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具有卷边部的圆柱形电池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3450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披露了一种圆柱形电池单元,包括:果冻卷型电极组件,配置成具有其中正极和负极在隔膜设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状态下进行卷绕的结构;不具有卷边部的圆柱形电池壳体;位于圆柱形电池壳体的开口上端处的盖组件;和衬垫,被安装成围绕安全排气部的外周和安全排气部的下表面的一部分,以便保持盖组件与圆柱形电池壳体之间的绝缘,其中盖组件包括:安全排气部,配置成在电池壳体中的压力增加时破裂以便排气;安装在安全排气部上的盖板,盖板中形成有用于排气的通孔;和电流中断构件,附接至安全排气部的下端,用于在电池壳体中的压力增加时中断电流,并且其中衬垫位于电池壳体的开口上表面的外周部分上并且结合至用于固定盖组件的垫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不具有卷边部的圆柱形电池单元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9月13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2017-0117208号的权益,通过引用将上述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作为整体结合在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具有卷边部的圆柱形电池单元,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圆柱形电池单元,其配置成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果冻卷型电极组件被容纳在不具有卷边部的圆柱形电池壳体中,并且其中围绕安全排气部的外周和安全排气部的下表面的一部分的衬垫结合至固定盖组件的垫片,以便保持圆柱形电池壳体与盖组件之间的绝缘,由此电池单元的容量与被省略的卷边部的尺寸成比例地增加。
技术介绍
可充电和放电的二次电池已广泛用作无线移动设备的能源。此外,二次电池作为被开发用于来解决由于使用化石燃料的现有汽油车辆和柴油车辆而导致的诸如空气污染之类的问题的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能源已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因此,二次电池由于其优点而被用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中,并且在未来,二次电池有望应用于更多的应用和产品。一般来说,基于电池壳体的形状,二次电池分为具有安装在圆柱形金属罐中的电极组件的圆柱形电池、具有安装在棱柱形金属罐中的电极组件的棱柱形电池、以及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柱形电池单元,包括:果冻卷型电极组件,所述果冻卷型电极组件配置成具有其中正极和负极在隔膜设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状态下进行卷绕的结构;不具有卷边部的圆柱形电池壳体;盖组件,所述盖组件位于所述圆柱形电池壳体的开口上端处;和衬垫,所述衬垫被安装成围绕安全排气部的外周和所述安全排气部的下表面的一部分,以便保持所述盖组件与所述圆柱形电池壳体之间的绝缘,其中,所述盖组件包括:所述安全排气部,所述安全排气部配置成在所述电池壳体中的压力增加时破裂以便排气;安装在所述安全排气部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中形成有用于排气的通孔;和电流中断构件,所述电流中断构件附接至所述安全排气部的下端,用于在所述电池壳...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13 KR 10-2017-01172081.一种圆柱形电池单元,包括:果冻卷型电极组件,所述果冻卷型电极组件配置成具有其中正极和负极在隔膜设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状态下进行卷绕的结构;不具有卷边部的圆柱形电池壳体;盖组件,所述盖组件位于所述圆柱形电池壳体的开口上端处;和衬垫,所述衬垫被安装成围绕安全排气部的外周和所述安全排气部的下表面的一部分,以便保持所述盖组件与所述圆柱形电池壳体之间的绝缘,其中,所述盖组件包括:所述安全排气部,所述安全排气部配置成在所述电池壳体中的压力增加时破裂以便排气;安装在所述安全排气部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中形成有用于排气的通孔;和电流中断构件,所述电流中断构件附接至所述安全排气部的下端,用于在所述电池壳体中的压力增加时中断电流,其中,所述衬垫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开口上表面的外周部分上,并且结合至用于固定所述盖组件的垫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电池单元,其中所述衬垫经由热塑性粘合剂层结合至所述垫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形电池单元,其中,所述热塑性粘合剂层是选自由聚氨酯(Polyurethane,PU)、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硅(Silicon)基树脂,环氧(epoxy)基树脂、聚酯(Polyester)、异氰酸酯(isocyanate)基树脂和工程塑料(Engineeringplastic)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并且所述工程塑料是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聚酮(Polyketone,PK)、含氟聚合物(fluoropolymer,FP)、液晶聚合物(Liquidcrystalpolymer,LCP)、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fluoride,PVDF)、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sulfide,PPS)、聚邻苯二甲酰胺(Polyphthalamide,PPA)、聚酰胺(Polyamide,PA)、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Polycyclohe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亢秀金度均郑湘锡李炳国李炳九闵建金餐培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