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楼房抗震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2091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5
本技术公开了抗震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楼房抗震框架结构,包括软土层,所述软土层的中部开设有基坑,所述基坑的底部设置有垫层,所述垫层的顶部设置有承台,所述承台的顶部设置有基础梁,所述基础梁的顶部设置有承重柱,所述承重柱的顶部设置有屋面板,通过该结构设置有的桩基更有利于控制沉降,提高桩基的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抗震,具体为一种新型楼房抗震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1、我们常说的房屋抗震设防,是指房屋能够在该设防烈度下仍能保证安全,在抵抗震动主要有“抗”和“放”两种思路,但在建筑结构工程中必须考虑低级稳定性的因素,选择适合于抗震的地基,避免地基变形影响建筑物抗震能力,例如在公开号为cn206829349u的专利文献中,所述板土层上设置有基础层,所述基础层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弹性元件,所述基础层上表面设置有抗震板,抗震板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钢板,相邻两个钢板之间设置有两个金属辊,两个金属辊交叉设置且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钢板的外表面相连接,但该结构对于下方地基的设置薄弱,不利于抵御地震等灾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楼房抗震框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工程施工围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楼房抗震框架结构,包括软土层和桩基,软土层的中部开设有基坑,基坑的底部设置有垫层,垫层的顶部设置有承台,承台的顶部设置有基础梁,基础梁的顶部设置有承重柱,承重柱的顶部设置有屋面板。

4、进一步的:垫层的顶部设置有桩孔,且桩孔的内壁用钢筋混凝土构筑。

5、进一步的:桩基为群桩基础,且在桩基顶部用钢筋混凝土联成承台。

6、进一步的:承台为低桩承台,且埋设在回填层内。

7、进一步的:基坑呈矩形结构,且四周设置有斜坡。

8、进一步的:回填层内填充有天然砂砾,并压实或夯实。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通过该结构设置有的桩基更有利于控制沉降,提高桩基的刚度,更通过回填层改变地基的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从而底部地基结构能够有效地阻隔或消耗震波的巨大能量,从而减轻或避免地震对上部主体框架所造成的损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楼房抗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土层(9)和桩基(4),所述软土层(9)的中部开设有基坑(8),所述基坑(8)的底部设置有垫层(6),所述垫层(6)的顶部设置有承台(3),所述承台(3)的顶部设置有基础梁(5),所述基础梁(5)的顶部设置有承重柱(2),所述承重柱(2)的顶部设置有屋面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楼房抗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6)的顶部设置有桩孔,且桩孔的内壁用钢筋混凝土构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楼房抗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4)为群桩基础,且在桩基(4)顶部用钢筋混凝土联成承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楼房抗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3)为低桩承台,且埋设在回填层(7)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楼房抗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8)呈矩形结构,且四周设置有斜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楼房抗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层(7)内填充有天然砂砾,并压实或夯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楼房抗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土层(9)和桩基(4),所述软土层(9)的中部开设有基坑(8),所述基坑(8)的底部设置有垫层(6),所述垫层(6)的顶部设置有承台(3),所述承台(3)的顶部设置有基础梁(5),所述基础梁(5)的顶部设置有承重柱(2),所述承重柱(2)的顶部设置有屋面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楼房抗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6)的顶部设置有桩孔,且桩孔的内壁用钢筋混凝土构筑。

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红远王秀萍李晶李文膑李培霞王琼刘战胜宗明奇张慧娟高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第三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