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监控软基水闸底板脱空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4565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监控软基水闸底板脱空的装置,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与外管内部螺纹连接,固定在外管内壁上,在所述内管与外管内壁之间设有滑动设置于外管内部的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的自由端固定设置于外管外侧相对立的表面上,所述外管另外两对立的侧面上分别转动设有固定架,并且在外管侧面上开设有与固定架配合使用的容纳槽,在所述内管的内部设有圆柱状的浮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水位的变换直观的判别软基固定情况,防止出现较大的伤害,整体安装操作方便快捷,使用寿命长,造价交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A device for monitoring the bottom plate of sluice on Soft Foun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监控软基水闸底板脱空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建设
,具体为一种用于监控软基水闸底板脱空的装置。
技术介绍
水闸是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开启闸门,可以宣泄洪水、涝水、弃水或废水,也可对下游河道或渠道供水。在水利工程中,水闸作为挡水、泄水或取水的建筑物,应用广泛。由于多数水闸建于软基上,经流水冲击闸底板底部可能会形成流水空间,造成底部不稳,使得闸底板脱空现象,造成较为严重的事故,但是由于软基的底部监测较为困难,利用水下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成本与造价都较高,不便于小型水闸实用,在闸底板底部形成流水空间时,其水位变化会产生影响,因此可利用这一性质来实时观测水闸软基固定状况,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监控软基水闸底板脱空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监控软基水闸底板脱空的装置,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与外管内部螺纹连接,固定在外管内壁上,在所述内管与外管内壁之间设有滑动设置于外管内部的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的自由端固定设置于外管外侧相对立的表面上,所述外管另外两对立的侧面上分别转动设有固定架,并且在外管侧面上开设有与固定架配合使用的容纳槽,在所述内管的内部设有圆柱状的浮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管呈长方体结构,在所述外管的内部上方开设有上空腔,在所述上空腔的下方设有位于外管内部的下空腔,所述上空腔与下空腔贯穿外管的内部,在所述外管的上端面两组对立的侧面上开设有限位槽,在所述限位槽的下方设有位于外管侧壁的固定槽,在所述下空腔靠近上空腔一端的内壁上设有螺纹端,在所述上空腔的内壁上开设有两组对立设置的滑槽,在所述外管的顶面位置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组卡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管包括上管筒和下通管,所述上管筒固定设置于下通管的上方,在所述下通管的表面上设有逆螺纹段,在所述上管筒的表面上刻有刻度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支架包括限位环、两组第一支杆和两组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对称设置于限位环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与限位环的外侧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与半圆形封口板的弧形中点位置铰连接,在所述封口板的表面上固定设有若干组卡块,所述限位环的外侧面关于第一支杆对称固定设有滑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限位环的内壁上固定设有一层橡胶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外管固定于闸底板之上,通过内管内部浮标的沉浮以判断底板底部是否存在流水空间,可以直观的辨别底部软基的固定情况,便于提前处理,同时由于内管立起时由于其高度较高,在使用时难免会造成摇晃,加剧了设备的损坏速度,通过限位支架可将内管限制于限位环之内,延长了设备的使用期限,同时可将内管收进外管之内,而此时的限位支架也可快速回收至外管的空腔内,其末端的封口板可将外管腔口封闭,将内管置于外管之内,对其形成保护,在使用时,将内管与限位支架抽出,将内管通过螺纹固定,将限位支架固定,即可完成安装,方便快捷,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水位的变换直观的判别软基固定情况,防止出现较大的伤害,整体安装操作方便快捷,使用寿命长,造价交底,本技术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外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内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限位支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封口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管、2-内管、3-限位支架、4-浮标、5-固定架、6-容纳槽、101-上空腔、102-下空腔、103-限位槽、104-固定槽、105-螺纹段、106-卡槽、107-滑槽、21-上管筒、22-下通管、23-刻度线、24-逆螺纹段、31-限位环、32-第一支杆、33-第二支杆、34-封口板、35-滑块、36-橡胶圈、341-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监控软基水闸底板脱空的装置,包括外管1和内管2,内管2与外管1内部螺纹连接,固定在外管1内壁上,在内管2与外管1内壁之间设有滑动设置于外管1内部的限位支架3,限位支架3的自由端固定设置于外管1外侧相对立的表面上,外管1另外两对立的侧面上分别转动设有固定架5,并且在外管1侧面上开设有与固定架5配合使用的容纳槽6,在内管2的内部设有圆柱状的浮标4;将闸底板打通一孔洞,将外管1安装于孔洞之上,通过外管1的固定架5将其限位固定,可通过法兰盘或者螺钉螺栓限位,若软基底部存在较大的流水空间,通过内管2内部的浮标可以直观的看出,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维修,请结合图3至图6,外管1呈长方体结构,在外管1的内部上方开设有上空腔101,在上空腔101的下方设有位于外管1内部的下空腔102,上空腔101与下空腔102贯穿外管1的内部,在外管1的上端面两组对立的侧面上开设有限位槽103,在限位槽103的下方设有位于外管1侧壁的固定槽104,在下空腔102靠近上空腔101一端的内壁上设有螺纹端105,在上空腔101的内壁上开设有两组对立设置的滑槽107,在外管1的顶面位置上均匀的设有若干组卡槽106,而内管2包括上管筒21和下通管22,上管筒21固定设置于下通管22的上方,在下通管22的表面上设有逆螺纹段24,在上管筒21的表面上刻有刻度线23;限位支架3包括限位环31、两组第一支杆32和两组第二支杆33,第一支杆32和第二支杆33对称设置于限位环31的两侧,第一支杆32的一端与限位环31的外侧面转动连接,第一支杆32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杆3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支杆33的另一端与半圆形封口板34的弧形中点位置铰连接,在封口板34的表面上固定设有若干组卡块341,限位环31的外侧面关于第一支杆32对称固定设有滑块35;在使用内管2时,将内管2从外管1中抽出,通过下通管22上的螺纹结构对其位置进行固定,此时将限位支架3从上空腔101中抽出,将第一支杆32限制在限位槽103之中,将第二支杆33的末端固定在固定槽104内部,可通过简单的螺栓结构固定,方便快捷,将内管2的上管筒21进行限位固定,防止摇晃,避免内管的损坏,同时在内管2收进外管1时,将第一支杆32与第二支杆33收起,沿着滑槽107收入上空腔101内部,将第二支杆33末端的封口板34合并,通过卡块341与卡槽106对上空腔101进行封口,将内管2封闭在外管1之中,方便对其进行保护,防止设备损坏。请结合图5,在限位环31的内壁上固定设有一层橡胶圈36,通过橡胶圈的缓冲作用,防止内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监控软基水闸底板脱空的装置,包括外管(1)和内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与外管(1)内部螺纹连接,固定在外管(1)内壁上,在所述内管(2)与外管(1)内壁之间设有滑动设置于外管(1)内部的限位支架(3),所述限位支架(3)的自由端固定设置于外管(1)外侧相对立的表面上,所述外管(1)另外两对立的侧面上分别转动设有固定架(5),并且在外管(1)侧面上开设有与固定架(5)配合使用的容纳槽(6),在所述内管(2)的内部设有圆柱状的浮标(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监控软基水闸底板脱空的装置,包括外管(1)和内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与外管(1)内部螺纹连接,固定在外管(1)内壁上,在所述内管(2)与外管(1)内壁之间设有滑动设置于外管(1)内部的限位支架(3),所述限位支架(3)的自由端固定设置于外管(1)外侧相对立的表面上,所述外管(1)另外两对立的侧面上分别转动设有固定架(5),并且在外管(1)侧面上开设有与固定架(5)配合使用的容纳槽(6),在所述内管(2)的内部设有圆柱状的浮标(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监控软基水闸底板脱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呈长方体结构,在所述外管(1)的内部上方开设有上空腔(101),在所述上空腔(101)的下方设有位于外管(1)内部的下空腔(102),所述上空腔(101)与下空腔(102)贯穿外管(1)的内部,在所述外管(1)的上端面两组对立的侧面上开设有限位槽(103),在所述限位槽(103)的下方设有位于外管(1)侧壁的固定槽(104),在所述下空腔(102)靠近上空腔(101)一端的内壁上设有螺纹端(105),在所述上空腔(101)的内壁上开设有两组对立设置的滑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锦林张建伟李火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