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阀,包括:阀主体(20),由通过阀轴(24)与阀室(21)中的阀座(22)的离合接触的阀体(23)调整通过的流量;外壳(40),内置固定在阀主体(20)中使阀体(23)与阀座(22)离合接触的转子(30);定子(50),外嵌在外壳(40)上旋转驱动转子(30)。阀轴(24)可滑动地配置在推力螺母(33)和平垫金属片(60)中,在推力螺母(33)和平垫金属片(60)上形成具有润滑性的镀金属层(33a),(60a)。镀金属层(33a)是由镍中包含聚四氟乙烯的材料构成的。(*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在空调机、冷冻机等中来使用的电动阀,特别涉及一种谋求提高构成可动部分的阀轴的滑接部件的耐疲劳性以及润滑性的电动阀。
技术介绍
目前,这种装配在空调机、冷冻机等中来使用的电动阀,具有调整冷媒等的流体流量的功能,通常具有包括阀室和阀座的阀主体;通过凸缘状部固定在阀主体的上部的有底的圆筒状外壳,在外壳的内侧内置转子,在外壳的外部外嵌其中央具有通孔的定子。图3表示了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阀10的纵截面图。电动阀10具有通过与阀室21中的阀座22离合接触的阀体23来调整冷媒的通过的流量的阀主体20;内置转子30的外壳40,该转子离合接触固定在阀主体20上的阀体23;外嵌在外壳40上,旋转驱动转子30的定子50。转子30和定子50构成了步进马达。另外,在阀主体20的下部和侧部,连接与阀室21连通的冷媒流入流出管20a、20b。在阀主体20中形成阀室21,在阀室21的下方形成阀座22,在上方形成导向轴套26。与外壳40的接合,是通过将外壳40的端部对接焊接到铆接固定在阀主体20上的凸缘状板41的台阶部进行的。外壳40形成有底的圆筒状,固定到在阀主体20的上部固定的凸缘状板41上,内部保持气密状态。定子50由利用磁性材料制成的轭51、通过线圈架52缠绕在该磁轭51上的上下定子线圈53、53构成,在外壳40上形成外嵌的嵌合孔50a。从定子50上伸出与定子线圈53、53连接的多个导线端子54,连接器56与该导线端子54连接,在该连接器56上连接多个导线55。由针状阀构成的阀体23形成在阀轴24的下端。使阀体23与阀座22离合接触的驱动机构由下面部件构成从阀主体20向转子30方向延伸固定的、并且在外周形成固定螺纹部25的导向轴套26;具有与该导向轴套26的固定螺纹部25螺合的移动螺纹部31的阀轴支持器32。上述固定螺纹部25由导向轴套26的外周的阳螺纹构成,移动螺纹部31由阀轴支持器32的内周的阴螺纹形成。阀轴支持器32是位于导向轴套26的外侧的下方开口的圆筒形,在内表面形成移动螺纹部31,通过阀轴24的台阶部24a形成的上部缩径部24b嵌合在阀轴支持器32的中心,通过推力螺母33连接。阀体23下端形成的阀轴24,可上下移动地插入阀轴支持器32的中心,通过在阀轴支持器32中压缩安装的压缩螺旋弹簧34被推向下方。而且,上述压缩螺旋弹簧34的下端部支持在阀轴24的肩部,上端部34a通过平垫金属片60支持在阀轴支持器32的下面。另外,阀轴支持器32和转子30通过支持环36连接,阀轴支持器32的上凸起部嵌合在支持环36的内周孔部,将把上述凸起部的外周铆接固定与转子30、支持环36和阀轴支持器32接合起来。构成一个止动机构的下止动体27固定在导向轴套26上,在下止动体27的上方突出设置板状的下止动片27a。另外,在阀轴支持器32上固定构成另一个止动机构的上止动体37,向下方的板状的上止动片37a可与突出设置的下止动片27a接合。另外,下止动体27固定在形成在导向轴套26的外周的螺旋槽部分26a上,上止动体37固定在形成在阀轴支持器32的外周的螺旋槽部分32b上。另外,在导向轴套26的侧面上,为了对阀室21和外壳40中的空间进行均压之目的,在固定螺纹部25的下部设置均压孔32a,通过该均压孔32a,使得冷媒容易流通。但是,在所述电动阀中,由于所述推力螺母33或者平垫金属片60与上下移动的阀轴24滑接,所以,在使用包含润滑油成分困难的冷媒的情况下,有磨损的担心,提出应该提高耐疲劳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下面的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电动阀中,在由磨损导致容易降低耐疲劳性的部件上,形成包含聚四氟乙烯的镍镀金属层。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镍镀金属层,设置在阀轴支持器和导向轴套的相互啮合螺纹部,对于推力螺母33或者平垫金属片60部分的耐疲劳性问题,没有解决。专利文献1特开2003-172467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8-2193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做出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阀,其提高推力螺母或者平垫金属片部分的耐疲劳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包括阀主体,由通过阀轴与阀室中的阀座离合接触的阀体调整通过的流量;外壳,内置固定在阀主体中使阀体与阀座离合接触的转子;定子,外嵌在外壳上旋转驱动转子,上述阀轴可滑动地配置在推力螺母或者平垫金属片中,同时,推力螺母或者平垫金属片中至少一个与上述阀轴的滑接面上形成具有润滑性的镀金属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之上,镀金属层是由镍中包含聚四氟乙烯的材料构成的。然后,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包括阀主体,由通过阀轴与阀室中的阀座离合接触的阀体调整通过的流量;外壳,内置固定在阀主体中使阀体与阀座离合接触的转子;定子,外嵌在外壳上旋转驱动转子,其特征在于,上述阀轴可滑动地配置在推力螺母或者平垫金属片中,同时,上述推力螺母上形成由镍中包含聚四氟乙烯的材料构成的镀金属层,上述平垫金属片形成由氟树脂构成的涂层。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根据上述构成,在推力螺母和平垫金属片的一方,或者两方上,形成镀金属层,从而能够提高耐疲劳性。另外,特别是,在阀体的开闭(阀轴上下移动)时,能够减少阀轴和推力螺母与平垫金属片的滑动阻力,能够可靠地顺畅地滑动。特别是,在冷媒回路中不希望在冷媒回路有冷冻机油等的润滑的环境中,也能够防止推力螺母、平垫金属片、阀轴等滑动部件的老化,提高耐疲劳性,防止电动阀操作的不协调。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在上述推力螺母上形成由镍中包含聚四氟乙烯的材料构成的镀金属层,在上述平垫金属片上形成由氟树脂构成的涂层,能够提高推力螺母的润滑性,同时提高平垫金属片的耐疲劳性,提高了电动阀的耐疲劳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图2是图1的X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电动阀的纵截面图。符号说明10电动阀(现有例);10’电动阀(本专利技术);20阀主体;20a,20b流入流出管;21阀室;22阀座;23阀体;24阀轴;24a台阶部 24b上缩径部;25固定螺纹部;26导向轴套;26a螺旋槽部;27下止动体;27a下止动片;30转子31移动螺纹部;32阀轴支持器;32a均压孔;32b螺旋槽部;33推力螺母;33a镀金属层;34压缩螺旋弹簧;34a端部;36支持环;37上止动体;37a上止动片;40外壳;41凸缘状板;50定子;50a嵌合孔;51磁轭;52线圈架;53定子线圈;54导线端子;55导线;56连接器;60平垫金属片;60a镀金属层。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10’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图2是图1的X部分的放大图,基于这些图来说明。下面,在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中,对于图1,2中与图3所示的公知例子中的电动阀10相同的构成部件,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上述推力螺母33的表面上镀镍(Ni),或者,利用包含聚四氟乙烯(PTFE)的镍(Ni)镀金属作为镀金属层33a来涂覆表面。另外,对于平垫金属片60,在其表面上也与推力螺母33的表面一样,形成由相同的材料构成的镀金属层60a。而且,这些处理(镀金属层33a,60a的形成)可以在推力螺母33和平垫金属片60的整个表面上进行,也可以至少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阀,包括:阀主体,由通过阀轴与阀室中的阀座离合接触的阀体调整通过的流量;外壳,内置固定在阀主体中使阀体与阀座离合接触的转子;定子,外嵌在外壳上旋转驱动转子,其特征在于,上述阀轴可滑动地配置在推力螺母或者平垫金属片中,同时,推力螺母或者平垫金属片中至少一个与上述阀轴的滑接面上形成具有润滑性的镀金属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贵雄,菅沼威,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