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及应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6091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技术领域。一种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用于进行车辆的碰撞检测,包括基础单元、碰撞单元、环境营造单元和控制单元,基础单元用于为碰撞检测提供空间区域;碰撞单元设置在所述基础单元的端部,用于布设碰撞物和防护设备;环境营造单元设置在所述基础单元侧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各单元的动作,获取并记录碰撞过程中数据信息。还公开了一种全真现场碰撞检测系统的应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其能够还原公路的路面结构和线型、还原气候环境,并配置相应的碰撞物和路基,进行车辆碰撞及材料碰撞试验,根据车辆、材料损毁程度及观测数据推定乘员伤害状况、车辆材料强度、防撞设施材料强度、地基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及应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交通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及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交通事故居高不下,且重特大交通事故不断发生,其中交通安全设施的老旧、设置不合理、防撞性能不能满足要求等因素成为主要诱因。亟需新的试验方法、新的理论、新的材料、新的生产工艺、新的标准支持。目前车辆材料、安全设施材料试验检测系统众多,检测项目各异,但均存在结构复杂、难以体现和还原真实现场环境、投入成本大、费用过高等不足之处。最重要的是无论以往何种类似系统都存在较多瑕疵:其一是试验范围不全面,涵盖不足。要么是为了检验车的安全,要么是为了测试人的安全,没有真正将车、人及安全设施的性能等统一测试,得出的结论缺乏全面性;其二是仅仅停留在模拟试验阶段,没有全真试验;三是受试验系统先进性的困扰,没有得出相对客观真实的数据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及应用方法,其能够实现对碰撞检测的真实还原,并获取客观真实的数据,同时整体的通用性强,便于进行不同的情形的模拟施工。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用于进行车辆的碰撞检测,包括:基础单元,用于为碰撞检测提供空间区域,并为碰撞检测过程中车辆的行驶提供支撑路面;碰撞单元,设置在所述基础单元的端部,用于布设碰撞物和防护设备,碰撞检测中,车辆与所述碰撞单元发生碰撞;环境营造单元,设置在所述基础单元侧部,用于在碰撞检测过程中营造气候条件;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各单元的动作,获取并记录碰撞过程中数据信息。根据本专利技术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优选地,所述基础单元包括:加速区段,用于提升车辆的行驶速度;以及行驶区段,所述加速区段和所述行驶区段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环境营造单元设置在所述行驶区段的两侧,所述碰撞单元设置在所述行驶区段的端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优选地,所述加速区段和所述行驶区段均包括:路基基础,所述路基基础通过混凝土浇筑成型,在所述路基基础上预埋设置有安装座;支撑柱,多组所述支撑柱布设在所述路基基础上,并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以及支撑架,多组所述支撑架拼装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行驶区段的支撑架上还设置有承载路面,所述承载路面呈模块化拼装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或所述承载路面浇筑成型在所述支撑架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优选地,至少一部分所述支撑柱为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为千斤顶或升降油缸;相邻两所述支撑架上分别设置有的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之间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之间设置有调整间隙,且所述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上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销轴的直径。根据本专利技术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优选地,所述加速区段上设置有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卷扬机和缆绳,所述缆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卷扬机和车辆,所述卷扬机设置在所述加速区段的第一端部的下侧;在所述加速区段的第二端部设置有定位挂钩,所述定位挂钩与车辆的尾部连接;在所述加速区段上布设有导向滚轮,所述缆绳经过所述导向滚轮与车辆连接,在所述车辆与缆绳之间均设置有脱钩组件,所述脱钩组件用于控制所述车辆与缆绳之间的松脱。根据本专利技术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优选地,所述脱钩组件包括:挂钩本体,所述挂钩本体呈L型,且在所述挂钩本体的第一端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挂钩本体的中部为圆弧结构;翻转钩,所述翻转钩呈L型,所述翻转钩的中部铰接设置在所述挂钩本体的第二端部,在所述挂钩本体上设置有嵌槽,所述翻转钩的第一端部匹配设置在所述嵌槽内;以及扭簧,其设置在所述翻转钩与所述挂钩本体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优选地,所述加速区段的第一端部还设置有脱钩滚轮,所述脱钩滚轮位于所述缆绳的上部,在所述加速区段上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内匹配设置有滑块,所述脱钩滚轮铰接设置在所述滑块上,且所述滑块与滑道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弹簧。根据本专利技术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优选地,所述碰撞单元包括:碰撞物;以及消能池,其包绕设置在所述碰撞物侧部,所述消能池包括外防护围挡和设置在碰撞物与外防护围挡之间的缓冲带;所述外防护围挡由沙袋堆叠、或由废旧轮胎堆叠而成,所述缓冲带由沙袋平铺或者废旧轮胎平铺而成;当采用废旧轮胎布置外防护围挡或缓冲带时,所述废旧轮胎之间设置有钢绞线,并通过钢绞线连接为一体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优选地,所述环境营造单元包括:架体;以及设置在架体上的环境营造设备,所述环境营造设备为吹风机、冷风机、吹砂机、造雾机、喷淋管网中的至少一种。一种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的应用方法,包括对上述的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的施工方法和利用上述的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进行的碰撞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设定道路的竖曲线和平曲线特征、路面的材质、碰撞速度的要求,拼装连接基础单元,获取加速区段和行驶区段,并在加速区段布置牵引组件,牵引组件辅助车辆加速;在行驶区段的端部布置碰撞物,并对车辆与碰撞物的碰撞角度进行调整,在碰撞物侧部布置防护围挡和缓冲带;在行驶区段侧部布置环境营造单元,根据待模拟的气候条件,选用不同的环境设备,营造相应的气候条件;在车辆和碰撞物上相应位置配置应变片和传感器,在碰撞单元的侧部安装摄像机,进行碰撞数据和碰撞影像的获取;所述碰撞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选定的车辆移至加速区段的起点位置,并通过定位挂钩牵引固定,将车辆与牵引组件连接;检测碰撞单元、环境营造单元和控制单元正常配置,启动环境营造单元,在行驶区段营造气候条件;释放定位挂钩,并通过牵引组件牵引车辆加速移动,待车辆加速至设定速度并进入行驶区段后,牵引组件与车辆松脱,车辆继续行驶,并与碰撞物撞击;获取碰撞过程中的检测数据、以及碰撞过程中和碰撞后的影像资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其能够还原公路的路面结构和线型、还原气候环境,并配置相应的碰撞物和路基,进行车辆碰撞及材料碰撞试验,根据车辆、材料损毁程度及观测数据推定乘员伤害状况、车辆材料强度、防撞设施材料强度、地基强度,还可用于刑事侦查及交通事故分析,可信程度高,试验效率高,投入较低。本申请整体设计合理,支撑稳固且组装方便,调整灵活,一次投入可重复利用,整体造价和碰撞检测成本低,并能够保障碰撞检测的数据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本申请采用组装装配式结构,能够进行拼装和组装,结构件的通用性强,能够实现各种真实场景的还原,整体结构的可调性强,能够大大降低试验过程中路面结构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本申请的拼装组装结构灵活,调节方便,能够实现纵横坡度、竖曲线、平曲线等线型的调整布置,不会因为线型的变化导致结构件的变化,通用性强。本申请的牵引组件的设置,能够大大缩短车辆加速的行驶距离,并降低整个碰撞检测系统的占地面积,通过导向滚轮的布置,能够真实还原车辆的运动特征,保障车辆的初始行驶状态的获取,进一步提高碰撞检测的数据的可靠性。本申请的碰撞物可以真实再现,其可以再现正向、侧向、追尾、坑槽、突出物、尖锐物等碰撞事故时的状态,改装空间大,功能可以进一步的得到提升。本申请用途多样,可根据车辆损毁状况推算车内乘员伤害情况以及车辆材料强度,也可根据碰撞物变形情况验算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用于进行车辆的碰撞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单元,用于为碰撞检测提供空间区域,并为碰撞检测过程中车辆的行驶提供支撑路面;碰撞单元,设置在所述基础单元的端部,用于布设碰撞物和防护设备,碰撞检测中车辆与所述碰撞单元发生碰撞;环境营造单元,设置在所述基础单元侧部,用于在碰撞检测过程中营造气候条件;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各单元的动作,获取并记录碰撞过程中数据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用于进行车辆的碰撞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单元,用于为碰撞检测提供空间区域,并为碰撞检测过程中车辆的行驶提供支撑路面;碰撞单元,设置在所述基础单元的端部,用于布设碰撞物和防护设备,碰撞检测中车辆与所述碰撞单元发生碰撞;环境营造单元,设置在所述基础单元侧部,用于在碰撞检测过程中营造气候条件;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各单元的动作,获取并记录碰撞过程中数据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单元包括:加速区段,用于提升车辆的行驶速度;以及行驶区段,所述加速区段和所述行驶区段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环境营造单元设置在所述行驶区段的两侧;所述碰撞单元设置在所述行驶区段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区段和所述行驶区段均包括:路基基础,所述路基基础通过混凝土浇筑成型,在所述路基基础上预埋设置有安装座;支撑柱,多组所述支撑柱布设在所述路基基础上,并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以及支撑架,多组所述支撑架拼装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行驶区段的支撑架上还设置有承载路面,所述承载路面呈模块化拼装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或所述承载路面浇筑成型在所述支撑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所述支撑柱为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为千斤顶或升降油缸;相邻两所述支撑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之间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之间设置有调整间隙,且所述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上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孔径大于所述销轴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区段上设置有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卷扬机和缆绳,所述缆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卷扬机和车辆,所述卷扬机设置在所述加速区段的第一端部的下侧;在所述加速区段的第二端部设置有定位挂钩,所述定位挂钩与车辆的尾部连接;在所述加速区段上布设有导向滚轮,所述缆绳经过所述导向滚轮与车辆连接,在所述车辆与缆绳之间均设置有脱钩组件,所述脱钩组件用于控制所述车辆与缆绳之间的松脱。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真现场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钩组件包括:挂钩本体,所述挂钩本体呈L型,且在所述挂钩本体的第一端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挂钩本体的中部为圆弧结构;翻转钩,所述翻转钩呈L型,所述翻转钩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王力张明法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第三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