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607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该组合梁结构由预制钢骨架(Ⅰ)和钢筋混凝土(Ⅱ)组成;在腹板(2)内侧,在梁截面的中性轴(11)下方分别焊接紧贴着的上隔板(6)、下隔板(7);在负弯矩区,将上隔板(6)、下隔板(7)转至竖向焊接到底板(1)上;在上翼缘板(3)顶面布置横向加劲肋(8);在现场架设完预制钢骨架(Ⅰ)后,在腹板(2)内侧的开口空腔内和上翼缘板顶面设置钢筋混凝土(Ⅱ),构成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钢‑混凝土连接界面连接性能良好、负弯矩区混凝土不容易开裂、施工方便快捷,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A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
技术介绍
传统的工字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是一种将工字型主梁和混凝土桥面板通过剪力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形成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刚度大、强度高、节省材料、施工快捷等优点,在简支梁桥、连续梁桥、拱桥等桥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字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受力上主要存在两中不利状况:一个是在连续梁桥中,负弯矩区的混凝土桥面板较薄,在支点处负弯矩作用下容易滋生裂缝,导致桥面板开裂,因此需要在负弯矩区布置大量的钢筋;另一个是钢混凝土连接界面的连接性较差,需要布置复杂的剪力连接件构造保证纵向剪力的传递以及防止混凝土桥面板从钢梁表面掀起。专利内容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通过在腹板受压区布置钢筋混凝土,增大混凝土与钢骨架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钢-混凝土连接界面的剪力,避免了在钢-混凝土连接界面设置复杂的剪力连接件构造;同时在负弯矩区腹板部分全截面灌注混凝土,增大了截面刚度,降低了负弯矩区混凝土所受的拉力;此外,钢骨架及其附属构造可以在工厂预制,并作为施工时的支撑,施工方便。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组合梁结构由预制钢骨架(Ⅰ)和钢筋混凝土(Ⅱ)组成;所述预制钢骨架(Ⅰ)由由底板(1)、腹板(2)、上翼缘板(3)、栓钉连接件(4)、剪力连接件(5)、上隔板(6)、下隔板(7)、横向加劲肋(8)组成;所述腹板(2)内侧,在梁截面的中性轴(11)下方分别焊接紧贴着的上隔板(6)、下隔板(7);在负弯矩区,将上隔板(6)、下隔板(7)转至竖向焊接到底板(1)上;在上翼缘板(3)顶面布置横向加劲肋(8);在现场架设完预制钢骨架(Ⅰ)后,在腹板(2)内侧的开口空腔内和上翼缘板顶面设置钢筋混凝土(Ⅱ),构成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组合梁结构由预制钢骨架(Ⅰ)和钢筋混凝土(Ⅱ)组成;所述预制钢骨架(Ⅰ)由由底板(1)、腹板(2)、上翼缘板(3)、栓钉连接件(4)、剪力连接件(5)、上隔板(6)、下隔板(7)、横向加劲肋(8)组成;所述腹板(2)内侧,在梁截面的中性轴(11)下方分别焊接紧贴着的上隔板(6)、下隔板(7);在负弯矩区,将上隔板(6)、下隔板(7)转至竖向焊接到底板(1)上;在上翼缘板(3)顶面布置横向加劲肋(8);在现场架设完预制钢骨架(Ⅰ)后,在腹板(2)内侧的开口空腔内和上翼缘板顶面设置钢筋混凝土(Ⅱ),构成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腹板(2)与上翼缘板(3)为工厂轧制一次成型的L型钢,腹板(2)与底板(1)通过焊接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水苏强朱营博徐皓甜黄牧允牛传同吴金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