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线束用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105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的线束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固定板、挡板和插头,所述连接器的右侧设置有金属插线槽,且金属插线槽的内部设置有外接电线,所述外接电线的两侧均设置有导电片,且导电片的右侧末端与金属插线槽相接触,所述固定板设置在金属插线槽的上下两侧,且固定板固定在连接器的右侧,所述挡板贯穿固定板,且挡板的内侧末端设置在导电片的右侧,所述挡板的外侧设置有控制板。该便于拆卸的线束用连接装置,设置有金属插线槽和挡板,当需要对连接装置进行拆卸时,拉动控制杆将挡板从导电片的右侧移开,同时第一弹簧压缩,再将外接电线和导电片从金属插线槽内拔出,即可将连接装置从外接电线上拆卸下来。

A connecting device for wire harness easy to rem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卸的线束用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束
,具体为一种便于拆卸的线束用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线束为一定负载源组提供服务设备的总体,如中继线路、交换装置和控制系统等,主要功能为连接电源和控制机器,同时特殊的线束具有传输数据的作用。一般常见的线束连接装置与线束大多为固定结构,因此当线束或者连接装置出现损坏时,则直接报废整个连接装置与线束,损耗较大,且连接装置接口内的电芯在长期摆放后,容易出现锈蚀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线束用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一般常见的线束连接装置与线束大多为固定结构,因此当线束或者连接装置出现损坏时,则直接报废整个连接装置与线束,损耗较大,且连接装置接口内的电芯在长期摆放后,容易出现锈蚀的情况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线束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固定板、挡板和插头,所述连接器的右侧设置有金属插线槽,且金属插线槽的内部设置有外接电线,所述外接电线的两侧均设置有导电片,且导电片的右侧末端与金属插线槽相接触,所述固定板设置在金属插线槽的上下两侧,且固定板固定在连接器的右侧,所述挡板贯穿固定板,且挡板的内侧末端设置在导电片的右侧,所述挡板的外侧设置有控制板,且控制板通过第一弹簧与固定板相连接,所述插头设置在连接器的左侧,且插头的内部设置有电芯,所述插头左侧设置有外框,且外框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弹簧,同时第二弹簧的左侧设置有防撞板,所述外框的内部左侧面设置有海绵,且海绵设置在插头的内部,同时海绵设置在电芯的左侧,所述外框的右侧贯穿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末端设置在螺纹槽内,所述螺纹槽设置在连接器的左侧表面,且螺纹槽设置在插头的上下两侧。优选的,所述导电片关于外接电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导电片设置有两个。优选的,所述控制板通过第一弹簧与固定板构成伸缩结构,且控制板与挡板为垂直分布。优选的,所述外框通过第二弹簧与防撞板构成伸缩结构,且第二弹簧在防撞板的右侧呈等间距分布。优选的,所述海绵的直径与插头的内部直径相同,且海绵为圆形结构。优选的,所述螺纹杆通过螺纹槽与连接器为螺纹连接,且螺纹杆和螺纹槽均关于外框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拆卸的线束用连接装置,(1)设置有金属插线槽和挡板,当需要对连接装置进行拆卸时,拉动控制杆将挡板从导电片的右侧移开,同时第一弹簧压缩,再将外接电线和导电片从金属插线槽内拔出,即可将连接装置从外接电线上拆卸下来;(2)设置有海绵和螺纹杆,将外框套在插头的左侧,使海绵封住插头的开口,从而防止插头内部的电芯受潮生锈,再将螺纹杆穿过外框拧入螺纹槽内,以便对外框进行固定;(3)设置有第二弹簧和防撞板,当受到外部撞击时,撞击力使防撞板往右侧位移,第二弹簧压缩,第二弹簧在压缩的过程中会对撞击进行缓冲,从而防止撞击使插头变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右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左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器,2、金属插线槽,3、外接电线,4、导电片,5、固定板,6、挡板,7、控制板,8、第一弹簧,9、插头,10、电芯,11、外框,12、第二弹簧,13、防撞板,14、海绵,15、螺纹杆,16、螺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线束用连接装置,根据图1和图2所示,连接器1的右侧设置有金属插线槽2,且金属插线槽2的内部设置有外接电线3,外接电线3的两侧均设置有导电片4,且导电片4的右侧末端与金属插线槽2相接触,固定板5设置在金属插线槽2的上下两侧,且固定板5固定在连接器1的右侧,挡板6贯穿固定板5,且挡板6的内侧末端设置在导电片4的右侧,导电片4关于外接电线3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导电片4设置有两个,将导电片4插入金属插线槽2内,以便连接外接电线3和金属插线槽2,挡板6的外侧设置有控制板7,且控制板7通过第一弹簧8与固定板5相连接,插头9设置在连接器1的左侧,且插头9的内部设置有电芯10,控制板7通过第一弹簧8与固定板5构成伸缩结构,且控制板7与挡板6为垂直分布,将控制板7往外侧拉动使第一弹簧8拉伸,同时挡板6会从导电片4外侧移开,然后将外接电线3和导电片4从金属插线槽2拔出,以便对连接器1与外接电线3分离。根据图1所示,插头9左侧设置有外框11,且外框1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弹簧12,同时第二弹簧12的左侧设置有防撞板13,外框11通过第二弹簧12与防撞板13构成伸缩结构,且第二弹簧12在防撞板13的右侧呈等间距分布,当受到外部撞击时,撞击力会使防撞板13往右侧移动,同时第二弹簧12压缩,第二弹簧12压缩会对撞击力进行缓冲,外框11的内部左侧面设置有海绵14,且海绵14设置在插头9的内部,同时海绵14设置在电芯10的左侧,海绵14的直径与插头9的内部直径相同,且海绵14为圆形结构,海绵14会将插头9的开口封住,从而防止插头9内部的电芯10受潮生锈。根据图1和图3所示,外框11的右侧贯穿有螺纹杆15,且螺纹杆15的末端设置在螺纹槽16内,螺纹槽16设置在连接器1的左侧表面,且螺纹槽16设置在插头9的上下两侧,螺纹杆15通过螺纹槽16与连接器1为螺纹连接,且螺纹杆15和螺纹槽16均关于外框1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将螺纹杆15从连接器1上的螺纹槽16内旋转拧出,以便取下外框11。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拆卸的线束用连接装置时,当外接电线3或者连接器1受损,需要将连接器1与外接电线3分离进行更换时,先将控制板7往外侧拉动使第一弹簧8拉伸,同时挡板6会从导电片4外侧移开,然后将外接电线3和导电片4从金属插线槽2拔出,以便对连接器1与外接电线3分离,然后将更换好的外接电线3和导电片4插入金属插线槽2内,松开控制板7,第一弹簧8收缩使挡板6挡在导电片4外侧,以便对外接电线3和导电片4进行固定,而外框11上的海绵14会将插头9的开口封住,从而防止插头9内部的电芯10受潮生锈,当受到外部撞击时,撞击力会使防撞板13往右侧移动,同时第二弹簧12压缩,第二弹簧12压缩会对撞击力进行缓冲,从而防止撞击力使插头9变形,当需要使用该装置时,将螺纹杆15从连接器1上的螺纹槽16内旋转拧出,取下外框11,即可开始使用,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卸的线束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1)、固定板(5)、挡板(6)和插头(9),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的右侧设置有金属插线槽(2),且金属插线槽(2)的内部设置有外接电线(3),所述外接电线(3)的两侧均设置有导电片(4),且导电片(4)的右侧末端与金属插线槽(2)相接触,所述固定板(5)设置在金属插线槽(2)的上下两侧,且固定板(5)固定在连接器(1)的右侧,所述挡板(6)贯穿固定板(5),且挡板(6)的内侧末端设置在导电片(4)的右侧,所述挡板(6)的外侧设置有控制板(7),且控制板(7)通过第一弹簧(8)与固定板(5)相连接,所述插头(9)设置在连接器(1)的左侧,且插头(9)的内部设置有电芯(10),所述插头(9)左侧设置有外框(11),且外框(1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弹簧(12),同时第二弹簧(12)的左侧设置有防撞板(13),所述外框(11)的内部左侧面设置有海绵(14),且海绵(14)设置在插头(9)的内部,同时海绵(14)设置在电芯(10)的左侧,所述外框(11)的右侧贯穿有螺纹杆(15),且螺纹杆(15)的末端设置在螺纹槽(16)内,所述螺纹槽(16)设置在连接器(1)的左侧表面,且螺纹槽(16)设置在插头(9)的上下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卸的线束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1)、固定板(5)、挡板(6)和插头(9),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的右侧设置有金属插线槽(2),且金属插线槽(2)的内部设置有外接电线(3),所述外接电线(3)的两侧均设置有导电片(4),且导电片(4)的右侧末端与金属插线槽(2)相接触,所述固定板(5)设置在金属插线槽(2)的上下两侧,且固定板(5)固定在连接器(1)的右侧,所述挡板(6)贯穿固定板(5),且挡板(6)的内侧末端设置在导电片(4)的右侧,所述挡板(6)的外侧设置有控制板(7),且控制板(7)通过第一弹簧(8)与固定板(5)相连接,所述插头(9)设置在连接器(1)的左侧,且插头(9)的内部设置有电芯(10),所述插头(9)左侧设置有外框(11),且外框(1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弹簧(12),同时第二弹簧(12)的左侧设置有防撞板(13),所述外框(11)的内部左侧面设置有海绵(14),且海绵(14)设置在插头(9)的内部,同时海绵(14)设置在电芯(10)的左侧,所述外框(11)的右侧贯穿有螺纹杆(15),且螺纹杆(1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黎明李享尹轶黄世彬崔浩浩石刘萍赵建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思达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