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构起降系统固定翼机头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42842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异构起降系统固定翼机头结构,包括机身和机头,所述机身的前端设有机头,所述机头上前端的两侧均通过铰接轴安装有挂钩,所述机头上前端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内侧活动安装有导轮,所述机头的内部设有拉杆,且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导轮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组件,两组所述挂钩接触处的前端均设有第一导向凸起,两组所述挂钩接触处的后端均设有第二导向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挂钩可收于机头内,在起飞以及平飞时将挂钩收在机头内部,保证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解决了固定翼飞行器机头附加装置在固定翼飞行器平飞时带来附加气动阻力的问题,使得飞行器可以达到较高的飞行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构起降系统固定翼机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飞行器
,尤其涉及一种异构起降系统固定翼机头结构。
技术介绍
常规直升机,通过倾转机身和调节旋翼输出实现平飞,这样使得前飞最大速度受到电机输出和平衡力矩的限制,最大巡航速度远远小于固定翼;正常固定翼飞机则无法完成垂直起降,悬停和低速飞行。而异构起降系统结合了多旋翼飞行器和固定翼飞行器的飞行特点,从而兼具两者能力,其应用前景十分宽广,经济前景良好。目前这种飞行器是在起降阶段将多旋翼飞行器与固定翼飞行器结合,其飞行状态转换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在起飞时,与普通多旋翼无人机相似,由旋翼产生的升力垂直起飞;到达一定高度后,开启固定翼飞行器动力系统,之后释放固定翼飞行器;固定翼飞行器自行执行平飞任务,此时回收多旋翼飞行器:固定翼飞行器执行完任务后,多旋翼飞行器携带回收网起飞,固定翼飞行器机头挂钩装置打开,钩住回收网,多旋翼飞行器携带固定翼飞行器一同回收,现有的机头挂钩装置在固定翼飞行器平飞时会产生额外的气动阻力,而且难以保证每次回收挂钩都可以钩住回收网,可靠性低,同时,撞网过程对机头和挂钩装置载荷很大,容易损坏机头,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异构起降系统固定翼机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异构起降系统固定翼机头结构,该异构起降系统固定翼机头结构的挂钩可收于机头内,在起飞以及平飞时将挂钩收在机头的挂钩槽内部,保证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解决了固定翼飞行器机头附加装置在固定翼飞行器平飞时带来附加气动阻力的问题,使得飞行器可以达到较高的飞行速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异构起降系统固定翼机头结构,包括机身和机头,所述机身的前端设有机头,所述机头上前端的两侧均通过铰接轴安装有挂钩,所述机头上前端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内侧活动安装有导轮,所述机头的内部设有拉杆,且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导轮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组件,两组所述挂钩接触处的前端均设有第一导向凸起,两组所述挂钩接触处的后端均设有第二导向凸起,两组所述第一导向凸起和两组所述第二导向凸起之间形成与所述导轮适配的导向槽。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舵机,所述舵机上设有摆臂,且摆臂的输出端与所述拉杆连接,所述舵机内设有信号接收器。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机头顶部的两侧均设有与挂钩相适配的挂钩槽。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机头顶部前端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所述挂钩的限位块。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机头的前端设有加强块,且加强块呈流线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挂钩可收于机头内,在起飞以及平飞时将挂钩收在机头的挂钩槽内部,保证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解决了固定翼飞行器机头附加装置在固定翼飞行器平飞时带来附加气动阻力的问题,使得飞行器可以达到较高的飞行速度,且在由平飞模式转换过度至降落模式过程中,挂钩通过导轮带动弹开,露出挂钩,与携带回收网的多旋翼飞行器协同实现垂直降落,实现了异构起降系统固定翼飞行器的空中回收,同时,撞网过程挂钩尺寸配合网格设计,保证撞网的可靠性,再加上加强块的设置,确保机头撞网后不易产生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挂钩闭合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挂钩打开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其中:1-机身,2-机头,3-铰接轴,4-挂钩,5-滑动槽,6-导轮,7-拉杆,8-第一导向凸起,9-第二导向凸起,10-导向槽,11-舵机,12-挂钩槽,13-限位块,14-加强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根据图1、2、3、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构起降系统固定翼机头结构,包括机身1和机头2,所述机身1的前端设有机头2,所述机头2上前端的两侧均通过铰接轴3安装有挂钩4,便于挂钩4旋转来闭合或打开,所述机头2上前端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滑动槽5,且滑动槽5内侧活动安装有导轮6,所述机头2的内部设有拉杆7,且拉杆7的一端与所述导轮6连接,拉杆7带动导轮6在滑动槽5内移动,所述拉杆7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组件,两组所述挂钩4接触处的前端均设有第一导向凸起8,两组所述挂钩4接触处的后端均设有第二导向凸起9,两组所述第一导向凸起8和两组所述第二导向凸起9之间形成与所述导轮6适配的导向槽10,导轮6顶起第一导向凸起8可以使挂钩4闭合,导轮6顶起第二导向凸起9可以使挂钩4打开。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舵机11,所述舵机11上设有摆臂,且摆臂的输出端与所述拉杆7连接,所述舵机11内设有信号接收器,舵机11根据接收的信号,通过摆臂拉动拉杆7,拉杆7带动其上方的导轮6,导轮6带动挂钩4弹开或闭合,并保持状态。所述机头2顶部的两侧均设有与挂钩4相适配的挂钩槽12,便于闭合时收入挂钩4,避免气动阻力。所述机头2顶部前端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所述挂钩4的限位块13,使挂钩4打开和闭合在一定的范围内。所述机头2的前端设有加强块14,且加强块14呈流线型,保证机头2撞网后不易产生损伤,并避免额外气动阻力。该异构起降系统固定翼机头结构的挂钩4可收于机头2内,在起飞以及平飞时将挂钩4收在机头2的挂钩槽12内部,保证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解决了固定翼飞行器机头附加装置在固定翼飞行器平飞时带来附加气动阻力的问题,使得飞行器可以达到较高的飞行速度,且在由平飞模式转换过度至降落模式过程中,挂钩4通过导轮6带动弹开,露出挂钩4,与携带回收网的多旋翼飞行器协同实现垂直降落,实现了异构起降系统固定翼飞行器的空中回收,同时,撞网过程挂钩4尺寸配合网格设计,保证撞网的可靠性,再加上加强块14的设置,确保机头2撞网后不易产生损伤。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构起降系统固定翼机头结构,包括机身(1)和机头(2),所述机身(1)的前端设有机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2)上前端的两侧均通过铰接轴(3)安装有挂钩(4),所述机头(2)上前端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滑动槽(5),且滑动槽(5)内侧活动安装有导轮(6),所述机头(2)的内部设有拉杆(7),且拉杆(7)的一端与所述导轮(6)连接,所述拉杆(7)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组件,两组所述挂钩(4)接触处的前端均设有第一导向凸起(8),两组所述挂钩(4)接触处的后端均设有第二导向凸起(9),两组所述第一导向凸起(8)和两组所述第二导向凸起(9)之间形成与所述导轮(6)适配的导向槽(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构起降系统固定翼机头结构,包括机身(1)和机头(2),所述机身(1)的前端设有机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2)上前端的两侧均通过铰接轴(3)安装有挂钩(4),所述机头(2)上前端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滑动槽(5),且滑动槽(5)内侧活动安装有导轮(6),所述机头(2)的内部设有拉杆(7),且拉杆(7)的一端与所述导轮(6)连接,所述拉杆(7)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组件,两组所述挂钩(4)接触处的前端均设有第一导向凸起(8),两组所述挂钩(4)接触处的后端均设有第二导向凸起(9),两组所述第一导向凸起(8)和两组所述第二导向凸起(9)之间形成与所述导轮(6)适配的导向槽(10)。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睿李盛喆黎增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