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嘉兴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自动化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0898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自动化控制装置,包括加热箱,吸风机,过滤箱,过滤网,温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和控制箱;所述顶板通过三组错位排列的支撑柱安装在底板,所述过滤箱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一侧,且过滤箱的顶端面通过螺栓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出风管向上连接到加热箱的入口端,且加热箱的出口端连接到吸风机的进风口端,所述吸风机的出风口端连接有三通出风管,所述过滤箱的内部镶嵌有垂直式的过滤。在氧气浓度、气压低于设定值时,启动吸风机将外部空气吸入,还可利用加热箱对空气进行加热,来提高菇房内的温度,利用过滤网进行灰尘过滤,并利用活性炭过滤颗粒除去空气的异味等,可移动至所需的菇房内以及检测区域使用。

An automatic control device for mushroom cultiv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自动化控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自动化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栽培环境监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食用菌栽培环境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针对各点的温度、湿度,光照、光照强度、气压等参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详细记录、存储食用菌生长环境参数数据,使栽培者能及时了解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对栽培环境相应的栽培条件进行有利、有机、合理、科学的管理,可以为栽培者节省大量人工操作和电力消耗,提高食用菌成活率、质量,达到增产、节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效果。基于上述,传统的食用菌栽培的控制装置多固定在菇房内的某个位置,不便于拆卸与移动,检测的区域固定,不能根据需要改变检测区域,其次,食用菌对空气的质量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等。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自动化控制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自动化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食用菌栽培的控制装置多固定在菇房内的某个位置,不便于拆卸与移动,检测的区域固定,不能根据需要改变检测区域,其次,食用菌对空气的质量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等的问题。本技术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自动化控制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自动化控制装置,包括底板,移动轮,支撑柱,把手,顶板,加热箱,吸风机,三通出风管,过滤箱,进风管,出风管,密封盖,过滤网,挡网,隔板,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和控制箱;所述顶板通过三组错位排列的支撑柱安装在底板,且底板的底侧设有四组移动轮,所述支撑柱的后侧还连接有把手,所述过滤箱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一侧,且过滤箱的顶端面通过螺栓连接有密封盖,所述过滤箱的外侧端连接有进风管,且过滤箱的另一侧端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向上连接到加热箱的入口端,且加热箱的出口端连接到吸风机的进风口端,所述吸风机的出风口端连接有三通出风管,且三通出风管位于顶板的底侧,所述过滤箱的内部镶嵌有垂直式的过滤网,所述支撑柱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六组隔板,且隔板上依次固定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与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分别与加热箱、吸风机、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以及氧气浓度传感器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箱内排列有碳纤维加热丝组成的网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将过滤箱的内部间隔呈灰尘腔与填充腔,且灰尘腔的宽度为填充腔宽度的1/3。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箱的填充腔内还填充有活性炭过滤颗粒,且过滤箱内侧的出风管处焊接有挡网。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内还镶嵌有LSD-RFC1100A无线数传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装置中通过设置多组传感器,可对菇房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气压以及氧气浓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反馈到控制箱内,利用控制箱内的无线数传模块向外界传送,在氧气浓度、气压低于设定值时,启动吸风机将外部空气吸入,还可利用加热箱内的碳纤维加热丝对空气进行加热,来提高菇房内的温度。其次通过设置过滤箱,在空气进入到过滤箱内,利用过滤网对进入到过滤箱内的风进行灰尘过滤,使灰尘集中在灰尘腔内,并利用活性炭过滤颗粒对空气再次进行过滤,除去空气的异味等。在底板的底侧设置移动轮,可根据需要将该控制装置移动所需的菇房内以及所需的检测区域进行使用,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仰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过滤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底板;101、移动轮;2、支撑柱;201、把手;3、顶板;301、加热箱;302、吸风机;303、三通出风管;4、过滤箱;401、进风管;402、出风管;403、密封盖;404、过滤网;405、挡网;5、隔板;6、温度传感器;7、湿度传感器;8、光照强度传感器;9、气压传感器;10、氧气浓度传感器;11、控制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自动化控制装置,包括底板1,移动轮101,支撑柱2,把手201,顶板3,加热箱301,吸风机302,三通出风管303,过滤箱4,进风管401,出风管402,密封盖403,过滤网404,挡网405,隔板5,温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光照强度传感器8,气压传感器9,氧气浓度传感器10和控制箱11;所述顶板3通过三组错位排列的支撑柱2安装在底板1,且底板1的底侧设有四组移动轮101,所述支撑柱2的后侧还连接有把手201,所述过滤箱4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一侧,且过滤箱4的顶端面通过螺栓连接有密封盖403,所述过滤箱4的外侧端连接有进风管401,且过滤箱4的另一侧端连接有出风管402,所述出风管402向上连接到加热箱301的入口端,且加热箱301的出口端连接到吸风机302的进风口端,所述吸风机302的出风口端连接有三通出风管303,且三通出风管303位于顶板3的底侧,所述过滤箱4的内部镶嵌有垂直式的过滤网404,所述支撑柱2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六组隔板5,且隔板5上依次固定有温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光照强度传感器8、气压传感器9、氧气浓度传感器10与控制箱11,所述控制箱11分别与加热箱301、吸风机302、温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光照强度传感器8、气压传感器9以及氧气浓度传感器10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其中,温度传感器的型号选用PT100,湿度传感器的型号选用KSW-R2-X,光照强度传感器的型号选用TSL230B,气压传感器的型号选用MS5611-01BA03,氧气浓度传感器的型号选用HSTL-02。其中,所述加热箱301内排列有碳纤维加热丝组成的网状结构,可根据需要通过碳纤维加热丝网对流经加热箱301内的风进行加热。其中,所述过滤网404将过滤箱4的内部间隔呈灰尘腔与填充腔,且灰尘腔的宽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自动化控制装置包括底板(1),移动轮(101),支撑柱(2),把手(201),顶板(3),加热箱(301),吸风机(302),三通出风管(303),过滤箱(4),进风管(401),出风管(402),密封盖(403),过滤网(404),挡网(405),隔板(5),温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光照强度传感器(8),气压传感器(9),氧气浓度传感器(10)和控制箱(11);所述顶板(3)通过三组错位排列的支撑柱(2)安装在底板(1),且底板(1)的底侧设有四组移动轮(101),所述支撑柱(2)的后侧还连接有把手(201),所述过滤箱(4)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一侧,且过滤箱(4)的顶端面通过螺栓连接有密封盖(403),所述过滤箱(4)的外侧端连接有进风管(401),且过滤箱(4)的另一侧端连接有出风管(402),所述出风管(402)向上连接到加热箱(301)的入口端,且加热箱(301)的出口端连接到吸风机(302)的进风口端,所述吸风机(302)的出风口端连接有三通出风管(303),且三通出风管(303)位于顶板(3)的底侧,所述过滤箱(4)的内部镶嵌有垂直式的过滤网(404),所述支撑柱(2)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六组隔板(5),且隔板(5)上依次固定有温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光照强度传感器(8)、气压传感器(9)、氧气浓度传感器(10)与控制箱(11),所述控制箱(11)分别与加热箱(301)、吸风机(302)、温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光照强度传感器(8)、气压传感器(9)以及氧气浓度传感器(10)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自动化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自动化控制装置包括底板(1),移动轮(101),支撑柱(2),把手(201),顶板(3),加热箱(301),吸风机(302),三通出风管(303),过滤箱(4),进风管(401),出风管(402),密封盖(403),过滤网(404),挡网(405),隔板(5),温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7),光照强度传感器(8),气压传感器(9),氧气浓度传感器(10)和控制箱(11);所述顶板(3)通过三组错位排列的支撑柱(2)安装在底板(1),且底板(1)的底侧设有四组移动轮(101),所述支撑柱(2)的后侧还连接有把手(201),所述过滤箱(4)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一侧,且过滤箱(4)的顶端面通过螺栓连接有密封盖(403),所述过滤箱(4)的外侧端连接有进风管(401),且过滤箱(4)的另一侧端连接有出风管(402),所述出风管(402)向上连接到加热箱(301)的入口端,且加热箱(301)的出口端连接到吸风机(302)的进风口端,所述吸风机(302)的出风口端连接有三通出风管(303),且三通出风管(303)位于顶板(3)的底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丹姚雪林郑雨晴李丹妮庄美燕赵惠明顾小军朱长俊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