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桥梁工程,特别涉及一种低收缩高强混凝土在主塔中的可用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桥塔结构高度大,通常构件截面尺寸大,混凝土强度高、方量大,在桥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往往采用高胶凝材料用量、低水胶比的技术路线,导致桥塔混凝土的水化热高,温升发展迅速,混凝土芯表温差大,存在较大的开裂风险。其次,随着设计结构荷载增大及建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桥塔构造更为复杂,内部钢筋较为密集,混凝土结构受力复杂,伴随着混凝土较大的收缩变形,进一步增大了混凝土的开裂风险,削弱了混凝土结构的功能,威胁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因此为了降低桥塔高强、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开展低收缩高抗裂混凝土以及在工程成功应用至关重要。
2、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期温控主要措施是通过人工通水冷却进行温度控制,使混凝土温度保持在设计的“温度-时间-空间曲线”附近,从而使混凝土质量可控。
3、大体积混凝土通过人工通水冷却控温仍存在局部温度梯度应力,尤其是管口附近混凝土与远离管口混凝土之间等特殊部位,很难实现大体积混凝土多段整体温度协调、精细化、个性化控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收缩高强混凝土在主塔中的可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收缩高强混凝土在主塔中的可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抗裂有限元模型、作为待验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体系混凝土配合比、主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多个不同的施工工艺条件,获取抗裂仿真结果最佳的施工工艺条件,作为待验工艺条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收缩高强混凝土在主塔中的可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收缩高强混凝土在主塔中的可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种不同的矿物掺合料体系包括第一体系、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收缩高强混凝土在主塔中的可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收缩高强混凝土在主塔中的可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抗裂有限元模型、作为待验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体系混凝土配合比、主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多个不同的施工工艺条件,获取抗裂仿真结果最佳的施工工艺条件,作为待验工艺条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收缩高强混凝土在主塔中的可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收缩高强混凝土在主塔中的可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种不同的矿物掺合料体系包括第一体系、第二体系和第三体系中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体系包括粉煤灰和矿粉,所述第二体系包括粉煤灰和粘度改性材料,所述第三体系包括粉煤灰、粘度改性材料和抗裂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收缩高强混凝土在主塔中的可用性评价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烁,倪学平,黄国豪,毛伟琦,龙勇,钟继卫,王波,彭旭民,农代培,盖珂瑜,舒建建,白敏,王宇,章阳,马梦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