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1989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路基板,且提供一种在设置有对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测量的电路的电路基板中以较少的面积而将电阻电路的电阻元件组安装在电路基板内的技术。电路基板(19)具备:第一差动放大电路(65),其被构成为,使第一电压VL经由第一电阻元件组Rlp而输入至一方的输入端子,并且使第二电压VN经由第二电阻元件组Rln而输入至另一方的输入端子;第二差动放大电路(68),其被构成为,使第三电压VH经由第三电阻元件组Rhp而输入至一方的输入端子,并且使第二电压VN经由第四电阻元件组Rhn而输入至另一方的输入端子。第二电阻元件组Rln和第四电阻元件组Rhn在第一电阻元件组Rlp与第三电阻元件组Rhp之间被邻接地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路基板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设置有对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测量的电路。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设置有对电力转换装置中所包含的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测量的电路。被安装在该电路基板上的控制电路被构成为,基于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从而生成用于控制电力转换装置的控制信号。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控制电路具有A/D转换电路,并且以取得与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相对应的数字值的方式而被构成。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为高电压。因此,为了将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输入至控制电路,从而必须使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降压至A/D转换电路的可输入电压。专利文献1的电路基板在控制电路的A/D转换电路的前段上,具有用于对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降压的电阻电路。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925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这种电阻电路具有由多个电阻元件构成的电阻元件组。因此,需要以较少的面积来将这种电阻元件组安装在电路基板内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电路基板,其设置有对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测量的电路,其中,所述电压转换器将作为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差的所述输入电压变压成作为第三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之差的所述输出电压。该电路基板能够具备:具有第一电阻元件组的第一电阻电路、具有第二电阻元件组的第二电阻电路、具有第三电阻元件组的第三电阻电路、具有第四电阻元件组的第四电阻电路、第一差动放大电路、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以及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具有一对输入端子,并且被构成为,使所述第一电压经由所述第一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一方,且使所述第二电压经由所述第二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另一方。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具有一对输入端子,并且被构成为,使所述第三电压经由所述第三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一方,且使所述第二电压经由所述第四电阻电路的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另一方。所述控制电路具有对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和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分别进行A/D转换的A/D转换电路。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在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之间被邻接地配置。在上述电路基板中,在所述第二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电路的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中均被输入有所述第二电压,从而被施加在二者上的电压为相同电压。因此,无需在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之间确保沿面距离。由此,由于能够将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以邻接的方式而配置在所述电路基板内,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面积来将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内。附图说明图1为包含电力转换装置的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的框图。图2为表示电力转换装置的框体内的部件布局的俯视图(除了电路基板之外)。图3为表示电力转换装置的框体内的部件布局的仰视图。图4为表示电力转换装置的框体内的部件布局的剖视图。图5为表示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多个电阻元件组的布局的一个示例的图,并且为与部件面相对应的图。图6为表示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多个电阻元件组的布局的其他的一个示例的图,并且为与部件面相对应的图。图7为表示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多个电阻元件组的布局的其他的一个示例的图,并且为与焊接面相对应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示出了包含电力转换装置2的电动汽车100的电力系统的框图。电力转换装置2为,将蓄电池的电力转换为行驶用的电机的驱动电力的设备。电动汽车100具备两个行驶用的电机53a、53b。在此基础上,电力转换装置2具备两组倒相电路43a、43b。另外,两个电机53a、53b的输出通过齿轮组55而被合成,并向车轴56(即驱动轮)被传送。电力转换装置2与蓄电池51连接。电力转换装置2具备使蓄电池51的电压升压的电压转换电路42、和将升压后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的两组倒相电路43a、43b。电压转换电路42为,能够实施使被施加于蓄电池侧的端子上的电压升压并向倒相电路侧的端子输出的升压动作、和使被施加于倒相电路侧的端子上的电压降压并向蓄电池侧的端子输出的降压动作的双方的双向DC-DC转换器。为了便于说明,在下文中,将蓄电池侧(低电压侧)的端子称为输入端48,将倒相电路侧(高电压侧)的端子称为输出端49。此外,将输入端48的正极和负极分别称为输入正极端48a和输入负极端48b。将输出端49的正极和负极分别称为输出正极端49a和输出负极端49b。输入正极端48a的电压为输入正极电压VL,输出正极端49a的电压为输出正极电压VH,输入负极端48b以及输出负极端49b的电压为负极电压VN。另外,“输入端48”、“输出端49”这样的标记是用于实现说明上的便利的标记,并且如之前所叙述的那样,由于电压转换电路42为双向DC-DC转换器,因此有时电力会从输出端49向输入端48流动。电压转换电路42具有两个开关元件9a、9b的串联电路、滤波电容器44、电抗器45、与各开关元件反并联连接的二极管。电抗器45的一端被连接在输入正极端48a上,另一端被连接在串联电路的中点上。滤波电容器44被连接在输入正极端48a与输入负极端48b之间。输入负极端48b与输出负极端49b直接连接。开关元件9b主要参与升压动作,开关元件9a主要参与降压动作。符号3g所示的虚线矩形的范围的电路与下文所述的半导体模块3g相对应。图1的电压转换电路42被称为斩波式。由于图1的电压转换电路42已被熟知,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倒相电路43a具有两个开关元件的串联电路被并联地连接成三组的结构。开关元件9c和9d、开关元件9e和9f、开关元件9g和9h分别构成串联电路。在各开关元件上反并联地连接有二极管。三组串联电路的高电压侧与电压转换电路42的输出正极端49a连接,三组串联电路的低电压侧与电压转换电路42的输出负极端49b连接。从三组串联电路的各自的中点输出有交流电(U相、V相、W相)。三组串联电路各自与下文所述的半导体模块3a、3b、3c相对应。由于倒相电路43b的结构与倒相电路43a相同,因此在图1中省略了具体的电路的图示。倒相电路43b也与倒相电路43a同样地,具有两个开关元件的串联电路被并联地连接成三组的结构。三组串联电路的高电压侧与电压转换电路42的输出正极端49a连接,三组串联电路的低电压侧与电压转换电路42的输出负极端49b连接。从三组的串联电路的中点输出三相交流电。将与各串联电路相对应的硬件称为半导体模块3d、3e、3f。在倒相电路43a、43b的输入端上并联地连接有平滑电容器46。换句话说,平滑电容器46被并联地连接在电压转换电路42的输出端49上。平滑电容器46能够将电压转换电路42的输出电流的脉动去除。开关元件9a-9h为电力转换用的晶体管,虽然典型而言为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但是也可以为其他的晶体管、例如MOSFET(Met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路基板,其上设置有对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测量的电路,其中,所述电压转换器将作为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差的所述输入电压变压成作为第三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之差的所述输出电压,所述电路基板具备:第一电阻电路,其具有第一电阻元件组;第二电阻电路,其具有第二电阻元件组;第三电阻电路,其具有第三电阻元件组;第四电阻电路,其具有第四电阻元件组;第一差动放大电路,其为具有一对输入端子的电路,并且被构成为,使所述第一电压经由所述第一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一方,且使所述第二电压经由所述第二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另一方;第二差动放大电路,其为具有一对输入端子的电路,并且被构成为,使所述第三电压经由所述第三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一方,且使所述第二电压经由所述第四电阻电路的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另一方;控制电路,其具有对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和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分别进行A/D转换的A/D转换电路,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在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之间被邻接地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4.16 JP 2018-0786141.一种电路基板,其上设置有对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测量的电路,其中,所述电压转换器将作为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差的所述输入电压变压成作为第三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之差的所述输出电压,所述电路基板具备:第一电阻电路,其具有第一电阻元件组;第二电阻电路,其具有第二电阻元件组;第三电阻电路,其具有第三电阻元件组;第四电阻电路,其具有第四电阻元件组;第一差动放大电路,其为具有一对输入端子的电路,并且被构成为,使所述第一电压经由所述第一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一方,且使所述第二电压经由所述第二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另一方;第二差动放大电路,其为具有一对输入端子的电路,并且被构成为,使所述第三电压经由所述第三电阻电路的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一方,且使所述第二电压经由所述第四电阻电路的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而输入至所述一对输入端子中的另一方;控制电路,其具有对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和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分别进行A/D转换的A/D转换电路,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在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之间被邻接地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路基板,其中,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被配置在所述电路基板的同一个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基板,其中,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被配置在,配置有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和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面上,当将属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一距离,且将属于所述第一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二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一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二距离时,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当将属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的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电压转换器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三距离,且将属于所述第三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与属于所述第四电阻元件组的所述多个电阻元件中的被连接在最靠所述第二差动放大电路侧的电阻元件之间的距离设为第四距离时,所述第三距离大于所述第四距离。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学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