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5359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辊夹,利用该辊夹可使流体流过管的流速保持在规定流速。辊夹(RC)包括体流动管(T)绕其周围的绕管轴部件(31),如果管受到张力时,该绕管轴部件(31)防止设定的流速受到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来调整流经管的药用流体的流速的辊夹
技术介绍
传统上,流体输入管线或输血管线被用来将流体例如药液或血液输给患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流速调整器用来调整流体的流速,使得流体以正确的速度流过管。这样例如日本公开专利文本No.平成6 -109147示出了流速调整器,该流速调整器包括使用辊的辊夹。在所述辊夹中,引导槽形成在一对侧壁的各内表面上,该一对侧壁设置在平坦底板的两侧,支撑轴布置在所述引导槽上,以便允许辊沿着长度方向移动。另外,底板表面和引导槽之间的高度在沿着底板长度方向的部分上变化,并且平面的槽和沿着平面的槽的边缘部分形成的突出的行沿着底板长度设置在底板的顶面上。然后,辊相对与底板的位置变化,同时管位于底板和辊之间,以便调整流体流过管的流速。但是,如果在接收流体的患者在管上滚动或当人员或其它物品碰到管时,上述传统的辊夹的管被突然地拉动,辊的位置发生变化,并且流过管的流体的流速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辊夹,利用该辊夹可使流过管的流体的流速保持在规定流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辊夹包括管安装部件,其具有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的底部部件;一对侧壁部件,引导槽形成在其上位于相对的表面上,该侧壁部分以在从一侧向另一侧延伸时其高度变化的方式从两个边缘部分沿着底部部件的长度方向向上延伸;流速调整辊,其具有中央轴部分,该流速调整辊横跨地布置在这对侧壁部件上,并且同时由在边缘部分处的引导槽可动地支撑;辊部件,其沿着轴线方向设置在中央轴线部件的中央,由此辊部件将设置在管安装部件上用于流体流动的管压靠在底部部件上,以便在辊部件绕着中央轴线部件沿着引导槽移动时调整流过管的流体的流速;用于缠绕管的绕管轴部件沿着底部部件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距离流速调整辊在管安装部件上移动的区域一规定距离的部分上。如上所述,在以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式构成辊夹的情况下,在管安装部件的底部部件和形成在侧壁部件上的引导槽之间的沿高度方向的长度在其从一侧向另一侧延伸时变化,以便改变流速调整辊相对于辊安装部件的底部部件的位置,从而调整流过管的流体的流速。另外,管被缠绕在绕管轴部件周围,以便防止夹置在管安装部件的底部部件和流速调整辊之间的管的位置和流速调整辊的位置移动。由此针对管而设定的规定量流体可流过管。另外,将要连接辊夹的管被设置在容纳药用流体的容器和输入流体的患者之间,并且辊夹被连接到管上,同时管绕轴部件被布置得比安装部件的流速调整辊更靠近患者。因此,当管被从其位置拉动靠近患者时,拉力首先被绕管轴部件的其上缠绕有管的部分吸收,从而拉力变得不太可能到达夹置在管安装部件的底部部件和流速调整辊之间的部分,由此防止管的流速发生变化。另外,即使管被突然拉动时,仅仅管的缠绕在绕管轴部件上的部分或夹置在管安装部件的底部部件和流速调整辊之间的部分在其被拉伸时变得更细,但是流速调整辊和管的位置不太容易移动。也就是说,当管的缠绕在绕管轴部件周围的部分被朝向辊夹的外部拉动时,随着缠绕在绕管轴部件周围的部分变得更细时,流体流过管的流速减小。然而,当管没有受到拉力时,管返回其初始状态,流体的流速恢复规定流速。因此,管的夹置在底部部件和流速调整辊之间的部分完全不受影响。因为辊夹被以所述方式构成,流过管的流体的流速保持在规定流速,除非意外的较大力施加在管上。也就是说,因为管被安装到管安装部件的底部部件和流速调整辊之间并且绕在绕管轴部件的圆周周围,流体流过管的流速决不会改变,除非管安装部件的底部部件和流速调整辊之间的位置和设置在绕管轴部件的周围的部分的位置都移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绕管轴部件可横跨着两个侧壁部件布置,或者它们可从管安装部件的底部部件向上延伸,绕管轴部件可被相对于管安装部件固定,或者绕管轴部件可连接到管安装部件,从而绕管轴部件可绕轴线转动。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辊夹的一个结构特征在于,绕管轴部分被以其可绕着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由此,沿着管移动辊夹的操作变得容易。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辊夹的另一个结构特征在于,绕管轴部件可被沿着转动方向固定在规定位置。由此,因为绕管轴部件可被沿着转动方向固定在规定位置,绕管轴部件决不会意外地转动,从而可防止管的移动。另外,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辊夹的另一个结构特征在于,管缠绕在绕管轴部件上的部分具有三角形或圆形横截面。尽管绕管轴部件的其上缠绕管的部分的横截面可形成为四边形或多边形形状,三角形或圆形形状是优选的。如果绕管轴部件的其上缠绕管的部分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在绕管轴部件和管之间形成的摩擦增大,从而可得到防止管移动的改进辊夹。另外,如果绕管轴部件的其上缠绕管的部分的横截面是圆形的,这样容易缠绕管,并且管的缠绕部分不容易变形。附图说明参照以下附图仅通过示例的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辊夹的俯视图;图2为辊夹的主视图;图3为辊夹的后视图;图4为沿着图1中4-4截得的剖视图;以及图5为沿着图2中5-5截得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辊夹的实施例。图1-3示出了该实施例的辊夹RC。所述辊夹RC用来调整流体例如药液流过管T的流速。也就是说,辊夹RC由流速调整辊20和绕管轴部件30构造出,流速调整辊20将管T挤压到沟状管安装部件10以便调整流体流过管T的流速,绕管轴部件30防止当管T缠绕时管T在管安装部件10的内部移动。管安装部件10是通过从两个边缘部分沿着窄的板状底部部件11的长度方向升起侧壁部件12和13形成的。底部部件11的从基端部分(这里,对应于流过管T的流体的上游侧的部分被称为基部端侧,该基部端侧对应于图1和2中的左手侧)延伸到中央部分的部分较窄,前端部分(在图1和2中的右手侧部分)较宽;在基部端侧的较窄部分11a和前端侧的较宽部分11b之间形成锥形部分11c,当锥形部分11c从较窄部分11a向较宽部分11b延伸时,该锥形部分11c的宽度增加。另外,如图4所示,较窄部分11a由向上斜面形成,该向上斜面当从基部端侧向前端侧延伸时高度增加,并且较宽部分11b在低于较窄部分11a处平坦地形成。然后,锥形部分11c形成在陡峭斜面上,该陡峭斜面连接较窄部分11a的前端部分和较宽部分11a的基端部分。另外,槽部分11d形成在较窄部分11a的上表面沿着宽度方向的中央处,槽部分11d在沿着较窄部分11a的用于挤压管T的斜面从基端侧向前端侧延伸时高度增加。关于底部部件11对称形成的侧壁部件12和13被直线地形成,使得它们的上边缘处于同一平面上。侧壁部件12和13的从基端侧延伸到中央部分的长度在高度方向上较短,该长度对应于底部部件11的较窄部分11a;前端侧的长度在高度方向上较长,该长度对应于底部部件11的较宽部分11b。另外,侧壁部件12和13的对应于底部部件11的锥形部分11c的部分被设置成在它们之间的间距随着它们朝向前端侧延伸而增加;下端部分被形成在沿着锥形部分11c的斜面形成的倾斜部分上。也就是说,所述管安装部件10的从基端部分延伸到中央部分的部分形成为窄的沟状形状,其中在宽度和高度方向上的长度被形成较短;前端部分被形成为短的沟状形状,底部部件相对于宽度和高度方向上的长度向下伸出较大。然后,如图4和5所示,引导槽14和15被形成在侧壁部件12和13的相对内表面上。如图4所示,引导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辊夹,其包括:管安装部件(10),其具有:从一侧向另一侧延伸的底部部件(11);一对侧壁部件(12,13),引导槽(14,15)形成在其上位于相对的表面上,所述侧壁部件(12,13)在从一侧向另一侧延伸时以其高度变化的方式沿着上述底部部件(11)的长度方向从两个边缘部分向上延伸,具有中央轴线部件(22)的流速调整辊(20),该流速调整辊(20)横跨所述一对侧壁部件(12,13)布置,同时在两个边缘部分处由所述引导槽(14,15)可动地支撑,辊部件(21),其沿轴向设置在所述中央轴线部件(22)的中央,从而所述辊部件(21)将设置在所述管安装部件(10)中的用于流体流动的管(T)压靠在所述底部部件(11)上,以便当所述辊部件(21)沿着所述引导槽(14,15)绕着所述中央轴线部件(22)运动时调整在所述管(T)内流动的流体的流速,以及用于缠绕所述管的绕管轴部件(30),其设置在所述管安装部件(10)上的沿着所述底部部件(11)的长度方向距离所述流速调整辊(20)移动的区域一规定距离的部分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部一博木谷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舍伍德服务股份公司日本舍伍德医药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