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给水节能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728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种植盆托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给水节能托盘。自动给水节能托盘,包括托盘板(1)、若干个盆槽(2)、a给水通槽(3);托盘板(1)上设置有纵横排列的盆槽(2),沿纵向每相邻的两个盆槽(2)之间通过纵向分水通槽(4)连通,沿横向每相邻的两个盆槽(2)之间通过横向分水通槽(5)连通,纵向分水通槽(4)和横向分水通槽(5)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隔水台(6),托盘板(1)上沿横向,每相邻的两行盆槽(2)之间设有一条a给水通槽(3),该托盘结构简单,透气性好,防积水,浇灌方便、均匀,省时省力,节约资源,浇灌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给水节能托盘
本技术涉及种植盆托盘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给水节能托盘。
技术介绍
目前,花卉、蔬菜种植在花盆或者育苗盆内,为了使花盆或育苗盆通风效果更好,在其底部都设有通孔和环形底座,为避免浇水过多而渗出,需要在花盆或育苗盆下面放置托盘。在种植花卉、蔬菜过程中基本采用人工浇水,人工浇水的方法费时费力,不适用于大面积种植花卉、蔬菜;为了节省人力,大面积种植花卉、蔬菜的浇水方法改进后,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的喷灌设备进行浇灌,喷灌为了扩大浇水范围,设定的水压较高,对于刚破土的花卉、蔬菜嫩芽将会造成损伤,同时浇灌不均匀,严重影响到花卉、蔬菜生长一致性,最终影响投资者的收益;另外,由于喷灌设定的水压较高,导致花盆或育苗盆表面的泥水四溅,影响周围环境,且造成水土浪费,一般施肥大都采用将肥料混在水中喷洒,同样会造成肥料浪费。种植盆托盘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一般都是堆摞放置,放置时间长了就会摞得太紧,不容易拔出,使用时需要费时费力得一个个拔出来,影响工作效率。而现有的种植托盘功能仅仅是防止浇水过多而渗出,无法解决以上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设计出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种植托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透气性好,防积水,浇灌方便、均匀,省时省力,节约资源,浇灌效率高的自动给水节能托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为:自动给水节能托盘,包括托盘板、若干个盆槽、a给水通槽;托盘板上设置有纵横排列的盆槽,沿纵向每相邻的两个盆槽之间通过纵向分水通槽连通,沿横向每相邻的两个盆槽之间通过横向分水通槽连通,纵向分水通槽和横向分水通槽的高度与盆槽的高度相等,纵向分水通槽和横向分水通槽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隔水台;托盘板上沿横向,每相邻的两行盆槽之间设有一条a给水通槽,a给水通槽与该两行盆槽之间的纵向分水通槽连通;a给水通槽由多段倾斜的通槽组成,每个纵向分水通槽两侧分别设有一段与其连通的通槽,通槽接通纵向分水通槽的一端水平位置低于另一端,且通槽的较低端处于该纵向分水通槽所设的隔水台正上方,每两个相邻纵向分水通槽之间的两段通槽的较高端接通;纵向分水通槽的内壁上设有导流通槽,导流通槽一端通到隔水台顶部,另一端接通该隔水台上方的通槽;盆槽内壁设有若干个透气凹槽,透气凹槽沿盆槽的中心轴方向延伸,透气凹槽的底面封闭且高于盆槽的底面,同时高于隔水台,其顶部开口;每个横向分水通槽内壁都设有一个排水凹槽,排水凹槽沿盆槽的中心轴方向延伸,排水凹槽的底面高于透气凹槽的底面,排水凹槽的底面设有排水孔;托盘板背面位于盆槽外壁的顶端位置处设有若干个外凸垫。其中,所述盆槽为底小口大的圆台或棱台结构。其中,所述盆槽底部设有加固定位槽。其中,所述每两个相邻纵向分水通槽之间,两段通槽的较高端连接处设有给水孔,该给水孔贯穿托盘板的厚度。其中,所述每个位于托盘板最外圈的盆槽顶部分别设有与其连通的b给水通槽。工作时,将种植花卉、蔬菜的花盆或者育苗盆放入盆槽内,花盆或育苗盘的底座与盆槽底部的加固定位槽吻合。本技术托盘能够实现三种给水方式:①将管壁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孔的水管置于a给水通槽内,通水后水从水管的出水孔流出,沿a给水通槽、导流通槽流到纵向分水通槽内的隔水台上,水经隔水台均匀的流入该纵向分水通槽两端的盆槽内,水通过盆底的通孔进入花盆或者育苗盆内,水缓慢地从下往上润湿土壤,实现土壤的充分浇灌;②a给水通槽下方设有水管,水管的侧壁设有若干个出水管,出水管的大小刚好与给水孔匹配,各出水管分别从下往上穿过给水孔,通水后水从水管上的出水管流到a给水通槽内,水沿a给水通槽从其较高处流向低处,并沿导流通槽流到纵向分水通槽内的隔水台上,水经隔水台均匀的流入该纵向分水通槽两端的盆槽内,水通过盆底的通孔进入花盆或者育苗盆内,水缓慢地从下往上润湿土壤,实现土壤的充分浇灌;③将水管的出水口朝盆槽方向放置在b给水通槽内,通水后水流入盆槽内,盆槽内的水通过各横、纵向分水通槽流到其他盆槽内,水通过盆底的通孔进入花盆或者育苗盆内,水缓慢地从下往上润湿土壤,实现土壤的充分浇灌。以上三种浇灌方式,浇灌用的水水质较好时可采用任意一种浇灌方式,水质较差时主要采用②、③种浇灌方式。浇灌过程中,水位一旦到达排水凹槽,水便从排水孔排掉。对花卉、蔬菜进行施肥时,可将肥料混入水中,通过以上三种浇灌方式进行施肥。托盘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堆摞放置,各托盘之间通过外凸垫隔出一定的空隙,不容易摞得太紧,方便使用时取出。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①本技术结构简单,浇灌方便,替代了传统一株一株人工浇灌,实现了通水后自动对每株花卉、蔬菜均匀给水,节省了时间和人力,且适用于大面积种植;同时,该托盘能够实现三种给水方式,适应不同水质,实用性强。②本技术采用沿各通槽将水引入盆槽内,水通过盆底的通孔进入花盆或者育苗盆内,水缓慢地从下往上润湿土壤,实现从下往上的浇灌方式,使土壤的得到充分浇灌;相比传统的喷灌方式,用本技术的托盘进行浇灌比较柔和,不会对刚破土的花卉、蔬菜嫩芽将造成损伤,避免由于喷灌设定的水压较高,导致花盆或育苗盆表面的泥水四溅,浇灌和施肥时不会造成肥水流失,节约资源,降低了成本。③本技术a给水通槽由多段倾斜的通槽组成,通槽朝纵向分水通槽方向倾斜,且与其连通,能够有效聚拢水分,使水分全部流入纵向分水通槽内,防止水分流失造成浪费。④本技术隔水台能够将水分均匀得分流到两侧的盆槽内,实现均匀浇灌,有利于花卉、蔬菜一致性生长,提高花卉、蔬菜的品质。⑤本技术浇灌均匀,可通过控制好浇灌时间实现精准控制浇灌量,方便控制,且浇灌效率高。⑥本技术盆槽内壁设有若干个透气凹槽,增加了花盆或育苗盘与盆槽内壁之间的空隙,改善了透气性;横向分水通槽内壁都设有排水凹槽,排水凹槽的底面设有排水孔,浇灌过程中,水位一旦到达排水凹槽,水便从排水孔排掉,避免意外浇灌过量导致积水糟根。⑦本技术托盘板背面设有若干个外凸垫,托盘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堆摞放置,各托盘之间通过外凸垫隔出一定的空隙,不容易摞得太紧,方便使用时取出。⑧本技术盆槽底部设有加固定位槽,具有加固盆槽底部和固定花盆或育苗盘的作用,使盆槽底部不易变形,同时使花盆或育苗盘不易移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右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托盘板、2-盆槽、3-a给水通槽、4-纵向分水通槽、5-横向分水通槽、6-隔水台、7-通槽、8-导流通槽、9-透气凹槽、10-排水凹槽、11-排水孔、12-外凸垫、13-加固定位槽、14-给水孔、15-b给水通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自动给水节能托盘,包括托盘板1、若干个盆槽2、a给水通槽3;托盘板1上设置有纵横排列的盆槽2,盆槽2为底小口大的圆台结构,其底部设有加固定位槽13;沿纵向每相邻的两个盆槽2之间通过纵向分水通槽4连通,沿横向每相邻的两个盆槽2之间通过横向分水通槽5连通,纵向分水通槽4和横向分水通槽5的高度与盆槽2的高度相等,纵向分水通槽4和横向分水通槽5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隔水台6;托盘板1上沿横向,每相邻的两行盆槽2之间设有一条a给水通槽3,a给水通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动给水节能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板(1)、若干个盆槽(2)、a给水通槽(3);托盘板(1)上设置有纵横排列的盆槽(2),沿纵向每相邻的两个盆槽(2)之间通过纵向分水通槽(4)连通,沿横向每相邻的两个盆槽(2)之间通过横向分水通槽(5)连通,纵向分水通槽(4)和横向分水通槽(5)的高度与盆槽(2)的高度相等,纵向分水通槽(4)和横向分水通槽(5)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隔水台(6);托盘板(1)上沿横向,每相邻的两行盆槽(2)之间设有一条a给水通槽(3),a给水通槽(3)与该两行盆槽(2)之间的纵向分水通槽(4)连通;a给水通槽(3)由多段倾斜的通槽(7)组成,每个纵向分水通槽(4)两侧分别设有一段与其连通的通槽(7),通槽(7)接通纵向分水通槽(4)的一端水平位置低于另一端,且通槽(7)的较低端处于该纵向分水通槽(4)所设的隔水台(6)正上方,每两个相邻纵向分水通槽(4)之间的两段通槽(7)的较高端接通;纵向分水通槽(4)的内壁上设有导流通槽(8),导流通槽(8)一端通到隔水台(6)顶部,另一端接通该隔水台(6)上方的通槽(7);盆槽(2)内壁设有若干个透气凹槽(9),透气凹槽(9)沿盆槽(2)的中心轴方向延伸,透气凹槽(9)的底面封闭且高于盆槽(2)的底面,同时高于隔水台(6),其顶部开口;每个横向分水通槽(5)内壁都设有一个排水凹槽(10),排水凹槽(10)沿盆槽(2)的中心轴方向延伸,排水凹槽(10)的底面高于透气凹槽(9)的底面,排水凹槽(10)的底面设有排水孔(11);托盘板(1)背面位于盆槽(2)外壁的顶端位置处设有若干个外凸垫(12)。...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给水节能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板(1)、若干个盆槽(2)、a给水通槽(3);托盘板(1)上设置有纵横排列的盆槽(2),沿纵向每相邻的两个盆槽(2)之间通过纵向分水通槽(4)连通,沿横向每相邻的两个盆槽(2)之间通过横向分水通槽(5)连通,纵向分水通槽(4)和横向分水通槽(5)的高度与盆槽(2)的高度相等,纵向分水通槽(4)和横向分水通槽(5)底部的中间位置设有隔水台(6);托盘板(1)上沿横向,每相邻的两行盆槽(2)之间设有一条a给水通槽(3),a给水通槽(3)与该两行盆槽(2)之间的纵向分水通槽(4)连通;a给水通槽(3)由多段倾斜的通槽(7)组成,每个纵向分水通槽(4)两侧分别设有一段与其连通的通槽(7),通槽(7)接通纵向分水通槽(4)的一端水平位置低于另一端,且通槽(7)的较低端处于该纵向分水通槽(4)所设的隔水台(6)正上方,每两个相邻纵向分水通槽(4)之间的两段通槽(7)的较高端接通;纵向分水通槽(4)的内壁上设有导流通槽(8),导流通槽(8)一端通到隔水台(6)顶部,另一端接通该隔水台(6)上方的通槽(7);盆槽(2)内壁设有若干个透气凹槽(9),透气凹槽(9)沿盆槽(2)的中心轴方向延伸,透气凹槽(9)的底面封闭且高于盆槽(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联明康晨煜陈树兰周梦凡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明兰花卉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