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用自动供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0053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用自动供墨装置,包括印刷机壳,所述印刷机壳的上端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底面偏前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卡槽的内部设有送料外壳,所述送料外壳的内部偏上端中部设有相互平行的丝杠和导杆,所述丝杠和滑块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滑块的下端面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下端均连接送料板的上端面,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伺服电机带动送料板的送料操作代替存料板直接送料的结构,有效避免了存料板直接送料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原料浪费,同时通过存料斗的可拆卸,有效避免了加墨装置需要不断更换加墨装置进而实现供墨所浪费的时间,有效保证了印刷机的工作效率,同时操作简便,便于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An automatic ink supply device for pri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用自动供墨装置
本技术涉及印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用自动供墨装置。
技术介绍
打印机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之一,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结果打印在相关介质上;传统技术中印刷设备大多还是采用人工手动上下料,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印刷的效率,而且人工手动上下料时也容易造成物料损坏,从而影响印刷的质量,故而适用性和实用性受到限制;如申请代号为CN201721152159.0的专利提出了一种自动印刷加墨装置,该专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一方面,该装置中存料板缺乏复位结构,加料的过程无法中断,会导致原材料的浪费,甚至影响印刷机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该装置中的存料板无法实现取放,属于一次性的加料结构,来回的更换加料装置,浪费时间,影响印刷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印刷用自动供墨装置,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印刷用自动供墨装置,包括印刷机壳,所述印刷机壳的上端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底面偏前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卡槽的内部设有送料外壳,所述送料外壳的内部偏上端中部设有相互平行的丝杠和导杆,所述丝杠和滑块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用自动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机壳(1),所述印刷机壳(1)的上端面设有卡槽(19),所述卡槽(19)的底面偏前端设有进料口(25),所述卡槽(19)的内部设有送料外壳(5),所述送料外壳(5)的内部偏上端中部设有相互平行的丝杠(13)和导杆(20),所述丝杠(13)和滑块(14)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滑块(14)的下端面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5),所述电动伸缩杆(15)的下端均连接送料板(16)的上端面,所述送料外壳(5)的上端设有伺服电机(6),所述伺服电机(6)固定在橡胶减震垫板(7)上,所述伺服电机(6)和丝杠(13)通过传动机构(8)相连接,所述送料外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用自动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机壳(1),所述印刷机壳(1)的上端面设有卡槽(19),所述卡槽(19)的底面偏前端设有进料口(25),所述卡槽(19)的内部设有送料外壳(5),所述送料外壳(5)的内部偏上端中部设有相互平行的丝杠(13)和导杆(20),所述丝杠(13)和滑块(14)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滑块(14)的下端面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5),所述电动伸缩杆(15)的下端均连接送料板(16)的上端面,所述送料外壳(5)的上端设有伺服电机(6),所述伺服电机(6)固定在橡胶减震垫板(7)上,所述伺服电机(6)和丝杠(13)通过传动机构(8)相连接,所述送料外壳(5)的中部设有存料斗(17),所述送料外壳(5)的内侧面左右两侧位于存料斗(17)下方均设有支撑滑轨(18),所述支撑滑轨(18)的前端均连接挡板(24)的后端面,所述挡板(24)位于存料斗(17)的下方,所述挡板(24)位于进料口(25)的上方,所述送料外壳(5)的下端面位于挡板(24)的前方设有出料口,所述挡板(24)的下端面中部设有红外线测距仪(12),所述存料斗(17)的后侧设有拉取结构(21),所述送料外壳(5)的外侧设有开源单片机(4),所述开源单片机(4)的输入端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和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宝莲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