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止组装错位的齿轮式连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393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防止组装错位的齿轮式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齿轮杆,其侧边形成有多个第一齿部,且该第一齿轮杆的端面设有一凸缘,该凸缘上形成有一凹槽;及 一第二齿轮杆,其侧边形成有与该多个第一齿部相对应的多个第二齿部,且该第二齿轮杆的端面设有与该凹槽相对应的一凸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齿轮式连杆装置,尤指一种齿轮式连杆装置,在装配时能准确地对位,且可防止组装错误,以增加产品的生产合格率。所以,本案专利技术人根据此等缺陷及依据多年来从事制造产品的相关经验,悉心观察且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防止组装错位的齿轮式连杆装置,包括一第一齿轮杆,其侧边形成有多个第一齿部,且该第一齿轮杆的端面设有一凸缘,该凸缘上形成有一凹槽;及一第二齿轮杆,其侧边形成有与该多个第一齿部相对应的多个第二齿部,且该第二齿轮杆的端面设有与该凹槽相对应的一凸部。如上所述的可防止组装错位的齿轮式连杆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齿轮杆上设置有一滑槽。如上所述的可防止组装错位的齿轮式连杆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齿轮杆和第二齿轮杆的端面上均设有一凹部。如上所述的可防止组装错位的齿轮式连杆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齿轮杆包括有一第一齿轮本体及延设于第一齿轮本体的一第一连杆,该多个第一齿部形成于该第一齿轮本体的侧边;所述的第二齿轮杆,包括有一第二齿轮本体及延设于该第二齿轮本体的一第二连杆,且该多个第二齿部形成于第二齿轮本体的侧边。如上所述的可防止组装错位的齿轮式连杆装置,其中,所述的齿轮是正齿轮或斜齿轮或圆锥齿轮。如上所述的可防止组装错位的齿轮式连杆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延设有一抵部。如上所述的可防止组装错位的齿轮式连杆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连杆上设置有一滑槽。如上所述的可防止组装错位的齿轮式连杆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齿轮本体和第二齿轮本体的上端面各设有一凹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本技术的上述结构,第一齿轮杆及第二齿轮杆转动时,当第一齿轮杆的凹槽及第二齿轮杆的凸部同时转动至上述齿轮杆相互的接触位置,且未能相互契合时,可实时发现上述的齿轮杆组装错误,并马上改善。从而减少组装时间,降低生产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说明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可防止组装错位的齿轮式连杆装置,其包括有第一齿轮杆10及第二齿轮杆20,且使上述的齿轮杆10,20轴设于一机板30上,由该第一齿轮杆10形成一凹槽11及该第二齿轮杆20设有与该凹槽11相对应的凸部21,使该第一齿轮杆10与该第二齿轮杆20于啮合转动时能于相对应的位置契合,且以便可利于上述的齿轮杆10、20组装时,该第一齿轮杆10的凹槽11与该第二齿轮杆20的凸部21相契合,以致于上述齿轮杆10,20相互啮合传动时不发生错位的问题,如此可使第一齿轮杆10及第二齿轮杆20转动至相对应的预定位置,借以使该第一齿轮杆10及第二齿轮杆20抵顶光盘片40的侧边以定位。如图2所示,该第一齿轮杆10包括有一第一齿轮本体12及延伸于第一齿轮本体12的一第一连杆13,且该第一齿轮本体12的侧面形成有多个第一齿部14,并该第一齿轮本体12的上端面具有一凸缘15,该凸缘15可为环体,且该凸缘15上形成有一凹槽11,并使该第一连杆13相对于该第一齿轮本体12的一端向下延设一第一抵部16;该第二齿轮杆20包括有一第二齿轮本体22及延伸于第二齿轮本体22的一第二连杆24,且该第二齿轮本体22的上端面具有一凸部21,且该凸部21对应于该第一齿轮杆10上的凹槽11,并使该第二齿轮本体22的侧面设置有与该第一齿部14相对应的多个第二齿部23,且该第二连杆24的相对于该第二齿轮本体22的一端向下延设一第二抵部25,并于第一齿轮本体12及第二齿轮本体22的上端面设有凹部17,及第二连杆24上设置有滑槽26。如图1及图3所示,有一机板30,该机板30上形成有二圆弧槽31,并使该第一齿轮杆10及第二齿轮杆20轴设于该机板30上,且第一连杆13的第一抵部16及第二连杆24的第二抵部25分别滑设于该圆弧槽31内,当该第一齿轮杆10及第二齿轮杆20的齿部14,23相啮合转动时,为使该第一抵部16及第二抵部25同时移动至该等圆弧槽31的上死点32或下死点33,所以当该第一齿轮杆10及第二齿轮杆20相互啮合转动时,该第一齿轮本体12上的凹槽11与该第二齿轮本体22的凸部21于上述齿轮杆10,20的接触转动位置会相互契合,如此使上述的齿轮杆10,20是可正常转动,使上述的连杆13,24的抵部16,24可同时抵止于圆弧槽31的上死点32或下死点33;但是,当该第一齿轮杆10及该第二齿轮杆20相互啮合转动时,该第一齿轮杆10上的凹槽 11与该第二齿轮杆20的凸部21如无法于上述齿轮杆10,20的接触转动位置点相互契合,会同时使该第一齿轮杆10上的凸缘15与该第二齿轮杆20的凸部21相互抵顶,导致该第一齿轮杆10及该第二齿轮杆20无法转动,且无法使第一抵部16及第二抵部24同时抵达该等圆弧槽31的上死点32或下死点33,因此得知该第一齿轮杆10及第二齿轮杆20的相对啮合位置错误,以致产生错位的问题。所以,由凸缘15上形成该凹槽11及该凸部21的设置,以作为防组装错位的设计,以便于组装该第一齿轮杆10及第二齿轮杆20时可借由该第一齿轮本体12上的凹槽11与该第二齿轮本体22的凸部21相契合地组装一起,以便可使第一齿轮杆10及第二齿轮杆20以正确地相对位置组装一起,且借由转动该第一齿轮杆10及第二齿轮杆20时,该第一齿轮杆10上的凹槽11是与该第二齿轮杆20的凸部21无法于相对应转动接触位置相互契合,且使该凸缘15与该凸部21彼此抵顶,因而验证该第一齿轮杆10及第二齿轮杆20的组装位置错误而有错位的问题,如此即可立即改善,以避免产生组装错误的问题发生及增加后续工序成本的浪费,因此节省产品生产的成本。另外,该上述齿轮本体12,22可为正齿轮,斜齿轮或圆锥齿轮(图未示),且借助防组装错误的设计以便可于组装后防止错位产生,且可利用设有齿部的组件,其二组件间需有相对应的组合位置,如此以便可运用于光驱、音响、影音播放机等,以定位光盘片。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可防止组装错位的齿轮式连杆装置”是借助第一齿轮杆的凸缘上设有凹槽以对应于第二齿轮杆的凸部,如此即可节省组装时间,使第一齿轮杆及第二齿轮杆准确地对位,以避免第一齿轮杆及第二齿轮杆齿轮错位的问题,因此减少制造工序的错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所有运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于本技术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防止组装错位的齿轮式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齿轮杆,其侧边形成有多个第一齿部,且该第一齿轮杆的端面设有一凸缘,该凸缘上形成有一凹槽;及一第二齿轮杆,其侧边形成有与该多个第一齿部相对应的多个第二齿部,且该第二齿轮杆的端面设有与该凹槽相对应的一凸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组装错位的齿轮式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齿轮杆上设置有一滑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组装错位的齿轮式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齿轮杆和第二齿轮杆的端面上均设有一凹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组装错位的齿轮式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齿轮杆包括有一第一齿轮本体及延设于第一齿轮本体的一第一连杆,该多个第一齿部形成于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宗荣
申请(专利权)人: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