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棒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012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硅棒运输车,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的装载平面上的至少两个辊轮组件,两个辊轮组件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硅棒可放置于两个辊轮组件上;每一个辊轮组件均包括两个辊轮,两个辊轮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两辊轮可带动硅棒滑动;设置在车体的装载平面上的紧固装置,紧固装置用于固定硅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辊轮式结构实现硅棒的转运和上下料作业,能够避免硅棒在转运和上下料过程中的变形、磕碰等问题,以提高转运硅棒的品质、作业效率等。

A kind of silicon bar transport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棒运输车
本技术涉及硅棒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硅棒运输车。
技术介绍
硅棒从炉中取出后,进入后续切割加工、位错检测等工序之前,需要转运;硅棒的转运通常采用吊装式设备,即需人工将硅棒捆绑紧固在吊装式设备上,悬挂吊起后放置于切断设备上进行硅棒切断加工,或放置于位错检测设备上进行检测;由于吊装方式的不稳定性,将导致硅棒在转运过程中容易出现磕碰、变形问题,且人工作业的危险系数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硅棒运输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硅棒运输车,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的装载平面上的至少两个辊轮组件,两个辊轮组件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硅棒可放置于两个辊轮组件上;每一个辊轮组件均包括两个辊轮,两个辊轮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两个辊轮可带动硅棒滑动;设置在车体的装载平面上的紧固装置,紧固装置用于固定硅棒。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车体的装载平面上设置的至少两个且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的辊轮组件,使得位于辊轮组件上方的硅棒受力均匀,因此,能够避免高温硅棒转运过程中的变形;两辊轮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可以为承托硅棒提供更稳定的支撑;且在车体的装载平面上设置有紧固装置,使得位于可活动辊轮组件之间的硅棒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偏移,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硅棒与车体发生碰撞以及对硅棒的损坏。优选地,车体的装载平面上设置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每一辊轮组件均紧固连接在与其对应的支撑组件上。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车体的装载平面上设置支撑组件并将辊轮组件紧固连接在支撑组件上,增大了高温硅棒到装载平面的距离,避免高温硅棒烫坏车体的装载平面,提高工作时的安全性,同时能够延长硅棒运输车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支撑组件为工字钢。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工字钢作为支撑组件,使得支撑组件具有优良的侧向刚度和抗弯折能力,能够为辊轮组件提供优良的支撑,且工字钢较为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避免整体装置过于沉重。优选地,紧固装置包括连接在支撑组件上的紧固件,紧固件用于承载硅棒;还包括设置在支撑组件两侧的挂钩,以及穿过挂钩,用于紧固硅棒的紧固带。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紧固件承载硅棒后,与挂钩和紧固带配合使用,使得硅棒不会与车体发生相对偏移,可避免由辊轮组件的活动性和车体运动造成的硅棒磕碰损坏。优选地,紧固件、挂钩和紧固带采用嵌套方式构成紧固装置。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紧固件、挂钩和紧固带采用嵌套方式构成紧固装置,使得紧固装置对于硅棒的紧固更加牢固。优选地,挂钩为表面涂覆有非金属材料的挂钩。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表面涂覆有非金属材料的挂钩可避免高温硅棒在运输过程中的金属污染问题,从而确保硅棒的品质。优选地,紧固件为U型螺杆。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U型螺杆更拟合硅棒外形,能够使得紧固件更好地承载硅棒,且采用螺杆制作,使得紧固带能够更紧密地缠绕在螺杆的螺纹上,从而避免硅棒移动。优选地,紧固带由内层紧固带,以及包覆在内层紧固带表面的外层紧固带构成;外层紧固带为耐高温漆布,外层紧固带的包覆层数至少为3层。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内层紧固带具有一定的韧性,避免在运输时为了阻碍硅棒运动造成紧固带损坏;外层紧固带为耐高温漆布并且包覆层数至少为3层,为防止紧固带直接接触高温硅棒而造成紧固带的烫坏,提高工作的安全性。优选地,车体包括上层平台、升降装置、下层平台和驱动装置;升降装置的底端连接下层平台,升降装置的顶端连接上层平台,上层平台为装载平面,驱动装置为升降装置提供升降动力;车体的上层平台上设置至少一把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上层平台结构为车体的装载平面,便于硅棒的放入和取出,以及避免硅棒与其它构件间的不必要磕碰,车体的升降由设置在上、下双层平台之间的升降装置实现,相对于传统的吊装方式更加稳定,稳定性的增加,一方面能够提高硅棒的转运或上下料的效率、缩短工作时长、降低高温硅棒在转运和上下料过程中的危险系数,另一方面更适于长硅棒的转运或上下料;车体的上层平台上设置至少一把手,便于操作人员从推动硅棒运输车,从而使硅棒运输车可以灵活地到达任意目的地。优选地,辊轮组件由耐高温材料制成。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传统转运工具相比,避免温度高的硅棒烫伤转运工具,以及避免由烫坏工具对硅棒的金属污染。综上所述,由于本技术采用辊轮式结构的硅棒运输车实现硅棒的转运和上下料作业,因此,能够避免硅棒在转运和上下料过程中的变形、磕碰等问题,以提高转运硅棒的品质和作业效率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硅棒运输车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硅棒运输车的俯视示意图。其中,1为车体,10为上层平台,11为升降装置,12为下层平台,13为把手;2为辊轮组件,20为辊轮;3为紧固装置,30为紧固件,31为挂钩,32为紧固带;4为硅棒;5为支撑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为了解决硅棒在转运和上下料过程中的变形、磕碰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硅棒运输车。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涉及的硅棒运输车,包括车体1、辊轮组件2和紧固装置3;辊轮组件2设置在车体1的装载平面上且数量至少两个,两个辊轮组件2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硅棒4可放置于两个辊轮组件2上;每一个辊轮组件2均包括两个辊轮20,两个辊轮20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两个辊轮20可带动硅棒4滑动;紧固装置3设置在车体1的装载平面上,用于固定硅棒4。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车体的装载平面上设置的至少两个且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的辊轮组件,使得位于辊轮上方的硅棒受力均匀,因此,能够避免高温硅棒转运过程中的变形;两个辊轮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可以为承托硅棒提供更稳定的支撑;且在车体的装载平面上设置有紧固装置,使得位于可活动辊轮之间的硅棒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偏移,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硅棒与车体发生碰撞以及硅棒的损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车体1的装载平面上设置至少两个支撑组件5,每一辊轮组件2均紧固连接在与其对应的支撑组件5上;即支撑组件5的设置数量与辊轮组件2的设置数量相等,每一辊轮组件2对应一支撑组件5,支撑组件5与车体1的装载平面、以及与辊轮组件2紧固连接,紧固方式为焊接、螺栓或螺钉等现有紧固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支撑组件5设置的目的是增大承托在辊轮组件5上的硅棒4到车体1的装载平面的距离,避免转运中高温的硅棒4烫坏车体1的装载平面,提高硅棒转运安全系数,同时能够延长本技术的使用寿命。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辊轮组件2和支撑组件5的数量均为3个,其中,装载平面的两端分别为1个、中间为1个,以为硅棒4提供均衡的支撑力。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辊轮组件2和支撑组件5的数量均为5个,其中,装载平面的两端各为1个,装载平面的中间均布为3个,以为硅棒4提供均衡的支撑力。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辊轮组件2和支撑组件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硅棒4的长度来设定合适的数值,不仅限于某一具体的数值。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辊轮组件2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其能够承受的温度范围是450-5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棒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设置在所述车体的装载平面上的至少两个辊轮组件,两个所述辊轮组件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硅棒可放置于两个所述辊轮组件上;每一个所述辊轮组件均包括两辊轮,两所述辊轮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两个所述辊轮可带动所述硅棒滑动;设置在所述车体的装载平面上的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用于固定所述硅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棒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设置在所述车体的装载平面上的至少两个辊轮组件,两个所述辊轮组件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硅棒可放置于两个所述辊轮组件上;每一个所述辊轮组件均包括两辊轮,两所述辊轮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两个所述辊轮可带动所述硅棒滑动;设置在所述车体的装载平面上的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用于固定所述硅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棒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装载平面上设置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每一所述辊轮组件均紧固连接在与其对应的所述支撑组件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棒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为工字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硅棒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撑组件上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承载所述硅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两侧的挂钩,以及穿过所述挂钩,用于紧固所述硅棒的紧固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棒运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学宁陆锋马守林韩文军陈立明兰晓南龚佳宝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