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364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包括下机架和根据电池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注液装置组、静置装置组和封装装置组,于所述注液装置组、所述静置装置组和所述封装装置组旁对应设有用于转移电池的机械手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巧妙,改变常规电池转移方式,使得在单台设备上可分别设计多个工位,各工位数量可根据工艺时间灵活变动,在工艺时间相对较长的情况下单机就能满足客户产能,静置装置布局合理,减少静置工位,设备尺寸小,单机效率高,静置时间长,生产成本低,设备稼动率高,单工位装置故障不影响设备继续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
本技术涉及绿色新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注液机的基本形式为直线式或转盘式,因常规的电池工艺注液后的静置时间较长,所以市场上直线式注液机较为常见。现有的直线注液机的工作布局基本上是电池由循环输送带输送依次在注液、静置、封装装置下面流转工作,治具上下回流,治具循环结构复杂,且治具比实际工位至少多了一套,治具的一致性要求高,夹具内所放电池数量少,只能布置一个或少数个注液、静置、封装装置,单工位装置故障对整机稼动率影响较大,设备效率低,制作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包括下机架和根据电池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注液装置组、静置装置组和封装装置组,于所述注液装置组、所述静置装置组和所述封装装置组旁对应设有用于转移电池的机械手组。上述的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中于所述下机架上水平设有第一滑轨,所述机械手组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注液装置组包括若干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两侧的注液装置和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一侧的注液系统,所述注液系统与所述注液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的两侧还设有若干注液预留位,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于所述注液预留位上增加相应的所述注液装置以提高注液效率,或当所述注液装置出现故障时,可于所述注液预留位处增加所述注液装置,从而不影响设备继续生产。上述的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中所述注液装置包括相对应设置的注液上腔体和注液下腔体,所述注液上腔体的下端面与所述注液下腔体的上端面相贴合设置,所述注液下腔体内纵向设有若干第一治具,于所述注液下腔体上对应所述第一治具设有第一开袋组件,所述注液上腔体通过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注液上腔体上对应所述第一治具设有注液组件,所述注液组件与所述注液系统连接。上述的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中所述第一开袋组件包括若干对应设置的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所述第一吸盘和所述第二吸盘活动设置于所述注液下腔体上,若干所述第一吸盘通过第一导向杆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第二吸盘通过第二导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吸盘和所述第二吸盘分别连接负压装置,位于外侧的所述第一吸盘和所述第二吸盘上分别设有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或缩回,由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第二导向杆的牵引下,所述第一吸盘与所述第二吸盘互相靠近或远离,因为电池由电池本体和包裹于电池本体外侧的电池软包袋组成,当负压装置工作时,所述第一吸盘和所述第二吸盘吸取电池软包袋开口两侧并打开,由所述注液组件完成注液工作。上述的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中所述注液组件包括纵向设置于所述注液上腔体的第一气缸和与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固定连接的注液针,所述注液针与所述注液系统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带动所述注液针靠近所述第一治具,所述注液系统工作,所述注液针开始注液,当注液完成后,所述注液系统停止工作,所述注液针停止注液,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缩回,带动所述注液针远离所述第一治具。上述的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中所述注液装置组还包括若干水平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第一移位装置,所述第一移位装置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滑轨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注液下腔体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移位装置上。上述的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中所述第一移位装置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二滑轨和水平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第四气缸,所述第二滑轨水平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且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第一滑轨垂直,所述注液下腔体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注液下腔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当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驱动所述注液下腔体移动至所述第一滑轨下,所述机械手组将电池放入所述第一治具中,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缩回,驱动所述注液下腔体移至所述注液上腔体处注液。上述的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中所述封装装置组包括若干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两侧的封装装置,所述封装装置包括相对应设置的封装上腔体和封装下腔体,所述封装上腔体的下端面与所述封装下腔体的上端面相贴合设置,所述封装下腔体内纵向设有若干第三治具,所述封装下腔体与所述注液下腔体的结构相同,于所述封装下腔体上对应所述第三治具设有第二开袋组件,所述第二开袋组件与所述第一开袋组件结构相同,所述封装上腔体通过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所述封装上腔体内对应所述第二开袋组件设有封刀组件,于所述封装上腔体上设有维修翻转机构,所述维修翻转机构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维修翻转机构可根据技术人员的需求将所述封刀组件翻转至设定角度,便于对所述封刀组件的检测与维修。上述的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中所述封刀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封装上腔体上的第五气缸和若干第一热封刀,所述第一热封刀对应所述第三治具固定于所述封装上腔体上,所述封装上腔体上水平设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与所述第一热封刀垂直,于所述第三滑轨上对应所述第一热封刀活动设有第二热封刀,所述第五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热封刀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气缸工作,驱动所述第二热封刀靠近所述第一热封刀,实现对电池软包袋封装,避免封装后电池软包袋内存在气泡的情况,避免所述第一热封刀和所述第二热封刀下降压住电池软包袋,造成封口褶皱,不完整,漏气的现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上述的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中所述封装装置组还包括若干水平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第三移位装置,所述第三移位装置与所述第一移位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移位装置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滑轨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封装下腔体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三移位装置上,于所述第一滑轨的两侧还设有若干封装预留位,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于所述封装预留位上增加相应的所述封装装置以提高封装效率,或当所述封装装置出现故障时,可于所述封装预留位处增加所述封装装置,从而不影响设备继续生产。上述的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中所述静置装置组包括若干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两侧的静置装置和水平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第二移位装置,所述第二移位装置与所述第一移位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移位装置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滑轨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静置装置包括相对应设置的静置上腔体和静置下腔体,所述静置上腔体的下端面与所述静置下腔体的上端面相贴合设置,所述静置下腔体内纵向设有若干第二治具,所述静置下腔体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移位装置上,静置上腔体与静置下腔体形成密闭空间,便于抽真空静置,提高静置效率。上述的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中因为单独设置所述静置装置而没有在所述静置装置上添加其他动作装置,所以所述第二治具内可放置所述第一治具或所述第三治具中几倍或十几倍的电池数量,从而减少静置工位数量,缩小设备尺寸,降低生产成本。上述的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中所述注液装置、所述静置装置和所述封装装置均在真空条件下工作。上述的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中于所述下机架上对应所述第一滑轨的下方设有上料装置和注液前称重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和所述注液前称重装置根据电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包括下机架,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根据电池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注液装置组、静置装置组和封装装置组,于所述注液装置组、所述静置装置组和所述封装装置组旁对应设有用于转移电池的机械手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包括下机架,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根据电池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注液装置组、静置装置组和封装装置组,于所述注液装置组、所述静置装置组和所述封装装置组旁对应设有用于转移电池的机械手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下机架上水平设有第一滑轨,所述机械手组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注液装置组包括若干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两侧的注液装置和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一侧的注液系统,所述注液系统与所述注液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的两侧还设有若干注液预留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装置包括相对应设置的注液上腔体和注液下腔体,所述注液上腔体的下端面与所述注液下腔体的上端面相贴合设置,所述注液下腔体内纵向设有若干第一治具,于所述注液下腔体上对应所述第一治具设有第一开袋组件,所述注液上腔体上对应所述第一治具设有注液组件,所述注液组件与所述注液系统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装置组还包括若干水平设置于所述下机架上的第一移位装置,所述第一移位装置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滑轨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注液下腔体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移位装置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式软包动力电池全自动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装置组包括若干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两侧的封装装置,所述封装装置包括相对应设置的封装上腔体和封装下腔体,所述封装上腔体的下端面与所述封装下腔体的上端面相贴合设置,所述封装下腔体内纵向设有若干第三治具,于所述封装下腔体上对应所述第三治具设有第二开袋组件,所述封装上腔体内对应所述第二开袋组件位置处设有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章东张祖军奚邦庆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世纪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