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五邑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自身爬升的小叉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1471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叉车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自身爬升的小叉车,包括底板、移动单元、升降单元和前叉;所述底板水平开设有两个滑道;所述滑道内竖直开设有贯穿底板顶面的通孔;所述移动单元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底板两端,所述移动单元包括驱动轮、转向电机、第一转向齿轮、第二转向齿轮、连接轴、换向齿轮、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换向电机、齿条、移动框架和承重轮;所述升降单元竖直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前叉安装在升降单元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自身爬升的小叉车通过自身爬升,实现不同高度的运输物品,节约了搬运叉车的成本与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身爬升的小叉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叉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自身爬升的小叉车。
技术介绍
叉车是指对成件托盘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常用于仓储大型物件的运输,一般采用燃油机或者电池驱动等;叉车在企业的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料搬运设备中的主力军,广泛应用于车站、港口、机场、工厂、仓库等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部门。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叉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也伴随着对叉车的性能要求也逐渐提高。在目前使用的叉车中,虽然能够很好的实现叉车最基本的作业要求,例如水平搬运、堆垛/取货、装货/卸货、拣选等,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不会在一个地点进行运作,例如将货物叉上运输箱后,任需要将货物叉到运输箱更内部处,这时候就需要将叉车搬运到货箱内,或者在货箱内另备一台叉车,既费时费力,又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身爬升的小叉车,解决了现有叉车运输货物时费时费力,无法爬升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自身爬升的小叉车,包括底板、移动单元、升降单元和前叉;所述底板水平开设有两个滑道;所述滑道内竖直开设有贯穿底板顶面的通孔;所述移动单元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底板两端,所述移动单元包括驱动轮、转向电机、第一转向齿轮、第二转向齿轮、连接轴、换向齿轮、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换向电机、齿条、移动框架和承重轮;其中:所述驱动轮和转向电机安装在底板下方,所述第一转向齿轮和第二转向齿轮安装在底板上方,所述转向电机与第一转向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转向齿轮与第二转向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向齿轮与驱动轮连接;所述转向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转向齿轮和第二转向齿轮转动,实现驱动轮转向;所述齿条安装在移动框架上,所述移动框架穿过滑道;所述承重轮安装在移动框架远离底板的一端;所述换向电机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换向电机连接;所述连接轴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安装在连接轴中端,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所述换向齿轮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连接轴两端,所述换向齿轮穿过通孔与齿条啮合;所述升降单元竖直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前叉安装在升降单元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升降框架、丝杠、丝杠螺母、滑块、第三锥形齿轮、第四锥形齿轮和升降电机;所述升降框架竖直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升降框架上开设有两条升降轨道;所述丝杠安装在升降轨道内;所述第三锥形齿轮安装在丝杠尾端;所述升降电机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第四锥形齿轮与升降电机连接,所述第四锥形齿轮与第三锥形齿轮啮合;所述丝杠螺母安装在丝杠上,所述滑块安装在丝杠螺母上,所述前叉安装在滑块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升降框架上设置有双目摄像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轮为轮毂电机轮驱动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叉设置有两根,所述前叉之间的距离小于移动框架之间的距离。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安装在底板上,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轴承,所述连接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支撑座上。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可自身爬升的小叉车通过驱动轮带动整个小车的移动,驱动轮通过第一转向齿轮和第二转向齿轮与转向电机连接,实现转向;并且移动框架通过齿条、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和换向电机连接,实现移动框架的前后移动,当叉车的前叉插入放在高处的托盘,并卡住托盘,移动框架向后移,并通过升降单元给予前叉一个向下的力使底板上升,当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移动框架向前移,在高处的平台上继续对托盘进行运输。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可自身爬升的小叉车重量轻,体积小,容易实现爬升,便于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自身爬升的小叉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自身爬升的小叉车的隐藏前叉后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板;2、驱动轮;3、转向电机;4、第一转向齿轮;5、第二转向齿轮;6、连接轴;7、换向齿轮;8、第一锥形齿轮;9、第二锥形齿轮;10、换向电机;11、移动框架;12、齿条;13、承重轮;14、升降框架;15、升降电机;16、前叉;17、双目摄像头;18、丝杠;19、第三锥形齿轮;20、第四锥形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一种可自身爬升的小叉车,包括底板1、移动单元、升降单元和前叉16;所述底板1水平开设有两个滑道;所述滑道内竖直开设有贯穿底板顶面的通孔;所述移动单元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底板1两端,所述移动单元包括驱动轮2、转向电机3、第一转向齿轮4、第二转向齿轮5、连接轴6、换向齿轮7、第一锥形齿轮8、第二锥形齿轮9、换向电机10、齿条12、移动框架11和承重轮13;其中:所述驱动轮2和转向电机3安装在底板1下方,所述第一转向齿轮4和第二转向齿轮5安装在底板1顶面上,所述转向电机3与第一转向齿轮4连接,所述第一转向齿轮4与第二转向齿轮5啮合,所述第二转向齿轮5与驱动轮2连接;所述转向电机3转动,带动第一转向齿轮4和第二转向齿轮5转动,实现驱动轮2转向;所述齿条12安装在移动框架11上,所述移动框架11穿过滑道;所述承重轮13安装在移动框架11远离底板1的一端;所述换向电机10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第一锥形齿轮8与换向电机10连接;所述连接轴6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第二锥形齿轮9安装在连接轴6中端,所述第二锥形齿轮9与第一锥形齿轮8啮合;所述换向齿轮7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连接轴6两端,所述换向齿轮7穿过通孔与齿条12啮合;所述升降单元竖直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前叉16安装在升降单元上。具体的,所述驱动轮2与承重轮13支撑整个小叉车,驱动轮2提供动力,带动承重轮13转动,实现整个小叉车的移动;小叉车整个工作流程原理:确定托盘位置,小叉车通过驱动轮2进行移动,并且利用转向电机3带动第一转向齿轮4,第一转向齿轮4带动第二转向齿轮5,第二转向齿轮5调节驱动轮2转向的方式实现小叉车移动方向的改变;小叉车移动到托盘位置后,将前叉16叉入托盘底部,升降单元升起前叉16,将托盘运送到高处平台放置,随后换向电机10带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8,第一锥形齿轮8带动第二锥形齿轮9旋转,第二锥形齿轮9带动连接轴6旋转,连接轴6带动两端的换向齿轮7旋转,换向齿轮7带动齿条12移动,齿条12带动移动框架11在滑道内滑动,实现移动框架11向后平移;当移动框架11移动完毕后,升降单元降下前叉16,但是因为前叉16卡住托盘,所以导致底板1连通移动单元向上爬升,当爬升到高处平台处时,移动框架11向前移动,实现小叉车的爬升,可继续运输托盘。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转向齿轮4和第二转向齿轮5均通过轴承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专门安装轴承的安装槽。在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升降框架14、丝杠18、丝杠18螺母、滑块、第三锥形齿轮19、第四锥形齿轮20和升降电机15;所述升降框架14竖直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升降框架14上开设有两条升降轨道;所述丝杠18安装在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身爬升的小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移动单元、升降单元和前叉;所述底板水平开设有两个滑道;所述滑道内竖直开设有贯穿底板顶面的通孔;所述移动单元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底板两端,所述移动单元包括驱动轮、转向电机、第一转向齿轮、第二转向齿轮、连接轴、换向齿轮、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换向电机、齿条、移动框架和承重轮;其中:所述驱动轮和转向电机安装在底板下方,所述第一转向齿轮和第二转向齿轮安装在底板上方,所述转向电机与第一转向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转向齿轮与第二转向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向齿轮与驱动轮连接;所述转向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转向齿轮和第二转向齿轮转动,实现驱动轮转向;所述齿条安装在移动框架上,所述移动框架穿过滑道;所述承重轮安装在移动框架远离底板的一端;所述换向电机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换向电机连接;所述连接轴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安装在连接轴中端,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所述换向齿轮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连接轴两端,所述换向齿轮穿过通孔与齿条啮合;所述升降单元竖直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前叉安装在升降单元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身爬升的小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移动单元、升降单元和前叉;所述底板水平开设有两个滑道;所述滑道内竖直开设有贯穿底板顶面的通孔;所述移动单元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底板两端,所述移动单元包括驱动轮、转向电机、第一转向齿轮、第二转向齿轮、连接轴、换向齿轮、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换向电机、齿条、移动框架和承重轮;其中:所述驱动轮和转向电机安装在底板下方,所述第一转向齿轮和第二转向齿轮安装在底板上方,所述转向电机与第一转向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转向齿轮与第二转向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向齿轮与驱动轮连接;所述转向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转向齿轮和第二转向齿轮转动,实现驱动轮转向;所述齿条安装在移动框架上,所述移动框架穿过滑道;所述承重轮安装在移动框架远离底板的一端;所述换向电机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换向电机连接;所述连接轴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安装在连接轴中端,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所述换向齿轮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连接轴两端,所述换向齿轮穿过通孔与齿条啮合;所述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智才林群煦刘胜祥吴月玉闫笑颜倪费杰翟玉江
申请(专利权)人:五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