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注液下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103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注液下治具,包括定位板和多个两端开口的壳体,多个所述壳体并列固定于所述定位板上,所述壳体与所述定位板连接形成上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定位板上表面对应所述容置腔按间隔设置有若干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壳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扣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实现对多个电池的等压注液,同时对电池外部环境和注液腔进行加压,避免电池内外压差过大,且多个壳体独立设置,确保电池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确保每个电池和注液杯的固定、密封。卡扣结构设计简单,有效保证注液过程的位置精度,提高了注液产品的生产效率,保证了注液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注液下治具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注液下治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电池电解液注液过程中,需要将电池放置于容置槽中,注液方法通常为常压注液,即电池容置槽在大气压环境下,在注液杯液面加以保护气压,电池内压比注液杯液面压力低的情况下,电解液通过压差进入电池内。当注液杯与电池内压力平衡时,液体停止流动。但是现有的常压注液方式,当电池内外压差过大时,电池表面容易受力膨胀变形。并且在注液过程中注液杯与电池的位置精度十分重要,因此急需一种装配稳定性好的电池注液治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实现对电池的等压注液的电池注液下治具,且治具稳定性好,加工精度高。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注液下治具,其包括定位板和多个两端开口的壳体,多个所述壳体并列固定于所述定位板上,所述壳体与所述定位板连接形成上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定位板上表面对应所述容置腔按间隔设置有若干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壳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推杆和若干固定块,若干所述固定块按间隔沿横向排列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端,所述固定块沿横向贯穿设置有贯穿部,所述推杆可横向移动地穿过所述贯穿部,所述推杆上沿纵向贯穿设置有若干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左端的宽度小于该固定孔右端的宽度。所述卡扣结构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推杆横向运动的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设置于所述推杆一侧。所述推杆右侧末端的侧壁上对应最右端所述壳体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推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壳体的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最左端和最右端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沿纵向贯穿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容置腔内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池定位件,该电池定位件为U型结构。所述定位板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提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巧妙,可以实现对多个电池的等压注液,同时对电池外部环境和注液腔进行加压,避免电池内外压差过大,且多个壳体独立设置,确保电池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确保每个电池和注液杯的固定、密封。卡扣结构设计简单,有效保证注液过程的位置精度,提高了注液产品的生产效率,保证了注液稳定性。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环形槽结构图;图3是与本技术配合的上治具立体图;图4是与本技术配合的上治具的后视图;图5是汇流板的结构图;图6是注液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A-A方向的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与上治具装配结构图;图9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9,一种电池注液下治具,其包括定位板1和多个两端开口的壳体2,多个所述壳体2并列固定于所述定位板1上,所述壳体2与所述定位板1连接形成上端开口的容置腔3,多个容置腔3可同时完成对多个电池的同步注液,提高注液效率,且容置腔3独立设置,确保电池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所述定位板1上表面对应所述容置腔3按间隔设置有若干环形槽101,所述环形槽101位于所述容置腔3内,环形槽101设计减小了电池与底部接触面积,避免碰撞损坏。该电池注液下治具可以与电池注液上治具配合使用,实现对多个电池的等压注液。上治具设计包括底板4和注液组件,所述注液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4上方,该注液组件包括注液杯5和气管6,所述注液杯5和所述气管6分别向下穿过所述底板4,所述注液杯5和所述气管6内可进行通气。本实施例中,所述注液杯5和所述气管6可以设置为多个,所述气管6可以与所述注液杯5一一对应设置,同时完成对多个电池的同步注液,提高注液效率。注液时,将电池放入容置腔3内,所述底板4盖合在注液下治具上,使容置腔3形成封闭的空间,所述注液杯5内通气为杯内的液体提供电池注液内压,所述气管6通气为所述容置槽提供电池外压,所述注液杯5底端连接电池注液口进行注液,在对注液杯5内逐步加压时,通过所述气管6在电池容置腔3内同步加压,使电池内外压力基本同步升高,实现对电池的等压注液。平衡电池内外压差,避免电池因压差膨胀变形。本实施例中,电池注液上治具的注液组件还包括有支撑板7、汇流板8,所述汇流板8通过所述支撑板7固定于所述底板4上方,多个所述注液杯5和气管6分别沿横向排列设置于所述汇流板8和所述底板4之间,所述汇流板8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气嘴9和第二气嘴10,所述汇流板8内分别设有与第一气嘴9和第二气嘴10连通的气体通道,所述第一气嘴9通过气体通道与所述注液杯5导通,通过所述第一气嘴9为所述注液杯5内的液体提供电池注液内压,所述第二气嘴10通过气体通道与所述气管6导通,通过所述第二气嘴10为所述气管6提供电池外压。本实施例中,贯穿所述汇流板8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81,所述注液杯5穿过所述第一通孔81;所述汇流板8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孔82和第二进气孔83,该第一进气孔82、第二进气孔83分别连接第一气嘴9、第二气嘴10,所述第一进气孔82与所述第一通孔81通过导通部811导通;所述汇流板8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83导通,该出气孔连接气管6。所述注液杯5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杯体51、注液杆52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杯体51顶、底部的上盖53、下盖54,所述上盖53侧边对应所述导通部811设置有第三进气孔531,该上盖53顶部纵向贯穿,所述下盖54的底部设置有注液嘴55,所述注液嘴55的材质可以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所述下盖54内部具有将所述注液嘴55与所述杯体51导通的第一注液通道541,所述注液杆52可上下移动地穿过所述上盖53与所述第一注液通道541抵接,该注液杆52底部与所述第一注液通道541适配设置。当所述注液杆52向下移动与所述第一注液通道541抵接时,所述杯体51内部形成密封的注液腔。所述注液杆52包括相互连接的上部521和下部522,所述上部521具有中空的第二注液通道523,该上部521底部设置有将所述第二注液通道523与所述杯体51导通的出液口524。注液时,液体从所述第二注液通道523流入,从出液口524流出至杯体51中,再从杯体51流入所述第一注液通道541至注液嘴55,通过注液嘴55对电池注液。本实施例中,所述杯体51与所述上盖53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6,所述上盖53与所述上部521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57,所述杯体51与所述下盖54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58,所述下部522的底部设有将所述第一注液通道541密封的第五密封圈59。可以有效提高注液杯5的密封性能,提高注液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521上套接有弹簧11,所述上部521上对应所述弹簧11设置有凸环525,所述凸环525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弹簧11的直径。通过设置弹簧11用来缓冲注液杆与所述第一注液通道抵接时产生的作用力,保护电池。所述弹簧11可以设置为一个,所述凸环525卡置于所述弹簧11中,该凸环525的直径与所述弹簧11直径相同,弹簧11运动时可以带动所述注液杆52上下运动;所述弹簧11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如在凸环525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弹簧11,也可以实现通过弹簧11运动带动所述注液杆52运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注液下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板和多个两端开口的壳体,多个所述壳体并列固定于所述定位板上,所述壳体与所述定位板连接形成上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定位板上表面对应所述容置腔按间隔设置有若干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壳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扣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注液下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板和多个两端开口的壳体,多个所述壳体并列固定于所述定位板上,所述壳体与所述定位板连接形成上端开口的容置腔,所述定位板上表面对应所述容置腔按间隔设置有若干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壳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扣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注液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推杆和若干固定块,若干所述固定块按间隔沿横向排列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端,所述固定块沿横向贯穿设置有贯穿部,所述推杆可横向移动地穿过所述贯穿部,所述推杆上沿纵向贯穿设置有若干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左端的宽度小于该固定孔右端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注液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还包括用于带动所述推杆横向运动的气缸组件,所述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旭升刘展亮刘大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世纪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