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件机构及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793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9 0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退件机构及汽车覆盖件模具。该退件机构包括下模镶块、滑块和退位块,所述下模镶块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滑块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滑块内设置有第一凹槽;退位块,所述退位块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退位块与翻孔后的制件相抵,以给予制件一定的支撑力,如此可保护制件不会被滑块带动而变形,从而解决了现有翻孔顶出器在对制件顶出的过程中会造成制件变形的问题。

Return mechanism and auto panel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退件机构及汽车覆盖件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退件机构及汽车覆盖件模具。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技术中,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过程中,在汽车覆盖件(也可称为制件)翻孔时,由于上模侧翻机构镶块侧翻孔完成后,翻完的边将下模凸模包上产生负角,不能像正翻孔一样翻孔后可以直接抓取制件,产生负角后取件就需要下模设置翻孔顶出器。现有的翻孔顶出器会将翻孔后的制件顶出,如果是产生负角后的制件,则可能因为此种顶出方式而造成制件变形,从而对制件质量和翻孔的形位公差产生影响。因此,目前亟待需要一种退件机构及汽车覆盖件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退件机构及汽车覆盖件模具,以解决现有翻孔顶出器在对制件顶出的过程中会造成制件变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退件机构,包括:下模镶块,所述下模镶块设置有第一通孔;滑块,所述滑块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滑块内设置有第一凹槽;退位块,所述退位块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可选地,所述退位块设置有条形孔,所述下模镶块内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穿设于所述条形孔内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垂直设置。可选地,所述下模镶块还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滑块还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限位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条形孔,并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为销钉,所述销钉的端部设置有螺塞,所述第二凹槽的端部设置有螺纹,所述螺塞与所述螺纹固定。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分别与所述滑块和所述退位块抵接。可选地,所述滑块包括:顶抵部,所述顶抵部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顶抵部内设置有第一凹槽;法兰部,所述法兰部与所述顶抵部连接,所述法兰部可抵接于所述下模镶块。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下模镶块还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弹性件容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与所述法兰部和所述下模镶块抵接。可选地,所述法兰部还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下模镶块内还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以使所述法兰部可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抵接。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汽车覆盖件模具,包括侧翻机构和上述任一项所提供的退件机构,所述侧翻机构和所述退件机构相互配合且均倾斜设置。可选地,所述侧翻机构包括上模镶块,所述上模镶块可伸入所述第一凹槽中并与所述退位块抵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退位块与翻孔后的制件相抵,以给予制件一定的支撑力,如此可保护制件不会被滑块带动而变形,从而解决了现有翻孔顶出器在对制件顶出的过程中会造成制件变形的问题。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退件机构在翻孔始末状态下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退件机构在翻孔成型状态下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下模镶块;11-第一通孔;12-第一限位件;121-螺塞;13-第二凹槽;14-第三凹槽;15-第二限位件;2-滑块;21-顶抵部;211-第一凹槽;212-第二通孔;22-法兰部;221-第三通孔;3-退位块;31-条形孔;4-第一弹性件;5-第二弹性件;6-上模镶块。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如图1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分解示意图。所述汽车覆盖件模具包括侧翻机构、退件机构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为侧翻机构和退件机构提供动力。其中,侧翻机构包括上模和压料芯(图中未示出),上模包括上模镶块6,退件机构包括下模镶块1、滑块2和退位块3,通过驱动机构可使上模镶块6向下运动,也能使滑块2相对下模镶块1向上运动。可以理解的是,驱动机构在此为统称,并不能代表是由同一个驱动部件同时带动上模镶块6和滑块2运动。由于某些汽车覆盖件需要加工出带有负角的翻孔,因此侧翻机构和退件机构相互配合且均倾斜设置,可以根据翻孔实际的负角要求进行倾斜设置,且二者的倾斜角与汽车覆盖件的负角相加为90°,如此才能将汽车覆盖件冲压出合适的负角要求。请参阅图1至图3,下模镶块1设置有第一通孔11,滑块2移动地设置于第一通孔11内,滑块2内设置有第一凹槽211,退位块3移动地设置于第一凹槽211内。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退位块3与翻孔后的制件相抵,以给予制件一定的支撑力,如此可保护制件不会被滑块2带动而变形,从而解决了现有翻孔顶出器在对制件顶出的过程中会造成制件变形的问题。可以理解的是,制件未在图中示出,制件放置的位置为下模镶块1的上表面,翻孔时,上模镶块6伸入第一凹槽211中并与退位块3抵接,如此可使制件实现翻孔,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退位块3设置有条形孔31,下模镶块1内设置有第一限位件12,第一限位件12穿设于条形孔31内且与第一通孔11垂直设置。通过利用条形孔31与第一限位件12的配合方式,可实现退位块3沿第一凹槽211内的上下移动,并可限定退位块3上下移动的行程。可选地,当退位块3处于高位时,退位块3的上表面与下模镶块1的上表面大致平齐,如此当制件放置在下模镶块1的上表面后,通过上模镶块6对制件的冲压,实现翻孔深度与退位块3的行程大致相当的效果。因此,通过设置条形孔31的尺寸(即设计行程)可实现所需翻孔的深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件12还能防止退位块3的旋转,因为如果退位块3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出现旋转,则会导致制件所冲压出的翻孔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可选地,退位块3设置有防装反特征,例如在退位块3的条形孔31的一侧设置有切面,规定正确放置时,该切面为朝上或朝下设置,如此确保退位块3的正确安装。进一步地,下模镶块1还设置有第二凹槽13,滑块2还设置有第二通孔212,第一限位件12依次穿设于第二凹槽13、第二通孔212和条形孔31,并容置于第二凹槽13内,如此利于第一限位件12的组装。进一步地,第一限位件12为销钉,销钉的端部设置有螺塞121,第二凹槽13的端部设置有螺纹(图中未示出),螺塞121与螺纹固定,如此不仅能实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退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镶块(1),所述下模镶块(1)设置有第一通孔(11);滑块(2),所述滑块(2)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1)内,所述滑块(2)内设置有第一凹槽(211);退位块(3),所述退位块(3)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1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退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镶块(1),所述下模镶块(1)设置有第一通孔(11);滑块(2),所述滑块(2)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1)内,所述滑块(2)内设置有第一凹槽(211);退位块(3),所述退位块(3)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退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退位块(3)设置有条形孔(31),所述下模镶块(1)内设置有第一限位件(12),所述第一限位件(12)穿设于所述条形孔(31)内且与所述第一通孔(11)垂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退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镶块(1)还设置有第二凹槽(13),所述滑块(2)还设置有第二通孔(212),所述第一限位件(12)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凹槽(13)、所述第二通孔(212)和所述条形孔(31),并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退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12)为销钉,所述销钉的端部设置有螺塞(121),所述第二凹槽(13)的端部设置有螺纹,所述螺塞(121)与所述螺纹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退件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所述第一弹性件(4)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11)内,并分别与所述滑块(2)和所述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宏杰周杰萧强范锐强杨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