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混凝土面高度的自动化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609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面高度监测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灌注桩混凝土面高度的自动化监测方法,包括数显控制模块、线缆以及监测探头;具体步骤如下:(1)、安装数显控制模块,数显控制模块显示预设的混凝土面的高度;(2)、线缆的一端与数显控制模块呈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监测探头呈固定布置,监测探头与数显控制模块通过线缆电性连接;(3)、监测探头包括壳体、光敏感应器组件以及光源组件,光敏感应器组件和光源组件分别与壳体的底面呈活动连接,二者之间具有间隙且呈正对布置,光敏感应器组件感应光源组件发出的光;通过光敏感应器组件的感应来监测混凝土面的高度,实现了自动化监测,避免人工监测带来的不便,提高了精确度。

An automatic monitoring method for the concrete surface height of cast-in-place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混凝土面高度的自动化监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混凝土面高度监测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灌注桩混凝土面高度的自动化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混凝土灌注桩越来越多应用在建筑工程领域,灌注桩在灌浆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如外加剂掺量过高或用水量超标,导致混凝土坍落度过大甚至离析,出现浮浆,浮浆经振捣后会聚集在混凝土的上部形成浮浆层,而浮浆层凝固后的强度无法达到灌注桩标准的要求。因此为了避免浮浆层的影响,在对灌注桩的桩顶标高控制时,通常要在灌注桩的设计标高上超灌一定高度,一般为500mm以上,并在混凝土凝固后将浮浆部分凿除,所以如果超灌高度过低就无法避开浮浆层最终形成的桩体也就不合格,如果超灌过多,则造成混凝土的浪费以及后续施工的困难。目前,在超灌高度的控制过程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准确的识别混凝土和浮浆的分界面,从而确定混凝土的实际高度,传统的施工方法是人工通过测绳将重物放置于灌注桩的设计标高位置或者竹竿触探,依靠工作人员的手感或经验来判断重物是否对人手有拉力或者是否有混凝土对竹竿施加推力来识别混凝土和浮浆的分界。通过人工的方法来确定灌注桩混凝土面的高度,由于该方法对作业人员要求较高,并且容易造成较大的误差,常常导致混凝土材料的极大浪费,同时降低了施工的速度,导致工程进度缓慢,并且由人工进行监测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注桩混凝土面高度的自动化监测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灌注桩混凝土面高度的监测准确度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灌注桩混凝土面高度的自动化监测方法,包括数显控制模块、线缆以及监测探头;具体步骤如下:(1)、安装所述数显控制模块,所述数显控制模块显示预设的混凝土面的高度;(2)、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数显控制模块呈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监测探头呈固定布置,所述监测探头与所述数显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线缆电性连接;(3)、所述监测探头包括壳体、光敏感应器组件以及光源组件,所述壳体具有朝下的底面,所述光敏感应器组件和所述光源组件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底面呈活动连接,二者之间具有间隙且呈正对布置,所述光敏感应器组件感应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4)、将所述监测探头悬置于所述灌注桩孔内,且处于预设的高度,往灌注桩孔内灌注混凝土至所述光敏感应器组件和所述光源组件没入混凝土浆,所述光敏感应器组件无法感应到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所述数显控制模块报警提醒。进一步地,所述光敏感应器组件包括第一转盘、固定在所述第一转盘上的光敏电阻、包裹所述光敏电阻的第一外壳以及第一毛刷,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转盘呈固定布置,所述第一毛刷包括第一刷柄和第一刷毛组,所述第一刷柄与所述壳体呈固定布置,所述第一刷毛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刷柄上,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外壳,所述壳体的底面形成第一圆孔,所述第一转盘嵌入所述第一圆孔,所述壳体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处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与所述第一转盘呈固定布置;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二转盘、固定在所述第二转盘上的灯体、包裹所述灯体的第二外壳以及第二毛刷,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二转盘呈固定布置,所述第二毛刷包括第二刷柄和第二刷毛组,所述第二刷柄与所述壳体呈固定布置,所述第二刷毛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刷柄上,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外壳,所述壳体的底面形成第二圆孔,所述第二转盘嵌入所述第二圆孔,所述壳体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处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与所述第二转盘呈固定布置。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设有呈球面状的网筛,所述网筛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以及网格板,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第二弧形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面上,且呈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弧形板半包围所述光敏感应器组件,所述第二弧形板半包围所述光源组件,所述网格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弧形板呈固定布置,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弧形板呈固定布置,所述网格板形成多个网孔。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底面朝下凸起形成配重环壁,所述配重环壁环绕所述网筛且呈圆周布置,所述配重环壁具有朝外的外表面,所述配重环壁的外表面上具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配重环壁的外表面呈圆周间隔布置,所述配重环壁具有朝下的下表面,沿背离所述配重环壁的外表面的径向方向,所述配重环壁的下表面呈朝上倾斜布置。进一步地,所述数显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显示所述监测探头深度位置的显示屏、用于报警提醒的指示灯、控制件以及端口,所述线缆的一端嵌入所述端口,且与所述端口呈活动连接,所述控制件分别与所述显示屏、所述指示灯以及所述线缆呈电性连接,当所述线缆嵌入所述端口时,所述控制件通过所述线缆与所述灯体、所述光敏电阻、所述第一电机以及所述第二电机呈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数显控制模块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和转轮,所述底座具有朝上的上端面,所述底座的上端面朝下凹陷形成转轮槽,所述转轮处于所述转轮槽内,所述转轮槽具有呈正对布置的两个侧面,所述转轮的两端分别嵌入所述转轮槽的两个侧面,且所述转轮与所述转轮槽呈转动连接,所述转轮具有挂钩,所述线缆的一端具有扣环,当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端口脱离连接时,将所述扣环扣接在所述挂钩上,转动所述转轮,所述线缆在所述转轮上缠绕或者展开。进一步地,所述转轮的外表面沿径向方向朝内凹陷形成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线缆的直径,沿所述转轮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所述螺纹槽呈螺旋环绕布置,当转动所述转轮使所述线缆缠绕时,所述线缆嵌入所述螺纹槽且均匀缠绕在所述转轮上,当转动所述转轮使所述线缆展开时,所述线缆脱离所述螺纹槽且使所述监测探头在所述灌注桩孔中下降。进一步地,所述转轮的外表面形成多个凸块,所述转轮槽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扣接件,当所述转轮转动至使所述监测探头处于预设高度时,所述扣接件扣入其中一个所述凸块,使所述转轮与所述转轮槽呈相对固定布置。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底座朝向所述灌注桩孔的方向延伸形成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部分悬空于所述灌注桩孔的上方,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滑轮,所述线缆自所述转轮经过所述滑轮延伸至所述灌注桩孔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外表包裹防水树脂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灌注桩混凝土面高度的自动化监测方法,线缆的一端与数显控制模块呈活动连接,另一端与监测探头呈固定布置,将线缆顺着灌注桩孔往下放,直至监测探头到达预设的深度,即预设的混凝土面高度位置,保持当前监测探头的位置不变,壳体上的光源组件保持发光状态,光敏感应器组件感应光源组件发出的光,往灌注桩孔内灌注混凝土浆,直到光敏感应器组件和光源组件同时没入混凝土浆,光敏感应器组件无法感应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光敏感应器组件把信号传递给数显控制模块,数显控制模块报警提醒,通过光敏感应器组件的感应来监测混凝土面的高度,实现了自动化监测,避免人工监测带来的不便,提高了精确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灌注桩混凝土面高度的自动化监测方法的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灌注桩混凝土面高度的自动化监测方法的监测探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灌注桩混凝土面高度的自动化监测方法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灌注桩混凝土面高度的自动化监测方法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注桩混凝土面高度的自动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显控制模块、线缆以及监测探头;具体步骤如下:(1)、安装所述数显控制模块,所述数显控制模块显示预设的混凝土面的高度;(2)、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数显控制模块呈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监测探头呈固定布置,所述监测探头与所述数显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线缆电性连接;(3)、所述监测探头包括壳体、光敏感应器组件以及光源组件,所述壳体具有朝下的底面,所述光敏感应器组件和所述光源组件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底面呈活动连接,二者之间具有间隙且呈正对布置,所述光敏感应器组件感应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4)、将所述监测探头悬置于所述灌注桩孔内,且处于预设的高度,往灌注桩孔内灌注混凝土浆至所述光敏感应器组件和所述光源组件没入混凝土浆,所述光敏感应器组件无法感应到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所述数显控制模块报警提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混凝土面高度的自动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显控制模块、线缆以及监测探头;具体步骤如下:(1)、安装所述数显控制模块,所述数显控制模块显示预设的混凝土面的高度;(2)、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数显控制模块呈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监测探头呈固定布置,所述监测探头与所述数显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线缆电性连接;(3)、所述监测探头包括壳体、光敏感应器组件以及光源组件,所述壳体具有朝下的底面,所述光敏感应器组件和所述光源组件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底面呈活动连接,二者之间具有间隙且呈正对布置,所述光敏感应器组件感应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4)、将所述监测探头悬置于所述灌注桩孔内,且处于预设的高度,往灌注桩孔内灌注混凝土浆至所述光敏感应器组件和所述光源组件没入混凝土浆,所述光敏感应器组件无法感应到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所述数显控制模块报警提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混凝土面高度的自动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感应器组件包括第一转盘、固定在所述第一转盘上的光敏电阻、包裹所述光敏电阻的第一外壳以及第一毛刷,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一转盘呈固定布置,所述第一毛刷包括第一刷柄和第一刷毛组,所述第一刷柄与所述壳体呈固定布置,所述第一刷毛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刷柄上,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外壳,所述壳体的底面形成第一圆孔,所述第一转盘嵌入所述第一圆孔,所述壳体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处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与所述第一转盘呈固定布置;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二转盘、固定在所述第二转盘上的灯体、包裹所述灯体的第二外壳以及第二毛刷,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二转盘呈固定布置,所述第二毛刷包括第二刷柄和第二刷毛组,所述第二刷柄与所述壳体呈固定布置,所述第二刷毛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刷柄上,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外壳,所述壳体的底面形成第二圆孔,所述第二转盘嵌入所述第二圆孔,所述壳体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处于所述壳体内部,且与所述第二转盘呈固定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混凝土面高度的自动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呈球面状的网筛,所述网筛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以及网格板,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第二弧形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面上,且呈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弧形板半包围所述光敏感应器组件,所述第二弧形板半包围所述光源组件,所述网格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弧形板呈固定布置,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弧形板呈固定布置,所述网格板形成多个网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灌注桩混凝土面高度的自动化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面朝下凸起形成配重环壁,所述配重环壁环绕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君伟李田黄日忠徐正涛张伟帆宋晨旭尹邵层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地质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