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部铺设减振垫板的筏板-桩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609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底部铺设减振垫板的筏板‑桩连接节点,包括筏板(1)、桩体(2)、后浇筏板(3)、底部减振垫板(4‑1)、减振垫板(4‑2)、上部搭接钢筋(5)、桩头放大端(6)、下部搭接钢筋(7)及锚固钢筋(8),筏板(1)垂直支撑在桩体(2)上部,后浇筏板(3)设置在筏板(1)预留空间内、桩体(2)上方,后浇筏板(3)内设置下部搭接钢筋(7)、锚固钢筋(8)及短钢筋(9),上部搭接钢筋(5)、下部搭接钢筋(7)分别与筏板(1)甩出的搭接钢筋相互搭接,桩头放大端(6)与桩体(2)顶端连接位于筏板(1)内的预留空间内,底部减振垫板(4‑1)位于筏板(1)底部,减振垫板(4‑2)沿桩头放大端(6)周边布置。还提供了相应的施工方法。

A kind of raft pile joint with vibration damping base plate at the botto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部铺设减振垫板的筏板-桩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减振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底部铺设减振垫板的筏板-桩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减振垫板常用于结构振动控制,采用改变振动周期的减振策略,是一种通过延长上部结构自振周期、降低结构振动响应的隔振产品。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及用地限制,轨道交通毗邻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减振垫板竖向承载能力大、降低结构竖向刚度明显、对建筑功能影响较小(铺设于筏板底部,对上部功能几乎没有影响),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毗邻结构的竖向振动控制,工程应用前景广阔。减振垫板发挥作用,要求减振垫板能够完全切断振动传播路径,对于常见的底部带有桩体的筏板基础,由于桩体与筏板的连接要求,减振垫板的铺设无法连续、封闭,振动通过桩体形成局部的传播路径,对减振垫板的减振效果影响较大,需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筏板-桩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针对目前减振垫板用于带桩体的筏板基础难以实现封闭、减振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底部铺设减振垫板的筏板-桩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构造简单,施工可行,保证了减振垫板的减振效果,具有较高的工程价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部铺设减振垫板的筏板-桩连接节点,包括筏板(1)、桩体(2)、后浇筏板(3)、底部减振垫板(4-1)、减振垫板(4-2)、上部搭接钢筋(5)、桩头放大端(6)、下部搭接钢筋(7)以及锚固钢筋(8),所述筏板(1)垂直支撑在所述桩体(2)上部,所述后浇筏板(3)设置在所述筏板(1)预留空间内、桩体(2)上方,所述后浇筏板(3)内设置下部搭接钢筋(7)、锚固钢筋(8)以及短钢筋(9),所述上部搭接钢筋(5)、下部搭接钢筋(7)分别与筏板(1)甩出的搭接钢筋相互搭接,所述桩头放大端(6)与所述桩体(2)顶端连接并且位于所述筏板(1)内的预留空间内,所述底部减振垫板(4-1)位于所述筏板(1)底部,所述减振垫板(4-2)沿所述桩头放大端(6)周边布置。优选地,所述桩头放大端(6)的平面投影尺寸为所述桩体(2)直径尺寸的2倍。优选地,所述后浇筏板(3)的平面尺寸比所述桩头放大端(6)平面投影尺寸大100mm。优选地,所述底部减振垫板(4-1)与所述减振垫板(4-2)搭接连接,搭接长度100mm。优选地,所述底部减振垫板(4-1)与所述筏板(1)以及所述后浇筏板(3)底部紧密贴合。优选地,所述减振垫板(4-2)与所述桩头放大端(6)表面紧密贴合。优选地,所述锚固钢筋(8)伸入所述桩头放大端(6)并弯折形成弯折部。优选地,还包括短钢筋(9),所述短钢筋焊接在所述弯折部深入桩头放大端(6)的一端,所述短钢筋(9)与锚固钢筋(8)端部垂直。优选地,所述短钢筋(9)的焊接长度为100mm。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底部铺设减振垫板的筏板-桩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步骤一、铺设底部减振垫板(4-1);步骤二、铺设筏板(1)内的钢筋,甩出部分搭接钢筋后,浇筑筏板(1)混凝土并在所述筏板(1)内预留后浇筏板(3)的空间;步骤三、在预留的所述空间内布设下部搭接钢筋(7)、锚固钢筋(8)以及短钢筋(9),所述下部搭接钢筋(7)与所述筏板(1)甩出的搭接钢筋相互搭接;步骤四、在筏板(1)内预留的所述空间内浇筑所述桩头放大端(6);步骤五、沿所述桩头放大端(6)周边铺设减振垫板(4-2)并紧密贴合,所述减振垫板(4-2)与所述底部减振垫板(4-1)搭接;步骤六、摆放上部搭接钢筋(5),并与筏板(1)甩出的搭接钢筋相互搭接;步骤七、浇筑后浇筏板(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构造简单,施工可行,保证了减振垫板的减振效果,具有较高的工程价值。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及特征考虑到如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将更加明显,附图中:附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底部铺设减振垫板的筏板-桩连接节点正视图;附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底部铺设减振垫板的筏板-桩连接节点俯视图;图中,1-筏板、2-桩体、3-后浇筏板、4-1-底部减振垫板、4-2-减振垫板、5-上部搭接钢筋、6-桩头放大端、7-下部搭接钢筋、8-锚固钢筋、9-短钢筋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2,底部铺设减振垫板的筏板-桩连接节点实施例,包括筏板1、桩体2、后浇筏板3、底部减振垫板4-1、减振垫板4-2、上部搭接钢筋5、桩头放大端6、下部搭接钢筋7、锚固钢筋8、短钢筋9。筏板1垂直支撑在桩体2上部,后浇筏板3设置在筏板1预留空间内、桩体2上方,后浇筏板3内设置下部搭接钢筋7、锚固钢筋8以及短钢筋9,上部搭接钢筋5、下部搭接钢筋7分别与筏板1甩出的搭接钢筋相互搭接,桩头放大端6与桩体2顶端连接并且位于筏板1内的预留空间内。桩头放大端6,平面投影尺寸为桩体2直径尺寸的2倍。后浇筏板3的平面尺寸比桩头放大端6平面投影尺寸大100mm。底部减振垫板4-1与减振垫板4-2搭接连接,搭接长度100mm。底部减振垫板4-1与筏板1、后浇筏板3底部紧密贴合。减振垫板4-2沿桩头放大端6周边布置,并与桩头放大端6表面紧密贴合。所述锚固钢筋8伸入桩头放大端6并弯折,弯折端部沿焊接长度为100mm的短钢筋9,短钢筋9与锚固钢筋8端部垂直。本实施例中底部铺设减振垫板的筏板-桩连接节点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铺设底部减振垫板4-1;步骤二、铺设筏板1内钢筋并筏板1钢筋在预留空间处甩出搭接钢筋后,浇筑筏板1混凝土并沿图1中虚线预留空间;步骤三、在筏板1预留空间内布设下部搭接钢筋7、锚固钢筋8、短钢筋9,下部搭接钢筋7与筏板1甩出的搭接钢筋相互搭接;步骤四、在筏板1的预留空间内浇筑桩头放大端6;步骤五、沿桩头放大端6周边铺设减振垫板4-2并紧密贴合、减振垫板4-2与底部减振垫板4-1搭接;步骤六、摆放上部搭接钢筋5并与筏板1甩出的搭接钢筋相互搭接;步骤七、在筏板1的预留空间内浇筑后浇筏板3。本实施例所提出的底部铺设减振垫板的筏板-桩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构造简单,施工简便,可用于轨道交通毗邻建筑的减振控制。虽然本专利技术已经参考特定的说明性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不会受到这些实施例的限定而仅仅受到附加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进行改动和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部铺设减振垫板的筏板‑桩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筏板(1)、桩体(2)、后浇筏板(3)、底部减振垫板(4‑1)、减振垫板(4‑2)、上部搭接钢筋(5)、桩头放大端(6)、下部搭接钢筋(7)以及锚固钢筋(8),所述筏板(1)垂直支撑在所述桩体(2)上部,所述后浇筏板(3)设置在所述筏板(1)预留空间内、桩体(2)上方,所述后浇筏板(3)内的预留空间内设置下部搭接钢筋(7)、锚固钢筋(8)以及短钢筋(9),所述上部搭接钢筋(5)、下部搭接钢筋(7)分别与筏板(1)甩出的搭接钢筋相互搭接,所述桩头放大端(6)与所述桩体(2)顶端连接并且位于所述筏板(1)内的预留空间内,所述底部减振垫板(4‑1)位于所述筏板(1)底部,所述减振垫板(4‑2)沿所述桩头放大端(6)周边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部铺设减振垫板的筏板-桩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筏板(1)、桩体(2)、后浇筏板(3)、底部减振垫板(4-1)、减振垫板(4-2)、上部搭接钢筋(5)、桩头放大端(6)、下部搭接钢筋(7)以及锚固钢筋(8),所述筏板(1)垂直支撑在所述桩体(2)上部,所述后浇筏板(3)设置在所述筏板(1)预留空间内、桩体(2)上方,所述后浇筏板(3)内的预留空间内设置下部搭接钢筋(7)、锚固钢筋(8)以及短钢筋(9),所述上部搭接钢筋(5)、下部搭接钢筋(7)分别与筏板(1)甩出的搭接钢筋相互搭接,所述桩头放大端(6)与所述桩体(2)顶端连接并且位于所述筏板(1)内的预留空间内,所述底部减振垫板(4-1)位于所述筏板(1)底部,所述减振垫板(4-2)沿所述桩头放大端(6)周边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铺设减振垫板的筏板-桩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头放大端(6)的平面投影尺寸为所述桩体(2)直径尺寸的2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铺设减振垫板的筏板-桩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筏板(3)的平面尺寸比所述桩头放大端(6)平面投影尺寸大1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铺设减振垫板的筏板-桩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减振垫板(4-1)与所述减振垫板(4-2)搭接连接,搭接长度1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部铺设减振垫板的筏板-桩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减振垫板(4-1)与所述筏板(1)以及所述后浇筏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仰强韩明明王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