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闸闸室、水闸以及水闸闸室的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24630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0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水闸闸室、水闸以及水闸闸室的装配方法,所述水闸闸室(1)包括预制底板(10)和支撑于所述预制底板(10)的多个预制边墩(12),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边墩(12)相对且间隔设置以能够使得流经所述水闸闸室(1)的水通过。该水闸闸室的底板和支撑在底板上的边墩通过预制的方式制备成型,然后将预制成型的底板和边墩进行现场装配,由此缩短了水闸闸室的建造工期。由于所述水闸中设置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水闸闸室,因此提高了水闸建造的效率,缩短了水闸建造工期,并且提高了水闸的整体的稳固性。该装配方法尤其适用装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水闸闸室。

Assembly method of sluice chamber, sluice and sluice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闸闸室、水闸以及水闸闸室的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水闸闸室、水闸以及水闸闸室的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水闸为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开启闸门,可以宣泄洪水、涝水、弃水或废水,也可对下游河道或渠道供水。在水利工程中,水闸作为挡水、泄水或取水的建筑物,应用广泛。水闸主要由闸室以及与闸室相连接的上游连接段和下游连接段组成。闸室是水闸的主体,闸室中主要安装有底板、闸门、启闭机、闸墩、胸墙、工作桥和交通桥等。闸门用来挡水和控制过闸流量,闸墩用以分隔闸孔以及支承闸门、胸墙、工作桥和交通桥等。底板是闸室的基础,将闸室上部结构的重量及荷载向地基传递,同时兼有防渗和防冲的作用。上游连接段包括在两岸设置的翼墙和护坡,在河床设置的防冲槽、护底及铺盖,用以引导水流平顺地进入闸室,保护两岸及河床免遭水流冲刷,并与闸室共同组成足够长度的渗径,确保渗透水流沿两岸和闸基的抗渗稳定性。下游连接段主要由消力池、护坦、海漫、防冲槽、两岸翼墙和护坡等组成,用以引导出闸水流向下游均匀扩散,减缓流速,消除过闸水流剩余动能,防止水流对河床及两岸的冲刷。目前水闸闸室基本都采用现场浇筑的钢筋砼结构,现场浇筑闸室需要现场绑扎钢筋、现场浇筑混凝土然后再进行养护等,工期较长,且现场施工质量较难控制,例如受到很多外部条件的限制,如天气因素(雨季、冬季施工问题等)以及环保要求(混凝土搅拌、运输、扬尘控制等)。另外,现场浇筑闸室需根据闸门安装的要求分期浇筑,而二期浇筑制约了整个闸室的施工工期。另外,现场浇筑的结构的强度较低,为确保结构安全,需增加混凝土厚度、增加钢筋使用量等。另外,个别灌渠上的小型水闸闸室采用浆砌石现场砌筑,砌筑浆砌石闸室所使用的块石需从专门采石场购买,而受环保政策的影响,山石开采场逐渐关停,材料购置及运输成本越来越高,此外砌筑挡墙所需的砂浆需要现场拌制,不符合环保要求。鉴于此,无论是现场浇筑的钢筋砼结构还是现场砌筑的浆砌石结构,工期均较长,且现场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水闸闸室的建造工期较长的问题,提供水闸闸室,该水闸闸室的底板和支撑在底板上的边墩通过预制的方式制备成型,然后将预制成型的底板和边墩进行现场装配,由此缩短了水闸闸室的建造工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水闸闸室,所述水闸闸室包括预制底板和支撑于所述预制底板的多个预制边墩,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边墩相对且间隔设置以能够使得流经所述水闸闸室的水通过。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预先制备构成水闸闸室的预制底板和多个预制边墩,然后将预先制备完成的所述预制底板和多个所述预制边墩在现场进行装配,从而提高了所述水闸闸室的建造效率,缩短了所述水闸闸室的建造工期,另外,由于所述预制底板所述和所述预制边墩均为预先制备然后运输至现场装配,由此保证了所述水闸闸室的质量。优选地,所述预制底板包括以阵列形式排布的多个拼接底板,多个所述拼接底板彼此相互拼合形成所述预制底板。优选地,所述拼接底板呈长方体;相邻的两个所述拼接底板的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之间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包括第一插口和能够插入所述第一插口中的第一插件,其中:所述第一插口设置于所述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中的一者,所述第一插件设置于另一者。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包括一对第一板,一对所述第一板沿相应的所述拼接底板的厚度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一对所述第一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插口。优选地,所述第一插件包括沿相应的所述第一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加强筋。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包括设置于一对所述第一板之间且沿该对第一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加固筋,多个所述第一加固筋与相对的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彼此之间能够交错排布。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呈把手状,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均固定于相应的所述拼接底板的侧面;所述第一加固筋呈把手状,所述第一加固筋的两端均固定于相应的所述拼接底板的侧面。优选地,相邻的四个所述拼接底板的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板共同围合形成允许浇筑材料灌入的第一贯穿口,所述第一贯穿口贯穿所述预制底板;和/或所述第一插口的边缘处具有第一开口,沿水流方向或者垂直所述水流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插口彼此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水闸闸室包括由所述第一开口插入且能够支撑于所述第一插口内的第一加固板。优选地,每个所述预制边墩包括沿流经所述水闸闸室的水流方向排布的多个拼接边墩,同一个所述预制边墩中的多个所述拼接边墩分别连接于位于同一排或同一列的多个所述拼接底板,并且同一个所述预制边墩中的相邻的所述拼接边墩彼此之间能够相互拼合。优选地,所述拼接边墩与相应的所述拼接底板形成为一体件。优选地,所述拼接边墩呈长方体;相邻的两个所述拼接边墩的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之间设置有第二插接结构,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包括第二插口和能够插入所述第二插口中的第二插件,其中:所述第二插口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拼接边墩的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插件设置于另一者。优选地,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包括一对第二板,一对所述第二板沿相应的所述拼接边墩的厚度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一对所述第二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插口。优选地,所述第二插件包括沿相应的所述第二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加强筋。优选地,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包括设置于一对所述第二板之间且沿该对第二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加固筋,多个所述第二加固筋与相对的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彼此之间能够交错排布。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筋呈把手状,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均固定于相应的所述拼接边墩的侧面;所述第二加固筋呈把手状,所述第二加固筋的两端均固定于相应的所述拼接边墩的侧面;所述第二插口在所述预制边墩的顶面处具有允许浇筑材料灌入的第二开口。优选地,所述水闸闸室包括由所述第二开口插入且能够支撑于所述第二插口内的第二加固板。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水闸,所述水闸包括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水闸闸室,所述水闸还包括位于所述水闸闸室上游的上游连接段和位于所述水闸闸室下游的下游连接段。由于所述水闸中设置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闸闸室,因此提高了水闸建造的效率,缩短了水闸建造工期,并且提高了水闸的整体的稳固性。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水闸闸室的装配方法,所述水闸闸室包括预制底板和多个预制边墩;所述水闸闸室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预制所述水闸闸室的所述预制底板和多个所述预制边墩;S20、将多个所述预制边墩支撑于所述预制底板上,并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边墩相对且间隔设置。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0中,预制多个拼接底板并将多个所述拼接底板彼此相互拼合形成所述预制底板。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0中,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拼接底板的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之间设置第一插接结构,并使得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包括第一插口和能够插入所述第一插口中的第一插件,其中:将所述第一插口设置于所述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中的一者,将所述第一插件设置于另一者;通过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将相邻的两个所述拼接底板彼此相拼合。优选地,沿相应的所述拼接底板的厚度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一对第一板以使得所述第一插口形成于一对所述第一板之间;拼装所述预制底板时,使得相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闸闸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闸闸室(1)包括预制底板(10)和支撑于所述预制底板(10)的多个预制边墩(12),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边墩(12)相对且间隔设置以能够使得流经所述水闸闸室(1)的水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闸闸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闸闸室(1)包括预制底板(10)和支撑于所述预制底板(10)的多个预制边墩(12),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边墩(12)相对且间隔设置以能够使得流经所述水闸闸室(1)的水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闸闸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10)包括以阵列形式排布的多个拼接底板(100),多个所述拼接底板(100)彼此相互拼合形成所述预制底板(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闸闸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底板(100)呈长方体;相邻的两个所述拼接底板(100)的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之间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包括第一插口(140)和能够插入所述第一插口(140)中的第一插件(142),其中:所述第一插口(140)设置于所述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中的一者,所述第一插件(142)设置于另一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闸闸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包括一对第一板(143),一对所述第一板(143)沿相应的所述拼接底板(100)的厚度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一对所述第一板(143)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插口(14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闸闸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件(142)包括沿相应的所述第一板(14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加强筋(14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闸闸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包括设置于一对所述第一板(143)之间且沿该对第一板(14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加固筋(149),多个所述第一加固筋(149)与相对的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147)彼此之间能够交错排布。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闸闸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147)呈把手状,所述第一加强筋(147)的两端均固定于相应的所述拼接底板(100)的侧面;所述第一加固筋(149)呈把手状,所述第一加固筋(149)的两端均固定于相应的所述拼接底板(100)的侧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闸闸室,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四个所述拼接底板(100)的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板(143)共同围合形成允许浇筑材料灌入的第一贯穿口(145),所述第一贯穿口(145)贯穿所述预制底板(10);和/或所述第一插口(140)的边缘处具有第一开口(144),沿水流方向或者垂直所述水流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插口(140)彼此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水闸闸室(1)包括由所述第一开口(144)插入且能够支撑于所述第一插口(140)内的第一加固板(16)。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闸闸室,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预制边墩(12)包括沿流经所述水闸闸室(1)的水流方向排布的多个拼接边墩(120),同一个所述预制边墩(12)中的多个所述拼接边墩(120)分别连接于位于同一排或同一列的多个所述拼接底板(100),并且同一个所述预制边墩(12)中的相邻的所述拼接边墩(120)彼此之间能够相互拼合。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闸闸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边墩(120)与相应的所述拼接底板(100)形成为一体件。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闸闸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边墩(120)呈长方体;相邻的两个所述拼接边墩(120)的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之间设置有第二插接结构,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包括第二插口(180)和能够插入所述第二插口(180)中的第二插件(182),其中:所述第二插口(18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拼接边墩(120)的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插件(182)设置于另一者。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闸闸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包括一对第二板(183),一对所述第二板(183)沿相应的所述拼接边墩(120)的厚度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一对所述第二板(183)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插口(180)。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闸闸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件(182)包括沿相应的所述第二板(18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加强筋(185)。1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帮磊杨进新石维新张志伟冯雁庄春兰邵艳妮汤万龙赵子杰巩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