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6174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3:55
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及其控制方法,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主管体、进液管以及出液管;所述主管体的两侧连通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主管体的底部安装有排液管,所述进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底面均通过排液分管连通至所述排液管;所述主管体的内部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以控制所述排液管、所述阀体的通断,所述排液管的开关状态与所述主管体的开关状态相反;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短期关闭流通控制阀时,只关闭阀体、不打开排液管,而在长期关闭流体控制阀时,能够关闭阀体、打开排液管,使得液体能够排出,避免液体聚集腐蚀管道和阀体。

Flow control valv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流体控制阀
,特别涉及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流体控制阀是流体管路的控制装置,其基本功能是接通或切换管路中流体的流通、调整流体的流向、压力和流量,以确保管路系统的正常运行;当流体管路需要长时间停机无需输送时,需要将液体排出,以防止液体腐蚀管路、阀体,负责排液的阀体只需在长期停机时打开、在日常输送时为常闭状态,目前的流体控制阀上没有充分满足这一要求,在实际安装需要单独设置阀体比较麻烦,并且在排液后,管道、流体控制阀体内仍然有残留液体,残留液体和空气依旧会对管道、流体控制阀体造成一定的腐蚀,降低流体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及其控制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主管体、进液管以及出液管;所述主管体的两侧连通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主管体的底部安装有排液管,所述进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底面均通过排液分管连通至所述排液管;所述主管体的内部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以控制所述排液管、所述阀体的通断,所述排液管的开关状态与所述主管体的开关状态相反。进一步地,所述排液管的内壁安装有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用以加热蒸发残留的液体。进一步地,所述主管体的顶部安装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微处理器、转动电机和真空泵,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转动电机和真空泵,所述转动电机与所述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电机用以驱动所述调节机构动作;所述真空泵通过排气管与所述阀体的内部空腔连通,所述真空泵用以抽出所述阀体内的气体。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阀柱、第一支杆、第二阀柱以及第二支杆,所述第一阀柱滑动嵌入于所述主管体的内部,所述第一阀柱的内部开有第一导液孔,所述第一导液孔与所述进液管、所述出液管相对连通;所述排液管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内部开有第三导液孔,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排液分管出口处的底部;所述第一阀柱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穿过所述隔板,且所述第一支杆底端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底面滑动贴合设有磁铁,所述磁铁设于第二支杆的顶端,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第一支杆位于同一中线处,所述第二支杆的底端连接第二阀柱;所述第二阀柱紧密滑动贴合于所述隔板的底面,所述第二阀柱的表面开有第二导液孔,所述第二导液孔与所述第一导液孔十字相交分布,所述第二导液孔与所述第三导液孔相对连通;所述转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阀柱,所述第二阀柱用以转动控制所述排液管的开关,所述第一阀柱用以转动控制所述阀体的通断。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盒体,所述转动电机、所述真空泵均安装于所述盒体内,所述盒体固定于所述阀体的顶部,所述盒体通过排气管连通至所述阀体。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S1、流体通过阀体输送,第一阀柱处于打开连通状态、第二阀柱处于闭合封堵状态;S2、当需要停止流体输送时,判断是否长期关闭流体控制阀;否,则流体控制阀为短期闭合,控制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阀柱闭合,所述第二阀柱保持原有闭合状态,当所述第一阀柱关闭至指定时间后,打开所述第一阀柱,返回S1;是,则流体控制阀为长期闭合,进入S3;S3、流体控制阀长期闭合:S3.1、所述控制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阀柱闭合、所述第二阀柱打开,阀体、管道以及排液管内的液体均通过所述第二阀柱排出回收;S3.2、排液一段时间后,所述控制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阀柱打开、所述第二阀柱闭合;S3.3、所述控制机构启动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对阀体内的残留液体进行加热,使得所述残留液体受热气化;S3.4、所述控制机构启动真空泵,所述真空泵将阀体内的气体抽出,当抽至真空状态时停止;S3.5、当达到长期闭合时间后,返回S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阀柱闭合,所述第二阀柱保持原有闭合状态具体的为:转动电机带动第一阀柱转动闭合,此时电磁铁处于断电状态;第二阀柱不受力保持原为闭合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阀柱闭合、所述第二阀柱打开具体的为:转动电机带动第一阀柱转动闭合,此时电磁铁处于通电状态,电磁铁吸附磁铁;第二阀柱受力转动至打开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控制机构和调节机构能够在短期关闭流通控制阀时,只关闭阀体、不打开排液管,而在长期关闭流体控制阀时,能够关闭阀体、打开排液管,使得液体能够排出,避免液体聚集腐蚀管道和阀体;2、通过加热机构能够将液体转变为气体,再通过真空泵将气体彻底抽出,可使得液体的清理更为方便、彻底,从而避免液体腐蚀管道,还可防止空气氧化管道、阀体,极大的延长的流体控制阀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流体控制阀闭合排液状态示意图;图中所示:1、阀体,11、主管体,12、进液管,13、出液管,2、控制机构、21、微处理器,22、转动电机,23、真空泵,24、盒体,3、调节机构,31、第一阀柱,311、第一导液孔,32、第一支杆,321、电磁铁,33、第二阀柱,331、第二导液孔,34、第二支杆,341、磁铁,4、排液分管,5、排液管,51、隔板,511,第三导液孔,6、加热机构,7、排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包括主管体11、进液管12以及出液管13;所述主管体11的两侧连通有进液管12和出液管13;所述主管体11的底部安装有排液管5,所述进液管12、所述出液管13的底面均通过排液分管4连通至所述排液管5;阀体、管道内液体可通过排液分管4排入至排液管5内,在不排液时,排液管5内为充满液体的状态,当排液时,排液管5打开,原本储存的液体排出,在完全排出时,排液管5便为真空状态,管道、阀体内的其他液体在负压作用下,会彻底自动排出;进液管12、出液管13均连接有排液分管4用以将进出管道处的液体均排出;所述主管体11的内部安装有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用以控制所述排液管5、所述阀体1的通断,所述排液管5的开关状态与所述主管体11的开关状态相反;当第一阀柱31打开时,若第二阀柱33打开则会导致漏液;当需要排液时,则第一阀柱31应当关闭保持管道闭合状态,使得液体只可通过排液管5排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液管5的内壁安装有加热机构6,所述加热机构6用以加热蒸发残留的液体;加热机构6分布在排液管5的内壁,由于靠排液管5排液是无法彻底消除液体的,再通过加热机构6加热的方式,便可气化液体;而其他杂质便会形成固体状态,所占面积也大大减少,其对阀体的腐蚀性也大大降低。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管体11的顶部安装有控制机构2,所述控制机构2包括微处理器21、转动电机22和真空泵23,所述微处理器21电性连接转动电机22和真空泵23,微处理器21用以对各个过程进行程序控制,控制程序预先编入设定;所述转动电机22与所述调节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电机22用以驱动所述调节机构3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主管体、进液管以及出液管;所述主管体的两侧连通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的底部安装有排液管,所述进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底面均通过排液分管连通至所述排液管;所述主管体的内部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以控制所述排液管、所述阀体的通断,所述排液管的开关状态与所述主管体的开关状态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主管体、进液管以及出液管;所述主管体的两侧连通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的底部安装有排液管,所述进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底面均通过排液分管连通至所述排液管;所述主管体的内部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以控制所述排液管、所述阀体的通断,所述排液管的开关状态与所述主管体的开关状态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的内壁安装有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用以加热蒸发残留的液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的顶部安装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微处理器、转动电机和真空泵,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转动电机和真空泵,所述转动电机与所述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电机用以驱动所述调节机构动作;所述真空泵通过排气管与所述阀体的内部空腔连通,所述真空泵用以抽出所述阀体内的气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流体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阀柱、第一支杆、第二阀柱以及第二支杆,所述第一阀柱滑动嵌入于所述主管体的内部,所述第一阀柱的内部开有第一导液孔,所述第一导液孔与所述进液管、所述出液管相对连通;所述排液管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内部开有第三导液孔,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排液分管出口处的底部;所述第一阀柱的底部连接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穿过所述隔板,且所述第一支杆底端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底面滑动贴合设有磁铁,所述磁铁设于第二支杆的顶端,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第一支杆位于同一中线处,所述第二支杆的底端连接第二阀柱;所述第二阀柱紧密滑动贴合于所述隔板的底面,所述第二阀柱的表面开有第二导液孔,所述第二导液孔与所述第一导液孔十字相交分布,所述第二导液孔与所述第三导液孔相对连通;所述转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阀柱,所述第二阀柱用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康赛特流体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