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永亨专利>正文

一种传动扇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94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动扇轮,包括扇形轮体(17),其结构特点是:在扇形轮体(17)上设有轮心圆柱(16)、上轮臂(1)、下轮臂(9)和弧道(18),上轮臂(1)、下轮臂(9)分别位于轮心圆柱(16)的上、下两侧,弧道(18)位于扇形轮体(17)的弧形边缘内侧,弧道(18)的中部设有轮弧圈(4)、轮弧圈(4)的内侧设有均匀分布的轮齿或链滚子(6);弧道(18)的上部、下部为中空弧道,形成上弧道(2)、下弧道(8);轮心圆柱(16)内设有与转轴连接的轴向孔,该轴向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带斜面的正方形或六方形内孔(14),另一部分为圆柱孔(1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提高做功效率、传动平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途广泛。可广泛应用于自行车、游艇等有单向推动或往复转动传递力矩的各种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中。(*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动扇轮,是一种传动用的扇形内齿轮或扇形内链轮。属于机械传动部件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使用的齿轮传动或链轮传动,多数是带负荷单向传动。这种传动如果是由单向力作用于主动轮来驱动,则不可避免地产生因该单向力瞬间作用于主动轮轴上,从而出现上、下做功“死点”,在“上死点”和“下死点”及其附近必然会消耗功,由于有一部分功消耗在上、下“死点”上,因此,会大大降低机械效率。要提高传动机械效率,就必须尽可能消除耗功的上、下“死点”;怎样在传动中避免耗功的上、下“死点”,是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即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传动扇轮,使单向力在没有上、下“死点”的有效做功角度之内驱动主动轮作往返运动,并由主动轮带动飞轮传递力矩。本技术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一种传动扇轮,包括扇形轮体,其结构特点是在扇形轮体上设有轮心圆柱、上轮臂、下轮臂和弧道,上轮臂、下轮臂分别位于轮心圆柱的上、下两侧,弧道位于扇形轮体的弧形边缘内侧,弧道的中部设有轮弧圈、轮弧圈的内侧设有均匀分布的轮齿或链滚子;弧道的上部、下部为中空弧道,形成上弧道、下弧道;轮心圆柱内设有与转轴连接的轴向孔,该轴向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带斜面的正方形或六方形内孔,另一部分为圆柱孔。本技术的技术问题还可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解决所述轮弧圈位于轮心圆柱的径向一侧并在包角范围内围绕轮心的部分围绕轮心,轮弧圈由外沿加强圈和两块弧形板构成,两块弧形板的中间设有链滚子;紧邻轮弧圈的上端形成倒车角、下端形成下弧道,倒车角相邻的一端形成上弧道,上弧道、下弧道为空心弧形槽,包角的角度范围为α1,倒车角的角度范围为α2。所述轮弧圈由一块带内牙的弧形厚板构成,位于轮心圆柱的径向一侧并在包角范围内围绕轮心的部分设有均匀分布的弧形齿、形成弧形齿条,紧邻弧形齿条的上端形成倒车角、下端形成下陷式下弧道,倒车角相邻的一端形成下陷式上弧道,包角的角度范围为α1,倒车角的角度范围为α2。采用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有利于提高做功效率。传统的圆周传动方式由于在传动中作用力的方向不可避免地与主动轮轴心的方向一致,形成了做功的上、下“死点”,降低了做功效率。本技术由于是利用往复式传动,其作用力只在有效的做功角度内作用于曲柄,再由曲柄通过转轴传给扇 轮并带动飞轮,因此,能消除上、下“死点”,可明显提高做功效率。2、传动平稳、磨损小。本技术由于与飞轮啮合传动,如飞轮为渐近线齿轮,则扇轮的内齿为渐近线内齿轮;如飞轮是链轮,则扇轮的内齿为链滚子。无论是何种齿形,二者的传动都能轮齿均匀受力,因此,传动平稳,不会发生齿轮或链轮常见的局部磨损现象,尤其是用链滚子扇轮,在啮合传动时磨损更小。3、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本技术在传动中可同时起到链轮和链条两种作用,能够节省材料和空间。例如,用于自行车的传动时,扇轮可同时代替大链轮和链条,而直接把力矩传递给飞轮,它起到“一顶二”的作用,而扇轮的体积小、结构紧凑。在制造过程中可依据工作力矩选用浇铸、锻造或冲制等加工工艺,也可把整个扇轮分成可拆卸的两个部分,便于拆换或维修。4、使用方便、用途广泛。由于本技术的传动可同时代替链轮和链条的作用,可避免链轮和链条的安装维修所带来的各种不便。传动链轮可传递不同范围的转矩,可广泛应用于自行车、游艇等有单向推动或往复转动传递力矩的各种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2构成本技术的实施例1。从图1可知,本实施例在扇形轮体17上设有轮心圆柱16、上轮臂1、下轮臂9和弧道18,上轮臂1、下轮臂9分别位于轮心圆柱16的上、下两侧,弧道18位于扇形轮体17的弧形边缘内侧,弧道18的中部设有轮弧圈4、轮弧圈4的内侧设有均匀分布的轮齿或链滚子6;弧道18的上部、下部为中空弧道,形成上弧道2、下弧道8;轮心圆柱16内设有与转轴连接的轴向孔,该轴向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带斜面的正方形或六方形内孔14,另一部分为圆柱孔15。本实施例中所述轮弧圈4位于轮心圆柱16的径向一侧并在包角5范围内围绕轮心的部分围绕轮心,轮弧圈4由外沿加强圈10和两块弧形板12、13构成,两块弧形板12、13的中间设有链滚子6;紧邻轮弧圈4的上端形成倒车角3、下端形成下弧道8,倒车角3相邻的一端形成上弧道2,上弧道2、下弧道8为空心弧形槽,包角5的角度范围为α1,倒车角3的角度范围为α2。下空心弧形槽8位于下轮臂9与轮弧圈4的下端之间,下空心弧形槽8为圆形中空滑槽、其内没有链滚子6。所述上空心弧形槽2位于上轮臂1与轮弧圈4的上端之间,上空心弧形槽2内设有一倒车角3,上空心弧形槽2为圆形空心滑槽、其内没有链滚子6。包角5的角度范围为α1,倒车角3的角度范围为α2本实施例有关技术参数说明如下R-扇轮的分度圆半径,即从轮心到轮弧圈上分布的链滚子或内齿中心的距离。r-与扇轮啮合的飞轮的分度圆半径。i-传动比,i=R/r。α1-包角。即轮弧圈上内齿或链滚子分布的角度,它比两端链滚子外沿的夹角略大。α2-倒车角。当飞轮转到扇轮有此角的一端时,可空转而不带负荷,使自行车能在该角度范围内倒退。m-相应于a1的扇轮轮弧圈上分度圆的工作摆动弧长。它与连接轮轴的曲柄摆动的幅度有关。m=2R(a1/360)。b-节距。即相邻两个链滚子或相邻两个内齿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图2所示,传动扇轮17的中部形成空腔19,飞轮20可在空腔19中运动。轮心圆柱16内带斜面的正方形内孔14和圆柱形带内螺纹的内孔15,两个内孔14、15与转轴连接。轮心圆柱16的径向内侧通过链滚子6与飞轮20啮合,轮心圆柱16通过上轮臂1、下轮臂9、上空心槽2和下空心槽8与轮弧圈4相连而组成一个中空的扇轮。当转轴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它带动轮心圆柱16也作逆时针转动,使上轮臂1、下轮臂9也同时作逆时针转动,因而带动轮弧圈4围绕轮心由下至上作弧形转动,它通过链滚子6带动了飞轮作逆时针带负荷转动。当轮弧圈4转到下端时,由于下空心槽8内没有链滚子,因此,飞轮得以转到轮弧圈4的下端底部。当转轴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轮心圆柱16也作顺时针转动,此时轮心圆柱带动轮弧圈4围绕轮心由上至下作弧形转动,它同时也带动飞轮作顺时针空转。当轮弧圈4到达其上端部时,由于上空心槽2内没有链滚子6、而且设有倒车角3的空间,因此,飞轮可以在到达上端时完全脱离啮合而空转,有利于退车或倒车。例如传动链轮用于自行车时,如果没倒车角3,车退到上空心槽2时,因飞轮不能完全脱离啮合而使车不能再退。设置了倒车角3后,飞轮就可完全脱离啮合,可以任意退车了。本技术实施例2的特点是所述轮弧圈4由一块带内牙的弧形厚板构成,位于轮心圆柱16的径向一侧并在包角5范围内围绕轮心的部分设有均匀分布的弧形齿6、形成弧形齿条,紧邻弧形齿条的上端形成倒车角3、下端形成下陷式下弧道8,倒车角3相邻的一端形成下陷式上弧道2,包角5的角度范围为α1,倒车角3的角度范围为α2。其余同实施例1。权利要求1.一种传动扇轮,包括扇形轮体(17),其特征是在扇形轮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动扇轮,包括扇形轮体(17),其特征是:在扇形轮体(17)上设有轮心圆柱(16)、上轮臂(1)、下轮臂(9)和弧道(18),上轮臂(1)、下轮臂(9)分别位于轮心圆柱(16)的上、下两侧,弧道(18)位于扇形轮体(17)的弧形边缘内侧,弧道(18)的中部设有轮弧圈(4)、轮弧圈(4)的内侧设有均匀分布的轮齿或链滚子(6);弧道(18)的上部、下部为中空弧道,形成上弧道(2)、下弧道(8);轮心圆柱(16)内设有与转轴连接的轴向孔,该轴向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带斜面的正方形或六方形内孔(14),另一部分为圆柱孔(1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永亨
申请(专利权)人:许永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