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液机等压注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364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液机等压注液装置,包括通过扣合机构连接的上承载部及下承载部,所述上承载部顶部设置有汇流板,该汇流板上端按间隔距离纵向连通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压管,该上承载部上按间隔距离纵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注液组件,该注液组件贯穿该汇流板,并与该汇流板连通,所述下承载部上对应所述注液组件设置有电池储放仓,所述汇流板与该电池储放仓之间通过导气管连通,该导气管位于所述注液组件后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注液组件中逐步加压,并且在电池储放仓中加压,使注液组件与电池储放仓之间存在压差,在保证电池表面不膨胀变形的前提下,增加注液效率,从而提高电池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液机等压注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注液机等压注液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常用的电解液注液方法为常压注液,常压注液是电池外表面在大气压环境下,在注液杯液面加以保护气压,电解液通过压差进入电池内。电池内压比注液杯液面压力低的情况下,液体进入电池,并且两者压差越大,液体流速越大。为增加注液效率,通常在注液杯液面加以0~0.2Mpa,但由于电池内外压差过大,电池表面容易膨胀变形,从而导致产品质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注液机等压注液装置。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注液机等压注液装置,包括通过扣合机构连接的上承载部及下承载部,所述上承载部顶部设置有汇流板,该汇流板上端按间隔距离纵向连通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压管,该上承载部上按间隔距离纵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注液组件,该注液组件贯穿该汇流板,并与该汇流板连通,所述下承载部上对应所述注液组件设置有电池储放仓,所述汇流板与该电池储放仓之间通过导气管连通,该导气管位于所述注液组件后侧。作为优选,所述汇流板上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孔及第二进气孔,所述加压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上,所述汇流板中设置有相邻且不连通的第一导气槽及第二导气槽,所述第一进气孔、第一导气槽连通形成第一导气部,该第一导气部与每一所述注液组件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孔、第二导气槽连通形成第二导气部,该第二导气部与每一所述导气管连通。作为优选,所述注液组件包括注液杯及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注液杯中央的注液顶柱,所述注液杯内设置有液仓,该注液杯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汇流板、液仓的通气孔,该注液顶柱包括相互连接的注入部及顶杆,所述注入部上端延伸出该注液杯并贯穿所述汇流板,该注入部中央纵向贯穿设置有注入槽,所述顶杆顶部朝两侧斜向下地设置有注液孔,所述注入槽、液仓通过该注液孔连通,该顶杆底部环设有一用于封闭注液杯出液口的密封环。作为优选,所述注入部周沿凸起形成有环形凸台,该环形凸台上、下侧分别设置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作为优选,所述上承载部左、右两端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销,所述下承载部左、右两端对应所述定位销设置有定位插台,于该定位插台上纵向贯穿设置有插孔,所述定位销插于所述插孔中。作为优选,所述扣合机构包括包括配合推杆以及至少一个卡块,所述配合推杆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下承载部前、后端,该配合推杆上按间隔距离纵向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孔,所述卡块对应所述配合推杆设置于所述上承载部前、后端,该卡块卡入卡孔中,使该上承载部、下承载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卡块中部前、后端凹陷形成有卡合端,且该卡块呈“工”字状,所述卡孔分为左半部及右半部,所述卡孔左半部的孔径大于所述卡孔右半部的孔径,该卡孔右半部的孔径与所述卡合端的宽度一致,当所述卡块中部插入所述卡孔左半部后,所述配合推杆向左移动,该卡块中部进入到所述卡孔右半部,使所述上承载部卡合在所述下承载部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注液组件中逐步加压,并且在电池储放仓中加压,使注液组件与电池储放仓之间存在压差,在保证电池表面不膨胀变形的前提下,增加注液效率,从而提高电池生产质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汇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注液组件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上承载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下承载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注液机等压注液装置,包括通过扣合机构1连接的上承载部2及下承载部3,所述上承载部2顶部设置有汇流板20,该汇流板20上端按间隔距离纵向连通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压管200,该上承载部2上按间隔距离纵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注液组件21,该注液组件21贯穿该汇流板20,并与该汇流板20连通,所述下承载部3上对应所述注液组件21设置有电池储放仓30,所述汇流板20与该电池储放仓30之间通过导气管22连通,该导气管22位于所述注液组件21后侧。具体地,在注液组件21中逐步加以0~0.5Mpa气压,当注液组件21中的气压达到0.1Mpa时,在电池储放仓30中加以0~0.5Mpa气压,使电池内外压力同步增加。本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板20上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孔201及第二进气孔202,所述加压管200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孔201、第二进气孔202上,所述汇流板20中设置有相邻且不连通的第一导气槽及第二导气槽203,所述第一进气孔201、第一导气槽连通形成第一导气部,该第一导气部与每一所述注液组件21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孔202、第二导气槽203连通形成第二导气部,该第二导气部与每一所述导气管22连通。具体地,第一导气部、第二导气部相互独立,互不干扰,能精确实现电池储放仓30及注液杯的压力控制,提高压力控制精度。加压管200数量为四个,第一进气孔201、第二进气孔202数量为两个,且第一进气孔201、第二进气孔202间隔排列,第一个、第三个加压管200设置在第二进气孔202上,对电池储放仓30加压,第二个、第四个加压管200设置在第一进气孔201上,对注液组件21加压。本实施例中,所述注液组件21包括注液杯210及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注液杯210中央的注液顶柱211,所述注液杯210内设置有液仓2100,该注液杯210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汇流板20、液仓2100的通气孔2101,该注液顶柱211包括相互连接的注入部2110及顶杆2111,所述注入部2110上端延伸出该注液杯210并贯穿所述汇流板20,该注入部2110中央纵向贯穿设置有注入槽2110A,所述顶杆2111顶部朝两侧斜向下地设置有注液孔2111A,所述注入槽2110A、液仓2100通过该注液孔2111A连通,该顶杆2111底部环设有一用于封闭注液杯210出液口的密封环2111B。具体地,密封环2111B能增强注液顶杆2111的封闭能力,使注液杯210中的电解液不会漏入到电池中。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入部2110周沿凸起形成有环形凸台,该环形凸台上、下侧分别设置第一弹簧2110B及第二弹簧2110C。具体地,相邻的四个注液杯210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固定板,该固定板、环形凸台通过第一弹簧2110B连接,有一驱动气缸的气缸轴朝下与固定板连接,在注液时,注液机的注液枪对准注液杯210的注液顶柱211,驱动气缸的气缸轴向下,使第二弹簧2110C压缩,此时注液顶柱211将注液杯210的出液口封住,注液机将电解液从注液顶柱211的注入部2110注入电解液;完成注液后,注液枪移开,驱动气缸的气缸轴向上,并带动注液顶柱211向上移动,使第一弹簧2110B压缩,注液杯210的出液口打开,电解液由出液口流入到电池中进行注液,注液完成后,第一弹簧2110B、第二弹簧2110C复位,注液顶柱211将出液口封住。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承载部2左、右两端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销23,所述下承载部3左、右两端对应所述定位销23设置有定位插台31,于该定位插台31上纵向贯穿设置有插孔310,所述定位销23插于所述插孔310中。具体地,定位销23与插孔310能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液机等压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扣合机构连接的上承载部及下承载部,所述上承载部顶部设置有汇流板,该汇流板上端按间隔距离纵向连通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压管,该上承载部上按间隔距离纵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注液组件,该注液组件贯穿该汇流板,并与该汇流板连通,所述下承载部上对应所述注液组件设置有电池储放仓,所述汇流板与该电池储放仓之间通过导气管连通,该导气管位于所述注液组件后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液机等压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扣合机构连接的上承载部及下承载部,所述上承载部顶部设置有汇流板,该汇流板上端按间隔距离纵向连通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压管,该上承载部上按间隔距离纵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注液组件,该注液组件贯穿该汇流板,并与该汇流板连通,所述下承载部上对应所述注液组件设置有电池储放仓,所述汇流板与该电池储放仓之间通过导气管连通,该导气管位于所述注液组件后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注液机等压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板上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孔及第二进气孔,所述加压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上,所述汇流板中设置有相邻且不连通的第一导气槽及第二导气槽,所述第一进气孔、第一导气槽连通形成第一导气部,该第一导气部与每一所述注液组件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孔、第二导气槽连通形成第二导气部,该第二导气部与每一所述导气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注液机等压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组件包括注液杯及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注液杯中央的注液顶柱,所述注液杯内设置有液仓,该注液杯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汇流板、液仓的通气孔,该注液顶柱包括相互连接的注入部及顶杆,所述注入部上端延伸出该注液杯并贯穿所述汇流板,该注入部中央纵向贯穿设置有注入槽,所述顶杆顶部朝两侧斜向下地设置有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昌庞芳铭梁正付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世纪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