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护岸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3851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及施工方法,生态护岸结构包括: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铺设于河堤堤坡处;多个护岸箱体,所述护岸箱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碎石垫层上,所述护岸箱体为顶部敞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护岸箱体用于原位装填清淤底泥并种植植物,所述护岸箱体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护岸箱体内部空间的排水口,所述护岸箱体的内底壁处设置有用于限制清淤底泥流失的过滤结构;储水容器,所述储水容器用于外接负压发生装置,所述排水口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储水容器。上述的生态护岸结构能够原位利用清淤底泥,从而能够省去清淤底泥的转运环节,不仅有利于降低清淤底泥的处理成本,而且有利于降低二次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河道治理,特别涉及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河道清淤对于保护水资源、防止洪涝灾害、维持河道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清淤工程的实施,清淤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和科学处置也逐渐成为现阶段河道整治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主要是将加工和调制后的清淤底泥作为营养土、建材、填土材料等使用,即目前对清淤底泥进行资源化利用时需要先对清淤底泥进行转运和加工处理,这不仅增加了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的成本,而且在转运和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2、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对护岸结构的生态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生态护岸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态护岸结构将植物与工程相结合,不仅有利于防止河岸坍塌,还具有一定的生态和景观效果。其中,在进行堤防生态化改造时通常会对河道进行清淤,然而目前生态护岸结构如生态框、生态混凝土、垫式网笼、生态模袋和柔性生态挡墙结构等均无法直接利用清淤底泥,即清淤底泥需要进行转运和加工处理才能实现清淤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导致清淤底泥的处理成本较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具有交错设置的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所述分隔结构沿水平方向将所述护岸箱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用于装填清淤底泥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由包裹土工布的透水网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河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两个相邻的所述护岸箱体之间设置有拼接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结构包括柔性连接件,所述柔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岸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具有交错设置的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所述分隔结构沿水平方向将所述护岸箱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用于装填清淤底泥的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由包裹土工布的透水网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河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两个相邻的所述护岸箱体之间设置有拼接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结构包括柔性连接件,所述柔性连接件的两端均具有卡接部,所述护岸箱体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接部配合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达谭彩黄本胜袁明道林慧陈泊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