工业化难度之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可工业化的丁醛缩合废水综合治理的装置,克服了现有的丁醛缩合废水处理工艺中工业化难的缺陷,解决了此水的处理能耗成本高、处理周期长等问题,解决了此水中COD去除率低等现象。尤其适用于异辛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的综合治理。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的丁醛缩合废水综合治理的装置,包括一号混合器,所述一号混合器其中一个进液口通过管线与原水池连接,另一个进液口经一号离心泵连接有无机酸罐,所述一号混合器出液口通过管线依次连接有二号离心泵、酸化槽、三号离心泵、一号油水分离器、四号离心泵、氧化塔、五号离心泵、DTRO膜和二号混合器;所述二号混合器其中一个进液口与DTRO膜连接,另一个进液口通过管线与无机酸罐出液口相连接,所述二号混合器出液口通过管线依次连接有酯化槽、六号离心泵、二号油水分离器和七号离心泵,所述七号离心泵出液口连接有两条管线,其中一条管线与原水池连接,另一条管线与DTRO膜进液口连接。所述一号混合器与原水池连接的管线设置有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采用射流器或加压泵。所述氧化塔底部进口连接有臭氧管线,所述氧化塔顶部出口和酸化槽顶部进口之间连接有臭氧循环管线。所述五号离心泵出液口通过循环利用管线与氧化塔相连接。所述DTRO膜底部连接有净水排放管线。所述一号油水分离器和二号油水分离器均与有机物收集槽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酸化-氧化及DTOR膜法、对丁醛缩合废水进行综合治理,实现水中的有机物的回收,并且解决了水体存在的强碱性,将水体中的COD降低至50mg/L以下,进行返回系统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丁醛缩合废水综合治理的装置示意图。附图标记:V0101无机酸罐,V0118有机物收集槽,M0100加压装置,M0102一号混合器,M0113二号混合器,P0103一号离心泵,P0105二号离心泵,P0107三号离心泵,P0109四号离心泵,P0111五号离心泵,P0116六号离心泵,P0118七号离心泵,R0106酸化槽,R0115酯化槽,S0108一号油水分离器,S0117二号油水分离器,T0110氧化塔,S0112DTRO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丁醛缩合废水综合治理的装置,包括一号混合器M0102,所述一号混合器M0102其中一个进液口通过管线与原水池连接,另一个进液口经一号离心泵P0103与无机酸罐V0101相连接,所述一号混合器M0102出液口通过管线依次连接有二号离心泵P0105、酸化槽R0106、三号离心泵P0107、一号油水分离器S0108、四号离心泵P0109、氧化塔T0110、五号离心泵P0111、DTRO膜S0112和二号混合器M0113。所述二号混合器M0113其中一个进液口与DTRO膜S0112连接,另一个进液口通过管线与无机酸罐V0101出液口相连接,所述二号混合器M0113出液口通过管线依次连接有酯化槽R0115、六号离心泵P0116、二号油水分离器S0117和七号离心泵P0118。所述七号离心泵P0118出液口连接有两条管线,其中一条管线与原水池连接,另一条管线与DTRO膜S0112进液口连接。其中,所述一号混合器M0102与原水池连接的管线设置有加压装置M0100,所述加压装置M0100采用射流器或加压泵。所述氧化塔T0110底部进口连接有臭氧管线,所述氧化塔T0110顶部出口和酸化槽R0106顶部进口之间连接有臭氧循环管线。所述五号离心泵P0111出液口通过循环利用管线与氧化塔T0110相连接。所述一号油水分离器S0108和二号油水分离器S0117均与有机物收集槽V0118相连接。所述DTRO膜S0112底部连接有净水排放管线。本技术丁醛缩合废水综合治理的装置工作过程如下:(1)将丁醛缩合反应产生的碱性废水加入一定量的无机酸,使pH值降低至10-11之间,并且均匀混合、静止,保证水中的丁酸盐全部转化为有机酸。(2)将酸化后的含油废水混合物打入到一号油水分离器S0108中,水中悬浮的有机物微滴在水体中进行聚集,由小聚合成大油滴上浮,在水的表面形成油层,通过一号油水分离器S0108进行隔油处理,实现浮油与水的分离。(3)将隔油后的水pH值控制在9-10,打入到氧化塔T0110中,臭氧与隔油后的水在氧化塔T0110内进行逆流,逆流而下的水在臭氧氧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氧化,氧化塔T0110顶部臭氧气体返回至酸化槽R0106进行二次利用。(4)经过氧化塔T0110氧化后的水一部分进行自身循环,一部分进入DTRO膜进行过滤,DTRO膜产生的净水COD降低至50mg/L以下直接返回生产系统使用。(5)DTRO膜S0112过滤后的浓水与无机酸混合共同打入到酯化槽R0115内,将水的pH值调整至3-4之间,水体中的有机物发生酯化反应,出现乳化。(6)将乳化后含有油污的水打入到二号油水分离器S0117中,酯化后的有机微小油滴在水体中进行聚集、上浮,在水的表面形成油层,通过二号油水分离器S0117进行隔油处理,实现浮油与水的分离。(7)分离后的水pH控制在3-4,一部分打入到原水池中进行调整pH值使用,使原水的pH值降低至10-11之间,另一部分返回至DTRO膜S0112中继续过滤;其中,所述无机酸采用硝酸或硫酸或盐酸。所述一号油水分离器S0108和二号油水分离器S0117中的有机物均回收至有机物收集槽V0118内。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功能及工作过程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功能和工作过程,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丁醛缩合废水综合治理的装置,包括一号混合器(M01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混合器(M0102)其中一个进液口通过管线与原水池连接,另一个进液口经一号离心泵(P0103)连接有无机酸罐(V0101),所述一号混合器(M0102)出液口通过管线依次连接有二号离心泵(P0105)、酸化槽(R0106)、三号离心泵(P0107)、一号油水分离器(S0108)、四号离心泵(P0109)、氧化塔(T0110)、五号离心泵(P0111)、DTRO膜(S0112)和二号混合器(M0113);所述二号混合器(M0113)其中一个进液口与DTRO膜(S0112)连接,另一个进液口通过管线与无机酸罐(V0101)出液口相连接,所述二号混合器(M0113)出液口通过管线依次连接有酯化槽(R0115)、六号离心泵(P0116)、二号油水分离器(S0117)和七号离心泵(P0118),所述七号离心泵(P0118)出液口连接有两条管线,其中一条管线与原水池连接,另一条管线与DTRO膜(S0112)进液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丁醛缩合废水综合治理的装置,包括一号混合器(M01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混合器(M0102)其中一个进液口通过管线与原水池连接,另一个进液口经一号离心泵(P0103)连接有无机酸罐(V0101),所述一号混合器(M0102)出液口通过管线依次连接有二号离心泵(P0105)、酸化槽(R0106)、三号离心泵(P0107)、一号油水分离器(S0108)、四号离心泵(P0109)、氧化塔(T0110)、五号离心泵(P0111)、DTRO膜(S0112)和二号混合器(M0113);所述二号混合器(M0113)其中一个进液口与DTRO膜(S0112)连接,另一个进液口通过管线与无机酸罐(V0101)出液口相连接,所述二号混合器(M0113)出液口通过管线依次连接有酯化槽(R0115)、六号离心泵(P0116)、二号油水分离器(S0117)和七号离心泵(P0118),所述七号离心泵(P0118)出液口连接有两条管线,其中一条管线与原水池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斌项军裴声林赵刚靳利立李鑫庞天福张飞鸿李满枝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