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南勇专利>正文

防划伤式压力工作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10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划伤式压力工作缸,它包括缸体,缸体内分别安装活塞、支撑套、端盖,活塞杆与活塞相连接,活塞的顶部外径小于活塞外径,顶部与活塞之间的外壁上开设环形凹槽,上密封圈安装在环形凹槽内;上密封圈上部外边沿大于内边沿呈喇叭状,上密封圈外壁与缸体内壁紧密接触,上密封圈内壁与活塞的顶部紧密接触,上密封圈下端与活塞紧密接触;活塞的底部与活塞顶部形状、构造相同,下密封圈与上密封圈的形状、结构相同,下密封圈安装在活塞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缸体内及活塞杆容易被污物划伤的问题。(*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业用液压缸及汽缸
,具体地说是一种防划伤式压力工作缸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应用在工业设备传动的液压缸及汽缸,其在实际使用当中因污物容易进入缸体内,经常出现缸体及活塞杆被划伤致使介质泄漏而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原因如下一、传统的液压缸及汽缸,其活塞及支撑套上所安装的密封圈,其截面均为矩形的形式,并且均安装在活塞及支撑套的中上部、中部及中下部位置,而端部则存在一定的间隙。因安装维修当中污物的进入以及正常运行时碎屑的脱落等原因,其污物及碎屑在缸体内随着活塞及活塞杆的往复运动而运动,当其进入缸体与活塞、活塞杆与支撑套之间的端部间隙内,则很容易使缸体及活塞杆被划伤,故使其相互之间的密封性被破坏,产生介质泄露情况,最终导致工作缸无法正常工作;二、端盖顶端面为平面状,压力工作缸垂直向安装使用时,很容易集聚污物,并且污物很容易通过活塞杆与端盖之间的端部间隙进入,导致划伤活塞杆;三、活塞上、下端面均为平面状,缸体内的污物在其上无法相对聚集定位,其容易使污物在缸体内四处游动,随时可能进入端部间隙内而划伤缸体及活塞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上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防划伤式压力工作缸,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缸体内及活塞杆容易被污物划伤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防划伤式压力工作缸,它包括缸体,缸体内分别安装活塞、支撑套、端盖,活塞杆与活塞相连接,活塞的顶部外径小于活塞外径,顶部与活塞之间的壁上开设环形凹槽,上密封圈安装在环形凹槽内;上密封圈上部外边沿大于内边沿呈喇叭状,上密封圈外壁与缸体内壁紧密接触,上密封圈内壁与活塞的顶部紧密接触,上密封圈下端与活塞紧密接触;活塞的底部与活塞顶部形状、构造相同,下密封圈与上密封圈的形状、结构相同,下密封圈安装在活塞的底部。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活塞的顶部端面上开设弧形凹槽。活塞的底部端面上开设弧形凹槽。支撑套的底部内径大于支撑套内径,其底部与支撑套内壁之间的壁上开设环形凹槽,密封圈安装在环形凹槽内;密封圈下部内边沿大于外边沿呈倒圆锥状;密封圈内壁与活塞杆紧密接触,密封圈外壁与支撑套的底部紧密接触,密封圈上端与支撑套紧密接触。端盖的顶部内径大于端盖的内径,其顶部与端盖内壁之间的壁上开设环开凹槽,密封圈安装在环形凹槽内,密封圈上部内边沿大于外边沿呈圆锥状;密封圈内壁与活塞杆紧密接触,密封圈外壁与端盖的顶部紧密接触,密封圈下端与端盖紧密接触。支撑套的底部上连接至少一个凸块。端盖的顶部中部高、周边低呈圆锥状。端盖的顶部上连接至少一个凸块。上下密封圈以及密封圈,其外边沿到内边沿的倾斜角度为15-70°。上密封圈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槽口设置在环形凹槽内,并与顶部下端相对应。本技术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因在活塞的顶部及底部分别安装呈喇叭状的上下密封圈,并且在活塞的顶、底部端面上分别开设弧形凹槽,活塞在往复运动时,缸体内的污物则能够沿上下密封圈的倾斜面被聚集在弧形凹槽内,以防止污物四处游动,随时可能进入端部间隙内而划伤缸体;因在支撑套下端及端盖上端分别安装呈倒圆锥及圆锥状的密封圈,其能够有效避免污物进入支撑套及端盖分别与活塞杆之间的间隙内而划伤活塞杆;因将端盖的顶部设置中部高、周边低呈坡状形式,工作缸在垂直向安装使用时,能够避免污物聚集其上,故从根本上杜绝了污物进入端盖与活塞之间的间隙的可能。本技术能够彻底解决传统技术所存在的活塞及活塞杆容易被划伤的致命缺陷,广泛应用能够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II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III部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防划伤式压力工作缸,它包括缸体1,缸体1内分别安装活塞3、支撑套4、端盖5,活塞杆2与活塞3相连接,活塞3的顶部3C外径小于活塞3外径,顶部3C与活塞3之间的壁上开设环形凹槽3d,上密封圈3b安装在环形凹槽3d内;上密封圈3b上部外边沿大于内边沿呈喇叭状,上密封圈3b外壁与缸体1内壁紧密接触,上密封圈3b内壁与活塞3的顶部3c紧密接触,上密封圈3b下端与活塞3紧密接触;活塞3的底部与活塞3顶部3c形状、构造相同,下密封圈3e与上密封圈3b的形状、结构相同,下密封圈3e安装在活塞3的底部。活塞3的顶部3c端面上开设弧形凹槽3a。活塞3的底部端面上开设弧形凹槽。支撑套4的底部4c内径大于支撑套4内径,其底部4c与支撑套4内壁之间的壁上开设环形凹槽4d,密封圈4b安装在环形凹槽4d内;密封圈4b下部内边沿大于外边沿呈倒圆锥状;密封圈4b内壁与活塞杆2紧密接触,密封圈4b外壁与支撑套4的底部4c紧密接触,密封圈4b上端与支撑套4紧密接触。端盖5的顶部5c内径大于端盖5的内径,其顶部5c与端盖5内壁之间的壁上开设环开凹槽5d,密封圈5b安装在环形凹槽5d内,密封圈5b上部内边沿大于外边沿呈圆锥状;密封圈5b内壁与活塞杆2紧密接触,密封圈5b外壁与端盖5的顶部5c紧密接触,密封圈5b下端与端盖5紧密接触。支撑套4的底部4c上连接至少一个凸块4a。端盖5的顶部5c中部高、周边低呈圆锥状。端盖5的顶部5c上连接至少一个凸块5a。上下密封圈3b、3e以及密封圈4b、5b,其外边沿到内边沿的倾斜角度为15-70°。上密封圈3b上开设有环形凹槽3bb,环形凹槽3bb的槽口设置在环形凹槽3d内,并与顶部3c下端相对应。制作时,按上述要求加工好各种零部件组装即可。安装时,将本用新型的进、出口1a、1b通过管道与压力工作装置相接。工作时,活塞3上下往复运动时,上、下密封圈3b、3e因分别安装在活塞3的顶部3c及底部的端部周边处,因其形状为喇叭状,它的外边沿与缸体1内壁相紧密接触,它的内边沿与活塞3的顶部3c及底部相紧密接触,它能够有效阻挡污物进入活塞与缸体之间的端部间隙内。支撑套4的底部4C端口处安装呈倒圆锥状的密封圈4b,它的内边沿与活塞杆2相紧密接触,它的外边沿与支撑套4的底部4c紧密接触,它能够有效阻挡污物进入支撑套4与活塞杆2之间的端部间隙内。端盖5的顶部5c端口处安装呈圆锥状的密封圈5b,它的内边沿与活塞杆2紧密接触,它的外边沿与端盖5的顶部5c紧密接触,它能够有效阻挡端盖5上聚集的污物进入端盖5与活塞杆2之间的端部间隙内。以此上述三种密封形式,能够保证活塞3及活塞杆2不被污物划伤。端盖5的顶部5c端面为中部高、周边低呈坡状形式,为使本技术在垂直使用时不聚集污物。端盖5的顶部5c端面上均等份连接六个凸块5a,为防止活塞杆2上端的连接件回缩时撞击到密封圈5b,以保证密封圈5b的使用寿命。支撑套4的底部4c端面连接6个凸块,同样为防止活塞3向上运动时撞击到密封圈4b,以保证密封圈4b的使用寿命。上密封圈3b上设置的环形凹槽3bb是在上密封圈3b安装定位后,其能够在环形凹槽3d内自然形成气囊,其为增加上密封圈3b的密封效果。下密封圈3e与上密封圈3b形状构造相同,其安装在活塞3的底部环形凹槽内。活塞3的顶部3c及底部上分别开设弧形凹槽3a及弧形凹槽,以满足本技术正反向垂直使用时聚集污物所用。本技术单方向垂直使用时,可以只在活塞3的顶部3c端面开设弧形凹槽3a。上下密封圈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划伤式压力工作缸,它包括缸体(1),缸体(1)内分别安装活塞(3)、支撑套(4)、端盖(5),活塞杆(2)与活塞(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活塞(3)的顶部(3C)外径小于活塞(3)外径,顶部(3C)与活塞(3)之间的壁上开设环形凹槽(3d),上密封圈(3b)安装在环形凹槽(3d)内;上密封圈(3b)上部外边沿大于内边沿呈喇叭状;上密封圈(3b)外壁与缸体(1)内壁紧密接触,上密封圈(3b)内壁与活塞(3)的顶部(3c)紧密接触,上密封圈(3b)下端与活塞(3)紧密接触;活塞(3)的底部与活塞(3)顶部(3c)形状、构造相同,下密封圈(3e)与上密封圈(3b)的形状、结构相同,下密封圈(3e)安装在活塞(3)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南勇
申请(专利权)人:杜南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