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及使用该叶轮的蒸汽压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6156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叶轮,所述叶轮包括轮毂、叶片组件、轮盖及轮盘,所述叶片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轮毂,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轮盖及所述轮盘,所述轮盖及所述轮盘连接于所述轮毂的两侧,所述轮盘上还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轮盘,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轮毂的侧面,所述导风板配合所述轮毂引导流体介质进入所述叶轮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蒸汽压缩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叶轮,通过所述导风结构实现对流体介质的引导,减少流体介质的气流分离层,提高所述叶轮的做功能力。

Impeller and steam compressor using the impe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叶轮及使用该叶轮的蒸汽压缩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叶轮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叶轮及使用该叶轮的蒸汽压缩设备。
技术介绍
蒸汽压缩设备是对前道蒸发工序中产生的二次蒸汽进行压缩,提高蒸汽的压力及温度,使其能够重新进入蒸发循环中的热回收设备,其广泛应用于化工、医疗、食品浓缩、溶液回收等多个重要的工业领域。叶轮是蒸汽压缩设备的核心部件,叶轮的性能是影响蒸汽压缩设备整机性能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的蒸汽压缩设备产品性能仍然不够优良,高端的蒸汽压缩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其主要的原因,是叶轮的做功能力还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叶轮及使用该叶轮的蒸汽压缩设备,其做功转化效率相对较高,蒸汽压缩设备的整机性能得到提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叶轮,所述叶轮包括轮毂、叶片组件、轮盖及轮盘,所述叶片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轮毂,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轮盖及所述轮盘,所述轮盖及所述轮盘连接于所述轮毂的两侧,所述轮盘上还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轮盘,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轮毂的侧面,所述导风板配合所述轮毂引导流体介质进入所述叶轮内。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与所述轮毂及所述轮盖形成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所述第二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面,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面,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为所述轮毂临近所述轮盖的两段外侧面,所述第三面为所述导风板邻近所述轮盖的侧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轮毂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面与所述轮毂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所述第三面与所述轮毂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轮毂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与所述轮毂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为0°至45°,所述第二面与所述轮毂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为0°至45°,所述第三面与所述轮毂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为30°至60°。进一步地,所述轮盖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及第三板,所述第一板连接于所述叶片组件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三板相互垂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三板的厚度相匹配,所述第二板的厚度为所述第一板及所述第三板厚度的2至3倍。进一步地,所述轮毂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包括靠近所述轮盖的第一段及靠近所述轮盘的第二段,所述通孔的第二段呈锥形,所述叶轮通过所述通孔连接于外部连接轴。进一步地,所述叶片组件包括第一叶片及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叶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叶片的长度,所述第一叶片连接于所述轮毂的一端为三维扭矩结构,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对进入所述叶轮内的流体介质做功并压缩流体介质。进一步地,所述叶片组件上设置有叶片齿,所述轮盘上对应所述叶片齿的位置开设有焊接槽,所述叶片齿嵌入所述焊接槽内并通过焊接连接方式与所述轮盘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叶片齿与所述轮盘通过塞焊的连接方式相互固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蒸汽压缩设备,所述蒸汽压缩设备包括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如上述所述的叶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叶轮,通过所述导风结构实现对流体介质的引导,减少流体介质的气流分离层,提高所述叶轮的做功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叶轮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叶轮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轮毂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导风轮叶片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叶轮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叶轮组件与轮盖的连接状态图。图8为图7所示叶轮组件与轮盖另一视角的连接状态图。图9为图1所示轮毂与轮盘的连接状态图。图10为图9所示轮毂与轮盘另一视角的连接状态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叶轮100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叶轮100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叶轮100的结构示意图。叶轮100用于卷动流体介质并对流体介质做功。本实施方式中,叶轮100应用于蒸汽压缩设备中,其用于压缩蒸汽循环系统中的二次蒸汽,通过对二次蒸汽做功来提高二次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使得压缩后的二次蒸汽能够重新进入蒸发循环中,达到对二次蒸汽汽化潜能的热循环利用。可以理解,叶轮100并不限于仅应用于蒸汽压缩设备中,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叶轮100还可以应用于水泵、搅拌器等其他的工业设备中,只要是需要对流体介质进行转动做功的应用场合,均可以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叶轮100。叶轮100包括轮毂10、叶片组件20、轮盖30及轮盘40,叶片组件20的一端连接于轮毂10,另一端连接于轮盖30及轮盘40,轮毂10、轮盖30及轮盘40围成一压缩腔50,叶片组件20容置于该压缩腔50内,该压缩腔50用于压缩二次蒸汽以提高二次蒸汽的温度和压力。请一并参阅图4,图4为图1所示轮毂10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轮毂10大致呈中空圆柱形,轮毂10的大致中心处开设有通孔11,通孔11的中心轴线与轮毂10的中心轴线大致重合,轮毂10通过通孔11套设于外部连接轴(图未示),通孔11用于允许外部连接轴穿入,使得轮毂10能够实现与外部连接轴的紧固连接。本实施方式中,通孔11设置为台阶状,通孔11包括第一段111及与第一段111相连接的第二段112,第一段111呈圆柱形,第二段112呈圆锥形,第二段112沿自轮盖30指向轮盘40的方向逐渐扩展。将第二段112设置为锥形面,能够使得轮毂10更紧密地扣合外部连接轴。本实施方式中,轮毂10通过第二段112与外部连接轴过盈配合,优选地,第二段112的锥度不大于1:2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孔11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形状,只要其能够实现与外部连接轴的紧固连接即可。叶片组件20的一端设置于轮毂10上,另一端连接于轮盖30及轮盘40,叶片组件20远离轮毂10的一端与轮盖30及轮盘40平齐,叶片组件20与轮毂10、轮盖30及轮盘40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叶片组件20通过焊接实现与轮毂10、轮盖30及轮盘40的固定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叶片组件20还可以通过铆接、胶固等其他的连接方式实现与轮毂10、轮盖30及轮盘40的固定连接。请一并参阅图5,图5为图2所示叶片组件20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叶片组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轮毂、叶片组件、轮盖及轮盘,所述叶片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轮毂,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轮盖及所述轮盘,所述轮盖及所述轮盘连接于所述轮毂的两侧,所述轮盘上还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轮盘,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轮毂的侧面,所述导风板配合所述轮毂引导流体介质进入所述叶轮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轮毂、叶片组件、轮盖及轮盘,所述叶片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轮毂,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轮盖及所述轮盘,所述轮盖及所述轮盘连接于所述轮毂的两侧,所述轮盘上还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轮盘,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轮毂的侧面,所述导风板配合所述轮毂引导流体介质进入所述叶轮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与所述轮毂及所述轮盖形成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所述第二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面,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面,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为所述轮毂临近所述轮盖的两段外侧面,所述第三面为所述导风板邻近所述轮盖的侧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轮毂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面与所述轮毂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所述第三面与所述轮毂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轮毂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与所述轮毂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为0°至45°,所述第二面与所述轮毂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为0°至45°,所述第三面与所述轮毂中心轴线形成的夹角为30°至6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盖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及第三板,所述第一板连接于所述叶片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锐郭朋华邓聪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通宝富风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