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甘子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354625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甘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腌制;(2)、盐水循环和盐度监测:对步骤(1)中的余甘子腌制10~35天,每天用泵对盐水进行循环混匀,并且检测盐水的盐度,保持盐度为20~25;(3)、静置腌制;(4)、进行2~5次烘干‑密封处理直至余甘子中的含水量为10~20%时即得所述余甘子;所述烘干‑密封处理为:将腌制后的余甘子置于40~60℃下烘干处理7~15天,然后将余甘子密封1~7天。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余甘子的制备方法在腌制过程对盐水进行循环,腌制完成后,去除油垢,低温烘干,提升成品质量,制得的余甘子维生素C保留率高,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功能。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Phyllanthus emblic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甘子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余甘子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inn.):是大戟科、叶下珠属木本植物。又名余甘树、油甘子、庵摩勒、橄榄、滇橄榄、园酸角、油柑、望果、牛甘子、久如拉(藏语)、麻项邦(傣语)等名。余甘子在304年晋代就始载于《南方草木状》,原译名称庵摩勒,为常用清热解毒药。产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生于海拔200-2300米山地疏林、灌丛、荒地或山沟向阳处。喜温暖干热气候。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南美有栽培。果实富含丰富的丙种维生素,供食用,可生津止渴,消脂减肥发、润肺化痰,治咳嗽、喉痛,解河豚鱼中毒等。初食味酸涩,良久乃甘,故名“余甘子”。树根和叶供药用,能解热清毒,治皮炎、湿疹、风湿痛等。余甘子性凉,味甘、酸、涩。归肺经、胃经。具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属消食药。果实含鞣质,其中有葡萄糖没食子鞣甙,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鞣料云实精,原诃子酸,羽扇豆醇,诃黎勒酸,诃子酸,诃子次酸,3,6-二没食子酰葡萄糖,干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甘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腌制:将余甘子鲜果用食盐进行腌制,加入食盐的重量为余甘子的重量的20~30%;(2)、盐水循环和盐度监测:对步骤(1)中的余甘子腌制10~35天,每天用泵对盐水进行循环混匀,并且检测盐水的盐度,保持盐度为20~25;(3)、静置腌制:停止盐水循环,在遮光条件下继续腌制20~55天,得腌制后的余甘子;(4)、进行2~5次烘干‑密封处理直至余甘子中的含水量为10~20%时即得所述余甘子;所述烘干‑密封处理为:将腌制后的余甘子置于40~60℃下烘干处理7~15天,然后将余甘子密封1~7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甘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腌制:将余甘子鲜果用食盐进行腌制,加入食盐的重量为余甘子的重量的20~30%;(2)、盐水循环和盐度监测:对步骤(1)中的余甘子腌制10~35天,每天用泵对盐水进行循环混匀,并且检测盐水的盐度,保持盐度为20~25;(3)、静置腌制:停止盐水循环,在遮光条件下继续腌制20~55天,得腌制后的余甘子;(4)、进行2~5次烘干-密封处理直至余甘子中的含水量为10~20%时即得所述余甘子;所述烘干-密封处理为:将腌制后的余甘子置于40~60℃下烘干处理7~15天,然后将余甘子密封1~7天。2.如权利要求1所述余甘子的制备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娥张金桃李学莉罗水平林木勤梁洪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东鹏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