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72905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发酵隧道顶板从中层向两侧外层依次由第一混凝土层、第一苯板保温层、第一炉渣垫层和防水层组成;发酵隧道墙体从中层向两侧外层依次由第二混凝土层、第二苯板保温层和砖砌层组成;高压喷气管道系统从上至下依次由第三混凝土层、保温层和第二炉渣垫层组成,第三混凝土层内设置有高压喷气嘴和通风管。充分利用了和保护蘑菇培养料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温度产生的热量贮存于发酵隧道中,设计并建造出不用蒸汽进行巴氏消毒的二次发酵隧道,提高了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的整体温度,从而克服了行业目前普遍采用发酵隧道导入蒸汽带来的技术问题和达到了良好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
技术介绍
平菇栽培的培养基需要经过发酵之后才能够接种培养。目前,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在实际的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过程中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剔除蘑菇培养料中存在的一切影响蘑菇生长的蘑菇病、虫害源;二是通过空气调节,对蘑菇培养进一步进行中温性控制发酵。通过二次发酵二阶段的过程,使蘑菇培养料转变成一种对蘑菇生长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蘑菇培养料,也即只适宜蘑菇生长而不适宜其他对蘑菇生长不利的生物机体的生长繁育。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意大利人技术了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以来,人们进行二次发酵的前段工作,即巴氏消毒时必须导入蒸汽,才可将隧道温度提高57摄氏度-62摄氏度并保持8小时,实现了以上第一功能,采用的唯一办法是在二次发酵过程的前期给发酵隧道导入蒸汽,提高发酵隧道中的温度至57-62摄氏度,达到巴氏消毒之目的,这是本领域最常见也是主要做法。这种做法的缺点有三:其一,需要建设较大的锅炉,消耗大量能源,释放烟尘,污染环境,配套相应的人员,劳动成本增加;其二,非自然状态的蒸汽额外增加了发酵料的湿度,尤其在冬季,特别是针对北方地区会出现大量的冷凝水而积聚发酵料中;其三,较短的时间内通入蒸汽不均等会在短时间内杀害有益的发酵微生物。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食用菌栽培技术瓶颈,特别是针对平菇的栽培,目前对于平菇培养料的培养发酵因上述技术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本领域熟知,蘑菇培养料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发酵微生物都属于好氧性微生物,只要氧气供给充足,这些好氧性的微生物能够通过有效的有氧化而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只要能够恰当的保护这些热量于发酵隧道中,完全可以提高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的整体温度。那么,如何使蘑菇堆肥中热量能够有效的释放出来保持在隧道中并均匀分布,确保食用菌培养发酵隧道整体温度均衡保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平菇营养料的生产过程就是一个发酵过程,可以分为:熟料发酵,即通过高温灭菌后接入纯菌种发酵出菇;利用巴斯德灭菌法进行半熟料栽培,即62℃到65℃发酵24小时后翻堆继续发酵24小时,凉堆装袋或者进入菇床接种。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配方为棉籽壳75%,石灰2%,麦麸10%,过磷酸钙2%,石膏1%;其次,培养基隔夜预湿,或者直接调制到含水量65%,堆起,堆大的中间需要打洞,以利通气,堆小直接覆盖保温物;再次,经过24小时,堆温即可达到60°以上了,维持24小时后翻堆,翻堆还需要继续覆盖保温物,再维持24小时即可拆堆播种了。此种方法费时费力,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充分利用和保护蘑菇培养料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温度产生的热量贮存于发酵隧道中,设计并建造出不用蒸汽进行巴氏消毒的二次发酵隧道,提高了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的整体温度,从而克服了行业目前普遍采用发酵隧道导入蒸汽带来的技术问题和达到了良好的技术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包括:发酵隧道顶板,所述发酵隧道顶板从中层向两侧外层依次由第一混凝土层、第一苯板保温层、第一炉渣垫层和防水层组成;发酵隧道墙体,所述发酵隧道墙体从中层向两侧外层依次由第二混凝土层、第二苯板保温层和砖砌层组成;高压喷气管道系统,所述高压喷气管道系统从上至下依次由第三混凝土层、保温层和第二炉渣垫层组成,所述第三混凝土层内设置有高压喷气嘴和通风管;所述高压喷气管道系统、所述发酵隧道墙体和所述发酵隧道顶板围成封闭式隧道仓体。优选的,所述发酵隧道顶板上设置有排气孔和缓压泄气孔。优选的,所述发酵隧道墙体包括门体、隧道侧墙和隧道后墙,所述隧道后墙上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的外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风道的内侧设置有回风口。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回风口处分别设置有进风门和回风门。优选的,所述风道的底端外侧设置有送风机。优选的,所述门体的上端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端与所述发酵隧道顶板连接。优选的,所述门体的四周内外设置有橡皮垫。优选的,所述通风管和所述风道外部均包封有苯板。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充分利用和保护蘑菇培养料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温度产生的热量贮存于发酵隧道中,设计并建造出不用蒸汽进行巴氏消毒的二次发酵隧道,提高了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的整体温度,从而克服了行业目前普遍采用发酵隧道导入蒸汽带来的技术问题和达到了良好的技术效果。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实施例的隧道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实施例的隧道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实施例的高压喷气管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一种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实施例的隧道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实施例的隧道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实施例的高压喷气管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包括:发酵隧道顶板1、发酵隧道墙体2和高压喷气管道系统3,发酵隧道顶板1从中层向两侧外层依次由第一混凝土层11、第一苯板保温层12、第一炉渣垫层12和防水层14组成;发酵隧道墙体2从中层向两侧外层依次由第二混凝土层21、第二苯板保温层22和砖砌层23组成;高压喷气管道系统3从上至下依次由第三混凝土层31、保温层32和第二炉渣垫层33组成,第三混凝土层31内设置有高压喷气嘴34和通风管35,解决了采用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导入蒸汽带来的技术问题,在零下28摄氏度的环境下不用蒸汽进行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效果良好,每平方米蘑菇产量可达25-30公斤,在隧道的宽度和长度有所加大,同时也加大了风机的排风量,实践证明我们出料数量和品质具有更大的提高。高压喷气管道系统3、发酵隧道墙体2和发酵隧道顶板1围成封闭式隧道仓体,发酵隧道顶板1上设置有排气孔4和缓压泄气孔,发酵隧道墙体2包括门体24、隧道侧墙25和隧道后墙26,隧道后墙26上设置有风道5,风道5的外侧设置有进风口6,风道5的内侧设置有回风口7,进风口6和回风口7处分别设置有进风门和回风门,风道5的底端外侧设置有送风机8。门体24的上端部设置有挡板9,挡板9的顶端与发酵隧道顶板1连接,门体24的四周内外设置有橡皮垫,密封性能较好。通风管35和风道5外部均包封有苯板,能够起到保温的效果。本技术的二次发酵装置能够充分利用蘑菇培养料在发酵过程,发酵微生物都属于好氧性微生物,只要氧气供给充足,这些好氧性的微生物能够通过有效的有氧化而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恰当的保护这些热量于发酵隧道中,提高了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的整体温度至摄氏57度并保持8个小时,确保了蘑菇堆肥中热量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隧道顶板,所述发酵隧道顶板从中层向两侧外层依次由第一混凝土层、第一苯板保温层、第一炉渣垫层和防水层组成;发酵隧道墙体,所述发酵隧道墙体从中层向两侧外层依次由第二混凝土层、第二苯板保温层和砖砌层组成;高压喷气管道系统,所述高压喷气管道系统从上至下依次由第三混凝土层、保温层和第二炉渣垫层组成,所述第三混凝土层内设置有高压喷气嘴和通风管;所述高压喷气管道系统、所述发酵隧道墙体和所述发酵隧道顶板围成封闭式隧道仓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隧道顶板,所述发酵隧道顶板从中层向两侧外层依次由第一混凝土层、第一苯板保温层、第一炉渣垫层和防水层组成;发酵隧道墙体,所述发酵隧道墙体从中层向两侧外层依次由第二混凝土层、第二苯板保温层和砖砌层组成;高压喷气管道系统,所述高压喷气管道系统从上至下依次由第三混凝土层、保温层和第二炉渣垫层组成,所述第三混凝土层内设置有高压喷气嘴和通风管;所述高压喷气管道系统、所述发酵隧道墙体和所述发酵隧道顶板围成封闭式隧道仓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隧道顶板上设置有排气孔和缓压泄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小平菇培养料二次发酵隧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隧道墙体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宝王清辉温婧李小峰张丹娜宋学武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兴春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