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箱围堰分块式加劲封底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8388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套箱围堰分块式加劲封底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劲性骨架分块布置策略步骤;(2)测定套箱围堰内河床面或海床面关键点标高步骤;(3)施工抗拔结构步骤;(4)制作劲性骨架步骤:所述劲性骨架是由钢材组成的格栅式结构;(5)安置劲性骨架步骤;(6)浇注封底混凝土步骤:待封底混凝土形成强度后,形成封底结构。该施工方法解决了套箱围堰封底混凝土厚度不足的问题。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block type stiffening bottom sealing structure for cofferdams with box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箱围堰分块式加劲封底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基础工程围堰封底结构的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套箱围堰分块式加劲封底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海峡大桥不同于以往建设的海湾桥,其建设所面临的风大、浪高、涌激、强台风、复杂地质等恶劣条件,尤其平潭海峡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风暴海域之一,给大桥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和超高风险。本桥为国内在跨海峡桥梁领域的首次尝试,无论是环境的恶劣程度,还是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施工风险都远超国内已建成或在建的其他跨海湾桥梁。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复杂风浪涌环境下建设海峡大桥,建成后将满足海上桥面十级大风(陆地八级风运营)环境下大桥安全运营。桥梁基础施工中的钢围堰通常用来作为水下承台施工挡水结构。当钢围堰施工完成后浇筑封底混凝土,待封底混凝土形成强度后抽出围堰内的积水,形成无水作业环境,操作人员进入围堰内绑扎钢筋,施工承台及桥墩。对于套箱围堰,由于没有围堰钢底板,其封底混凝土下底面直接与地下水接触,起到隔水作用。因此,封底混凝土需要一定的厚度以抵抗浮力、弯矩。通常,按照设计要求在钻孔桩施工前对套箱围堰所在位置河床或海床面进行清理,达到设计标高后,可满足封底混凝土厚度要求。但有时由于特殊原因,比如现场不具备对河床或海床面进行清理的条件;或者虽具有清理条件但清理不到位;或者由于设计变更导致承台底标高比原设计标高低,但钢护筒及钻孔桩已施工,从而无法继续向下清理河床或海床面;或者已经清理河床或海床面并完成钢护筒及钻孔桩施工后,由于水流带来的沉积物将河床或海床面清理面再次覆盖等,均会造成封底混凝土厚度达不到原设计厚度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情况下套箱围堰封底混凝土厚度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套箱围堰分块式加劲封底结构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套箱围堰分块式加劲封底结构的施工方法,括如下步骤:(1)确定劲性骨架分块布置策略步骤;(2)测定套箱围堰内河床面或海床面关键点标高步骤;(3)施工抗拔结构步骤;(4)制作劲性骨架步骤:所述劲性骨架是由钢材组成的格栅式结构;(5)安置劲性骨架步骤;和(6)浇注封底混凝土步骤:待封底混凝土形成强度后,形成封底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现场条件确定劲性骨架分块布置策略,所述现场条件包括:(a)套箱围堰形状;(b)套箱围堰尺寸;和(c)已施工的钢护筒的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块布置时,分块的长度方向应沿着围堰宽度方向,方块应布满围堰内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按照如下原则布置标高测点:标高测点间距3~5m且在分块两端及转角处必须布置标高测点;和若分块宽度超过3米或通过测量发现围堰内河床面或海床面标高变化超过0.2米,则在宽度方向按所述原则布置标高测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工抗拔结构步骤包括:(31)在围堰上方搭设施工平台;(32)对抗拔结构中心位置进行定位;(33)钻孔;(34)下放钢筋或钢筋笼;和(35)浇注混凝土。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拔结构钢筋或钢筋笼顶部预留一定长度锚固在封底混凝土内或者露出封底混凝土顶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制作劲性骨架步骤包括:(41)确定劲性骨架竖向尺寸;(42)确定劲性骨架平面尺寸;和(43)根据确定的尺寸制作劲性骨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置劲性骨架步骤包括:(51)下放劲性骨架至各分块位置;和(52)复测各分块劲性骨架顶面标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52)中,复测劲性骨架顶面标高,复测点位置包括劲性骨架四角,若倾斜严重,则需将劲性骨架吊起,局部浇筑混凝土垫平后再次下放劲性骨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6)中,所述封底混凝土为水下混凝土,混凝土标号不小于C15;在步骤(4)中,所述钢材为型钢和/或钢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提供了一种套箱围堰分块式加劲封底结构的施工方法,可以解决套箱围堰封底混凝土厚度不足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围堰内河床面或海床标高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图2围堰内抗拔结构布置平面示意图;图3围堰内抗拔结构布置1-1剖面示意图;图4围堰内劲性骨架分块布置平面示意图;图5围堰内劲性骨架分块布置1-1剖面示意图;图6套箱围堰分块封底结构布置平面示意图;图7套箱围堰分块封底结构布置1-1剖面示意图;图8劲性骨架结构示意图;图9抗拔锚杆结构示意图;图10抗拔桩结构示意图;图中:1-钢套箱围堰侧壁;2-钻孔桩钢护筒;3-河床面或海床面标高测点;4-抗拔结构;5-河床面或海床面;6-劲性骨架;7-封底混凝土;8-劲性骨架的上排骨架;9-劲性骨架的下排骨架;10-劲性骨架的腹杆;11-抗拔锚杆钢筋;12-抗拔锚杆钢垫板;13-抗拔锚杆锚固体;14-抗拔桩位于封底混凝土厚度内的箍筋;15-抗拔桩纵向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套箱围堰分块式加劲封底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劲性骨架分块布置策略步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现场条件确定劲性骨架分块布置策略,所述现场条件包括:(a)套箱围堰形状;(b)套箱围堰尺寸;和(c)已施工的钢护筒的位置。分块布置时,分块的长度方向应沿着围堰宽度方向,方块应布满围堰内部。布满的标准是布置有分块式封底结构的围堰内部面积超过围堰内部面积的五分之四。(2)测定套箱围堰内河床面或海床面关键点标高步骤;按照如下原则布置标高测点:标高测点间距3~5m且在分块两端及转角处必须布置标高测点;若分块宽度超过3米或通过测量发现围堰内河床面或海床面标高变化超过0.2米,则在宽度方向按所述原则布置标高测点。(3)施工抗拔结构步骤;所述施工抗拔结构步骤具体包括:(31)在围堰上方搭设施工平台;(32)对抗拔结构中心位置进行定位;(33)钻孔;(34)下放钢筋或钢筋笼;和(35)浇注混凝土。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拔结构钢筋或钢筋笼顶部预留一定长度锚固在封底混凝土内或者露出封底混凝土顶面。(4)制作劲性骨架步骤:所述劲性骨架是由钢材组成的格栅式结构;所述钢材可以为型钢和/或钢筋,具体包括上排骨架,下排骨架和位于上排骨架和下排骨架之间的腹杆;所述制作劲性骨架步骤包括:(41)确定劲性骨架竖向尺寸;(42)确定劲性骨架平面尺寸;和(43)根据确定的尺寸制作劲性骨架。(5)安置劲性骨架步骤;所述安置劲性骨架步骤包括:(51)下放劲性骨架至各分块位置;和(52)复测各分块劲性骨架顶面标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52)中,复测劲性骨架顶面标高,复测点位置包括劲性骨架四角,若倾斜严重,则需将劲性骨架吊起,局部浇筑混凝土垫平后再次下放劲性骨架。(6)浇注封底混凝土步骤:待封底混凝土形成强度后,形成封底结构。所述封底混凝土为水下混凝土,混凝土标号不小于C15。参考图1至图10,以下是本专利技术列举的实施例。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套箱围堰分块式加劲封底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箱围堰分块式加劲封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劲性骨架分块布置策略步骤;(2)测定套箱围堰内河床面或海床面关键点标高步骤;(3)施工抗拔结构步骤;(4)制作劲性骨架步骤:所述劲性骨架是由钢材组成的格栅式结构;(5)安置劲性骨架步骤;和(6)浇注封底混凝土步骤:待封底混凝土形成强度后,形成封底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箱围堰分块式加劲封底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劲性骨架分块布置策略步骤;(2)测定套箱围堰内河床面或海床面关键点标高步骤;(3)施工抗拔结构步骤;(4)制作劲性骨架步骤:所述劲性骨架是由钢材组成的格栅式结构;(5)安置劲性骨架步骤;和(6)浇注封底混凝土步骤:待封底混凝土形成强度后,形成封底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现场条件确定劲性骨架分块布置策略,所述现场条件包括:(a)套箱围堰形状;(b)套箱围堰尺寸;和(c)已施工的钢护筒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块布置时,分块的长度方向应沿着围堰宽度方向,方块应布满围堰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按照如下原则布置标高测点:标高测点间距3~5m且在分块两端及转角处必须布置标高测点;和若分块宽度超过3米或通过测量发现围堰内河床面或海床面标高变化超过0.2米,则在宽度方向按所述原则布置标高测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党国黄德利朱雷皮军云刘宏达姚华杨龙郑权卯利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