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177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1:54
一种应用于无人机平台的温控设备,其中无人机平台包括底座及舱盖,舱盖包括第一及第二通气孔。温控设备包括第一温控装置、第二温控装置及加热器。第一温控装置包括第一及第二气流孔,第二温控装置包括第三及第四气流孔。第一气流孔、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第三气流孔、第四气流孔及第二气流孔依序形成第一气流路径;或第一气流孔、第一通气孔、舱盖的第三通气孔及第二气流孔依序形成第二气流路径;或第一气流孔、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第三气流孔、第四气流孔、舱盖的第四通气孔、第三通气孔及第二气流孔依序形成第三气流路径。加热器位于第一气流路径、第二气流路径或第三气流路径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温控设备可避免无人机平台因低温而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控设备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温控设备,且特别关于一种可以对无人机平台进行温度控制的温控设备。
技术介绍
无人机(UAV,UnmannedAerialVehicle)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户外或室内的环境中,执行例如监视或观察等各种任务。无人机一般可以由使用者遥控操作,也可以通过程序及坐标进行自动导航与飞行。无人机可以配备摄影机及/或检测器等设备,以在飞行时提供影像,或是天气、大气条件、辐射值等各种信息。无人机还可以具有货舱,以供装载各种物件。因此,无人机多元的应用潜力使其不断的在蓬勃发展当中。一般的无人机是使用电力作为动力来源,因此会需要充电机构来替无人机进行充电。当无人机应用在自动飞行巡检时,常常会搭配无人机平台等设备,来让无人机停泊或充电。然而,无人机系统在低温的环境下很可能会因为温度过低而造成危害。例如无人机平台的结构可能会因低温而无法开启,让无人机无法进入;无人机平台内部的温度过低时,无人机的电池会因为低温而无法充电或无法充满;并且无人机的系统也可能会因为低温而受损。因此,如何解决无人机系统在低温环境下运作所遇到的问题,实为本领域相关人员所关注的焦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温控设备,可以对无人机平台进行温度控制。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温控设备,用于对无人机平台进行温度控制,其中无人机平台包括底座及舱盖,舱盖包括第一通气孔及第二通气孔。舱盖可动地连接于底座,并相对底座于开启位置及关闭位置间移动。当舱盖位于关闭位置时,舱盖覆盖底座。当舱盖位于开启位置时,无人机平台供无人机进入并停在底座上。温控设备包括第一温控装置、第二温控装置以及加热器。其中,第一温控装置及第二温控装置设置于舱盖外部,第一温控装置随舱盖于开启位置及关闭位置间移动。第一温控装置包括第一气流孔及第二气流孔,第一气流孔连接第一通气孔。第二温控装置随舱盖于开启位置及关闭位置间移动,第二温控装置包括第三气流孔及第四气流孔。第三气流孔连接第二通气孔。加热器设置于第一温控装置的内部。当舱盖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气流孔、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第三气流孔、第四气流孔及第二气流孔依序形成第一气流路径;或第一气流孔、第一通气孔、舱盖的第三通气孔及第二气流孔依序形成第二气流路径;或第一气流孔、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第三气流孔、第四气流孔、舱盖的第四通气孔、第三通气孔及第二气流孔依序形成第三气流路径。其中加热器位于第一气流路径、第二气流路径或第三气流路径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温控设备设置有第一温控装置、第二温控装置及加热器。当舱盖位于关闭位置时,加热器可以为无人机平台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可以避免例如无人机平台的舱盖因低温而无法开启、无人机的电池因温度过低而充电异常或无人机及/或无人机平台的设备因低温而受损等问题。为让本专利技术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及图1B是本专利技术的温控设备应用于无人机平台时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温控设备应用于无人机平台时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温控设备应用于无人机平台时的一实施例的气流路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温控设备应用于无人机平台时的一实施例的功能方块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温控设备应用于无人机平台时的另一实施例的功能方块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温控设备应用于无人机平台时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温控设备应用于无人机平台时的又一实施例的气流路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A及图1B,图1A及图1B是本专利技术的温控设备应用于无人机平台时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图1A显示的是舱盖15位于开启位置时的示意图,图1B显示的是舱盖15位于关闭位置时的示意图。无人机系统A包括无人机平台10及温控设备100。无人机平台10包括底座13及舱盖15。温控设备100包括第一温控装置111a、第二温控装置111b以及加热器117。第一温控装置111a及第二温控装置111b设置于舱盖15的外部,并随舱盖15于开启位置(如图1A所示)及关闭位置(如图1B所示)间移动。当舱盖15位于关闭位置时,温控设备100的加热器117可为无人机平台10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可以避免例如无人机平台10的舱盖15因低温而无法开启、无人机U的电池(未图示)因为温度过低而充电异常或无人机U及/或无人机平台10的设备因低温而受损等问题。具体的操作细节以下将会详细说明。请同时参阅图2,图2是图1A及图1B所示实施例的温控设备100与无人机平台10的分解示意图。无人机平台10的舱盖15包括第一通气孔152a及第二通气孔152b,其中第一通气孔152a及第二通气孔152b相对配置。舱盖15可动地连接于底座13,并相对底座13于开启位置及关闭位置间移动,其中图2显示的是舱盖15位于开启位置时的示意图。无人机平台10的底座13及舱盖15之间具有一空间,当舱盖15位于开启位置时,无人机平台10供无人机U进入并停在底座13上。当舱盖15位于关闭位置时,舱盖15覆盖底座13,则底座13及舱盖15之间的空间以提供合适的环境让无人机U停放或进行充电。温控设备100包括第一温控装置111a、第二温控装置111b以及加热器11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温控装置111a及第二温控装置111b设置于舱盖15外部。第一温控装置111a随舱盖15于开启位置及关闭位置间移动。第一温控装置111a包括第一气流孔113a及第二气流孔115a。第二温控装置111b随舱盖15于开启位置及关闭位置间移动。第二温控装置111b包括第三气流孔113b及第四气流孔115b。如图1A及图1B所示,当第一温控装置111a及第二温控装置111b设置于舱盖15外部时,第一温控装置111a的第一气流孔113a会连接舱盖15的第一通气孔152a,第二温控装置111b的第三气流孔113b会连接舱盖15的第二通气孔152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温控装置111a的第一气流孔113a及第二温控装置111b的第三气流孔113b相对于第一温控装置111a的第二气流孔115a及第二温控装置111b的第四气流孔115b较接近无人机平台10的底座13。请同时参阅图3,图3是图1A及图2所示实施例的气流路径示意图。加热器117设置于第一温控装置111a的内部。当舱盖15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温控装置111a的第一气流孔113a、舱盖15的第一通气孔152a、舱盖15的第二通气孔152b、第二温控装置111b的第三气流孔113b、第二温控装置111b的第四气流孔115b及第一温控装置111a的第二气流孔115a依序形成第一气流路径F1。加热器117并位于第一气流路径F1上,以使被加热器117加热的空气能流入无人机平台10的内部,即被加热器117加热的空气能流入底座13及舱盖15之间的空间,避免低温所造成的危害。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控设备,用于对无人机平台进行温度控制,其中所述无人机平台包括底座及舱盖,所述舱盖包括第一通气孔及第二通气孔,所述舱盖可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并相对所述底座于开启位置及关闭位置间移动,当所述舱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舱盖覆盖所述底座,当所述舱盖位于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无人机平台供无人机进入并停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温控设备包括:第一温控装置、第二温控装置以及加热器;其中,所述第一温控装置及所述第二温控装置设置于所述舱盖外部,所述第一温控装置随所述舱盖在所述开启位置及所述关闭位置间移动,所述第一温控装置包括第一气流孔及第二气流孔,所述第一气流孔连接所述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二温控装置随所述舱盖在所述开启位置及所述关闭位置间移动,所述第二温控装置包括第三气流孔及第四气流孔,所述第三气流孔连接所述第二通气孔;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温控装置的内部,当所述舱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气流孔、所述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三气流孔、所述第四气流孔及所述第二气流孔依序形成第一气流路径;或所述第一气流孔、所述第一通气孔、所述舱盖的第三通气孔及所述第二气流孔依序形成第二气流路径;或所述第一气流孔、所述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三气流孔、所述第四气流孔、所述舱盖的第四通气孔、所述第三通气孔及所述第二气流孔依序形成第三气流路径,其中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第一气流路径、所述第二气流路径或所述第三气流路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设备,用于对无人机平台进行温度控制,其中所述无人机平台包括底座及舱盖,所述舱盖包括第一通气孔及第二通气孔,所述舱盖可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并相对所述底座于开启位置及关闭位置间移动,当所述舱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舱盖覆盖所述底座,当所述舱盖位于所述开启位置时,所述无人机平台供无人机进入并停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温控设备包括:第一温控装置、第二温控装置以及加热器;其中,所述第一温控装置及所述第二温控装置设置于所述舱盖外部,所述第一温控装置随所述舱盖在所述开启位置及所述关闭位置间移动,所述第一温控装置包括第一气流孔及第二气流孔,所述第一气流孔连接所述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二温控装置随所述舱盖在所述开启位置及所述关闭位置间移动,所述第二温控装置包括第三气流孔及第四气流孔,所述第三气流孔连接所述第二通气孔;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温控装置的内部,当所述舱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气流孔、所述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三气流孔、所述第四气流孔及所述第二气流孔依序形成第一气流路径;或所述第一气流孔、所述第一通气孔、所述舱盖的第三通气孔及所述第二气流孔依序形成第二气流路径;或所述第一气流孔、所述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三气流孔、所述第四气流孔、所述舱盖的第四通气孔、所述第三通气孔及所述第二气流孔依序形成第三气流路径,其中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第一气流路径、所述第二气流路径或所述第三气流路径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舱盖包括第一子舱盖及第二子舱盖,所述第一通气孔配置于所述第一子舱盖,所述第二通气孔配置于所述第二子舱盖,所述舱盖相对所述底座于所述开启位置及所述关闭位置间移动时,所述第一子舱盖及所述第二子舱盖的移动方向相反,其中所述第一温控装置是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舱盖外部,所述第二温控装置是设置于所述第二子舱盖外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温控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杰杨易达郑旭智谢祺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光电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