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管网管道检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2698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管网管道检修装置,其中电磁阀门包括:电磁阀门壳体、阀门内孔道、压紧弹簧、张闭圆板、圆板支架、转动板、电磁阀门自带电机、电磁阀门A齿轮、电磁阀门B齿轮、阀门内搅拌装置;所述电磁阀门壳体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电磁阀门壳体内部设有阀门内孔道和阀门内搅拌装置;所述张闭圆板位于阀门内孔道内部,张闭圆板的数量为2个,相邻张闭圆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的数量为6个,相邻压紧弹簧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圆板支架位于电磁阀门壳体外部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城市管网管道检修装置工艺相对简单,耗时短,维修效率高,能够有效节省人力、物力成本,同时可以大大减少安全隐患。

A maintenance device for urban pipe net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管网管道检修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管网管道检修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城市街道出现地陷、沉洞的现象日益增长,很多时候是由于地下的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的泄露造成的地陷。目前国内进行修复管道的方法主要有换管修复管道、管内衬修复法和原位固化法等几种。其中,换管修复施工作业时管道公司必须停产,必将对下游用户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换管作业存在一定的安全和环境风险,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耗时长,成本较高。管内衬修复法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多,但是在较大弯头、管道变形、非圆形断面下无法施工,必须开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原位固化法适用的管径范围较小,且该技术施工工艺相对复杂,需要特殊的施工设备,对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要求较高,材料固化时间约8小时左右,时间较长,而且管道内衬不能阻止管道渗透;同时,可能相伴与聚酯树脂而存在苯乙烯,影响施工环境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城市管网管道检修装置,包括:支腿1,维护对象2,托举装置3,维护对象转动装置4,带式移动装置5,移动轨道6,打磨装置7,间距调节装置8,控制系统9;所述支腿1上表面设有维护对象2,所述维护对象2圆柱状、直径0.2m~1m、径长比1:2~5,维护对象2底部设有托举装置3,所述托举装置3数量为两组。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支腿1结构的说明。所述支腿1包括:支腿外壳1-1,支腿缸体1-2,缸体进油孔1-3,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支腿油泵1-5,进油腔室1-6,升降杆活塞1-7,支腿升降杆1-8,缸体出油孔1-9;所述支腿外壳1-1上部与整个装置下部固定连接,支腿外壳1-1为长方体中空结构,支腿外壳1-1内部固定连接有支腿缸体1-2;所述支腿升降杆1-8位于支腿缸体1-2内部,支腿升降杆1-8的直径小于支腿缸体1-2的直径,支腿升降杆1-8顶端设有升降杆活塞1-7;所述升降杆活塞1-7与支腿升降杆1-8固定连接,升降杆活塞1-7与支腿缸体1-2内壁滑动连接,且升降杆活塞1-7与支腿缸体1-2内壁之间形成进油腔室1-6;所述缸体进油孔1-3位于支腿缸体1-2上部一侧,缸体进油孔1-3的右部设有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其中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通过缸体进油孔1-3与进油腔室1-6贯通连接。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结构的说明。所述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包括:电磁阀门1-4-1,过滤系统左侧法兰1-4-2,液压油导管1-4-3,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液压油浓度传感器1-4-5,过滤系统承轴1-4-6,过滤系统右侧法兰1-4-7,过滤球1-4-8,过滤网1-4-9,催化剂添加装置1-4-10,液压油搅拌漏斗1-4-11;所述过滤系统右侧法兰1-4-7位于整个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右部,过滤系统右侧法兰1-4-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过滤系统承轴1-4-6和支腿油泵1-5,且过滤系统承轴1-4-6和支腿油泵1-5通过过滤系统右侧法兰1-4-7贯通连接;所述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设在过滤系统承轴1-4-6左侧,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的一端与过滤系统承轴1-4-6固定连接,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的另一端与过滤系统左侧法兰1-4-2固定连接,其中过滤系统左侧法兰1-4-2位于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左侧。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电磁阀门1-4-1结构的说明。所述电磁阀门1-4-1包括:电磁阀门壳体1-4-1-1,阀门内孔道1-4-1-2,压紧弹簧1-4-1-3,张闭圆板1-4-1-4,圆板支架1-4-1-5,转动板1-4-1-6,电磁阀门自带电机1-4-1-7,电磁阀门A齿轮1-4-1-8,电磁阀门B齿轮1-4-1-9,阀门内搅拌装置1-4-1-10;所述电磁阀门壳体1-4-1-1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电磁阀门壳体1-4-1-1内部设有阀门内孔道1-4-1-2和阀门内搅拌装置1-4-1-10;所述张闭圆板1-4-1-4位于阀门内孔道1-4-1-2内部,张闭圆板1-4-1-4的数量为2个,相邻张闭圆板1-4-1-4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紧弹簧1-4-1-3。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打磨装置7结构的说明。所述打磨装置7包括:安装平板7-1,打磨电机7-2,带轮装置7-3,滚轮7-4,打磨带7-5,滚轮定位板7-6,移速传感器7-7,打磨水平移动装置7-8;所述安装平板7-1上表面设有打磨电机7-2,所述打磨电机7-2与控制系统9导线控制连接;所述带轮装置7-3一端固定于打磨电机7-2输出端,带轮装置7-3另一端连接有滚轮7-4。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滚轮定位板7-6结构的说明。所述滚轮定位板7-6包括:转轴7-6-1,顶推柱限位环7-6-2,顶推柱7-6-3,转轴滑槽7-6-4,定位板板面7-6-5,滑槽限位环7-6-6,顶推柱散热器7-6-7;所述顶推柱7-6-3一端与转轴7-6-1铰接,另一端与安装平板7-1铰接,顶推柱7-6-3伸缩结构,数量为2组,位于定位板板面7-6-5的外侧两端;所述顶推柱限位环7-6-2套接在转轴7-6-1上,位于每一顶推柱7-6-3的两侧,数量为4个,顶推柱限位环7-6-2限制顶推柱7-6-3左右移动。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转轴滑槽7-6-4结构的说明。所述转轴滑槽7-6-4包括:平衡栓7-6-4-1,伸缩式滑道7-6-4-2,固定十字架7-6-4-3,凹型滑道端口7-6-4-4,端口调节栓7-6-4-5,调节齿轮7-6-4-6,内嵌式转盘7-6-4-7,凹型转盘7-6-4-8,锁紧臂7-6-4-9,转轴滑槽外壳7-6-4-10,轨道方块7-6-4-11;所述内嵌式转盘7-6-4-7环形结构、竖直站立,内侧设有固定十字架7-6-4-3,两者固定连接;所述凹型转盘7-6-4-8位于内嵌式转盘7-6-4-7一侧,两者大小、形状相似,两者紧扣并相对转动连接;凹型转盘7-6-4-8与其外部的转轴滑槽外壳7-6-4-10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式滑道7-6-4-2、凹型滑道端口7-6-4-4、端口调节栓7-6-4-5、调节齿轮7-6-4-6、锁紧臂7-6-4-9、轨道方块7-6-4-11构成滑动机构,其固定于固定十字架7-6-4-3上,随内嵌式转盘7-6-4-7一起相对与凹型转盘7-6-4-8转动。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锁紧臂7-6-4-9结构的说明。所述锁紧臂7-6-4-9包括:止锁顶针7-6-4-9-1,压紧套管7-6-4-9-2,锁紧臂外壳7-6-4-9-3,顶针调节杆7-6-4-9-4,压紧套管调节杆7-6-4-9-5,锁紧臂螺纹空心管7-6-4-9-6,顶针驱动管7-6-4-9-7,卡死装置7-6-4-9-8;位于下部的止锁顶针7-6-4-9-1与顶针驱动管7-6-4-9-7连接,顶针驱动管7-6-4-9-7在锁紧臂螺纹空心管7-6-4-9-6外部旋转丝扣连接,并与顶针调节杆7-6-4-9-4内部连接。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卡死装置7-6-4-9-8结构的说明。所述卡死装置7-6-4-9-8包括:逆时针止退牙7-6-4-9-8-1,卡死臂转轴7-6-4-9-8-2,顺时针止退牙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管网管道检修装置,包括:支腿(1),维护对象(2),托举装置(3),维护对象转动装置(4),带式移动装置(5),移动轨道(6),打磨装置(7),间距调节装置(8),控制系统(9);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1)上表面设有维护对象(2),所述维护对象(2)圆柱状、直径0.2 m~1 m、径长比1:2~5,维护对象(2)底部设有托举装置(3),所述托举装置(3)数量为两组;所述维护对象(2)两端设有维护对象转动装置(4),所述维护对象转动装置(4)通过链轮装置与维护对象(2)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带式移动装置(5)位于维护对象(2)一侧,带式移动装置(5)上表面设有打磨装置(7),所述打磨装置(7)与带式移动装置(5)固定连接,带式移动装置(5)与移动轨道(6)滑动连接;所述间距调节装置(8)位于维护对象(2)端面下方,间距调节装置(8)与支腿(1)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系统(9)位于支腿(1)一侧;在带式移动装置(5)上设有探伤仪并与控制系统(9)导线连接,对被监测对象实时探测;所述支腿(1)包括:支腿外壳(1‑1),支腿缸体(1‑2),缸体进油孔(1‑3),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支腿油泵(1‑5),进油腔室(1‑6),升降杆活塞(1‑7),支腿升降杆(1‑8),缸体出油孔(1‑9);所述支腿外壳(1‑1)上部与整个装置下部固定连接,支腿外壳(1‑1)为长方体中空结构,支腿外壳(1‑1)内部固定连接有支腿缸体(1‑2);所述支腿升降杆(1‑8)位于支腿缸体(1‑2)内部,支腿升降杆(1‑8)的直径小于支腿缸体(1‑2)的直径,支腿升降杆(1‑8)顶端设有升降杆活塞(1‑7);所述升降杆活塞(1‑7)与支腿升降杆(1‑8)固定连接,升降杆活塞(1‑7)与支腿缸体(1‑2)内壁滑动连接,且升降杆活塞(1‑7)与支腿缸体(1‑2)内壁之间形成进油腔室(1‑6);所述缸体进油孔(1‑3)位于支腿缸体(1‑2)上部一侧,缸体进油孔(1‑3)的右部设有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其中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通过缸体进油孔(1‑3)与进油腔室(1‑6)贯通连接;所述支腿油泵(1‑5)位于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一侧,支腿油泵(1‑5)与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贯通连接,支腿油泵(1‑5)与控制系统(9)导线控制连接;所述缸体出油孔(1‑9)位于支腿缸体(1‑2)下部一侧,缸体出油孔(1‑9)与支腿缸体(1‑2)内部贯通,缸体出油孔(1‑9)另一端与外部油罐连通,外部油罐与支腿油泵(1‑5)连通;所述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包括:电磁阀门(1‑4‑1),过滤系统左侧法兰(1‑4‑2),液压油导管(1‑4‑3),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液压油浓度传感器(1‑4‑5),过滤系统承轴(1‑4‑6),过滤系统右侧法兰(1‑4‑7),过滤球(1‑4‑8),过滤网(1‑4‑9),催化剂添加装置(1‑4‑10),液压油搅拌漏斗(1‑4‑11);所述过滤系统右侧法兰(1‑4‑7)位于整个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右部,过滤系统右侧法兰(1‑4‑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过滤系统承轴(1‑4‑6)和支腿油泵(1‑5),且过滤系统承轴(1‑4‑6)和支腿油泵(1‑5)通过过滤系统右侧法兰(1‑4‑7)贯通连接;所述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设在过滤系统承轴(1‑4‑6)左侧,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的一端与过滤系统承轴(1‑4‑6)固定连接,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的另一端与过滤系统左侧法兰(1‑4‑2)固定连接,其中过滤系统左侧法兰(1‑4‑2)位于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左侧;所述液压油导管(1‑4‑3)设在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内部,液压油导管(1‑4‑3)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液压油导管(1‑4‑3)的一端与过滤系统承轴(1‑4‑6)贯通连接,液压油导管(1‑4‑3)的另一端通过过滤系统左侧法兰(1‑4‑2)与电磁阀门(1‑4‑1)贯通连接,其中电磁阀门(1‑4‑1)位于过滤系统左侧法兰(1‑4‑2)的左侧,且电磁阀门(1‑4‑1)与控制系统(9)导线控制连接;所述过滤球(1‑4‑8)、过滤网(1‑4‑9)、催化剂添加装置(1‑4‑10)和液压油搅拌漏斗(1‑4‑11)依次设在液压油导管(1‑4‑3)内部,其中过滤球(1‑4‑8)的数量为3组,相邻过滤球(1‑4‑8)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液压油浓度传感器(1‑4‑5)设在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上部,液压油浓度传感器(1‑4‑5)与控制系统(9)导线控制连接;所述液压油搅拌漏斗(1‑4‑11)左右贯通、右侧为喇叭口敞开设计,喇叭口内设有搅拌叶片,对通过液压油实施搅拌;所述催化剂添加装置(1‑4‑10)由外部向其内部注入特丁基对苯二酚;所述电磁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管网管道检修装置,包括:支腿(1),维护对象(2),托举装置(3),维护对象转动装置(4),带式移动装置(5),移动轨道(6),打磨装置(7),间距调节装置(8),控制系统(9);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1)上表面设有维护对象(2),所述维护对象(2)圆柱状、直径0.2m~1m、径长比1:2~5,维护对象(2)底部设有托举装置(3),所述托举装置(3)数量为两组;所述维护对象(2)两端设有维护对象转动装置(4),所述维护对象转动装置(4)通过链轮装置与维护对象(2)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带式移动装置(5)位于维护对象(2)一侧,带式移动装置(5)上表面设有打磨装置(7),所述打磨装置(7)与带式移动装置(5)固定连接,带式移动装置(5)与移动轨道(6)滑动连接;所述间距调节装置(8)位于维护对象(2)端面下方,间距调节装置(8)与支腿(1)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系统(9)位于支腿(1)一侧;在带式移动装置(5)上设有探伤仪并与控制系统(9)导线连接,对被监测对象实时探测;所述支腿(1)包括:支腿外壳(1-1),支腿缸体(1-2),缸体进油孔(1-3),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支腿油泵(1-5),进油腔室(1-6),升降杆活塞(1-7),支腿升降杆(1-8),缸体出油孔(1-9);所述支腿外壳(1-1)上部与整个装置下部固定连接,支腿外壳(1-1)为长方体中空结构,支腿外壳(1-1)内部固定连接有支腿缸体(1-2);所述支腿升降杆(1-8)位于支腿缸体(1-2)内部,支腿升降杆(1-8)的直径小于支腿缸体(1-2)的直径,支腿升降杆(1-8)顶端设有升降杆活塞(1-7);所述升降杆活塞(1-7)与支腿升降杆(1-8)固定连接,升降杆活塞(1-7)与支腿缸体(1-2)内壁滑动连接,且升降杆活塞(1-7)与支腿缸体(1-2)内壁之间形成进油腔室(1-6);所述缸体进油孔(1-3)位于支腿缸体(1-2)上部一侧,缸体进油孔(1-3)的右部设有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其中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通过缸体进油孔(1-3)与进油腔室(1-6)贯通连接;所述支腿油泵(1-5)位于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一侧,支腿油泵(1-5)与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贯通连接,支腿油泵(1-5)与控制系统(9)导线控制连接;所述缸体出油孔(1-9)位于支腿缸体(1-2)下部一侧,缸体出油孔(1-9)与支腿缸体(1-2)内部贯通,缸体出油孔(1-9)另一端与外部油罐连通,外部油罐与支腿油泵(1-5)连通;所述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包括:电磁阀门(1-4-1),过滤系统左侧法兰(1-4-2),液压油导管(1-4-3),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液压油浓度传感器(1-4-5),过滤系统承轴(1-4-6),过滤系统右侧法兰(1-4-7),过滤球(1-4-8),过滤网(1-4-9),催化剂添加装置(1-4-10),液压油搅拌漏斗(1-4-11);所述过滤系统右侧法兰(1-4-7)位于整个支腿液压油中间体(1-4)右部,过滤系统右侧法兰(1-4-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过滤系统承轴(1-4-6)和支腿油泵(1-5),且过滤系统承轴(1-4-6)和支腿油泵(1-5)通过过滤系统右侧法兰(1-4-7)贯通连接;所述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设在过滤系统承轴(1-4-6)左侧,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的一端与过滤系统承轴(1-4-6)固定连接,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的另一端与过滤系统左侧法兰(1-4-2)固定连接,其中过滤系统左侧法兰(1-4-2)位于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左侧;所述液压油导管(1-4-3)设在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内部,液压油导管(1-4-3)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液压油导管(1-4-3)的一端与过滤系统承轴(1-4-6)贯通连接,液压油导管(1-4-3)的另一端通过过滤系统左侧法兰(1-4-2)与电磁阀门(1-4-1)贯通连接,其中电磁阀门(1-4-1)位于过滤系统左侧法兰(1-4-2)的左侧,且电磁阀门(1-4-1)与控制系统(9)导线控制连接;所述过滤球(1-4-8)、过滤网(1-4-9)、催化剂添加装置(1-4-10)和液压油搅拌漏斗(1-4-11)依次设在液压油导管(1-4-3)内部,其中过滤球(1-4-8)的数量为3组,相邻过滤球(1-4-8)之间等距离分布;所述液压油浓度传感器(1-4-5)设在过滤系统连接壳体(1-4-4)上部,液压油浓度传感器(1-4-5)与控制系统(9)导线控制连接;所述液压油搅拌漏斗(1-4-11)左右贯通、右侧为喇叭口敞开设计,喇叭口内设有搅拌叶片,对通过液压油实施搅拌;所述催化剂添加装置(1-4-10)由外部向其内部注入特丁基对苯二酚;所述电磁阀门(1-4-1)包括:电磁阀门壳体(1-4-1-1),阀门内孔道(1-4-1-2),压紧弹簧(1-4-1-3),张闭圆板(1-4-1-4),圆板支架(1-4-1-5),转动板(1-4-1-6),电磁阀门自带电机(1-4-1-7),电磁阀门A齿轮(1-4-1-8),电磁阀门B齿轮(1-4-1-9),阀门内搅拌装置(1-4-1-10);所述电磁阀门壳体(1-4-1-1)为水平布置的圆柱形中空结构,电磁阀门壳体(1-4-1-1)内部设有阀门内孔道(1-4-1-2)和阀门内搅拌装置(1-4-1-10);所述张闭圆板(1-4-1-4)位于阀门内孔道(1-4-1-2)内部,张闭圆板(1-4-1-4)的数量为2个,相邻张闭圆板(1-4-1-4)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紧弹簧(1-4-1-3);所述压紧弹簧(1-4-1-3)的数量为6个,相邻压紧弹簧(1-4-1-3)之间等距离分布,压紧弹簧(1-4-1-3)为不锈钢材质;所述圆板支架(1-4-1-5)位于电磁阀门壳体(1-4-1-1)外部一侧,圆板支架(1-4-1-5)的一端通过支杆与张闭圆板(1-4-1-4)固定连接,圆板支架(1-4-1-5)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与转动板(1-4-1-6)转动连接,其中转动板(1-4-1-6)设在圆板支架(1-4-1-5)右侧;所述电磁阀门B齿轮(1-4-1-9)连接在转动板(1-4-1-6)下方,电磁阀门B齿轮(1-4-1-9)底部设有电磁阀门A齿轮(1-4-1-8),电磁阀门A齿轮(1-4-1-8)与电磁阀门B齿轮(1-4-1-9)转动连接;所述电磁阀门自带电机(1-4-1-7)位于电磁阀门A齿轮(1-4-1-8)一侧,两者传动连接,电磁阀门自带电机(1-4-1-7)与控制系统(9)导线控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管网管道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装置(7)包括:安装平板(7-1),打磨电机(7-2),带轮装置(7-3),滚轮(7-4),打磨带(7-5),滚轮定位板(7-6),移速传感器(7-7),打磨水平移动装置(7-8);所述安装平板(7-1)上表面设有打磨电机(7-2),所述打磨电机(7-2)与控制系统(9)导线控制连接;所述带轮装置(7-3)一端固定于打磨电机(7-2)输出端,带轮装置(7-3)另一端连接有滚轮(7-4);所述滚轮(7-4)数量为3组,三组滚轮(7-4)通过打磨带(7-5)组装连接,滚轮(7-4)铰接在滚轮定位板(7-6)表面;所述移速传感器(7-7)位于安装平板(7-1)上表面,移速传感器(7-7)与控制系统(9)导线控制连接;所述打磨水平移动装置(7-8)位于安装平板(7-1)底部,两者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管网管道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定位板(7-6)包括:转轴(7-6-1),顶推柱限位环(7-6-2),顶推柱(7-6-3),转轴滑槽(7-6-4),定位板板面(7-6-5),滑槽限位环(7-6-6),顶推柱散热器(7-6-7);所述顶推柱(7-6-3)一端与转轴(7-6-1)铰接,另一端与安装平板(7-1)铰接,顶推柱(7-6-3)伸缩结构,数量为2组,位于定位板板面(7-6-5)的外侧两端;所述顶推柱限位环(7-6-2)套接在转轴(7-6-1)上,位于每一顶推柱(7-6-3)的两侧,数量为4个,顶推柱限位环(7-6-2)限制顶推柱(7-6-3)左右移动;所述转轴滑槽(7-6-4)位于滑槽限位环(7-6-6)的内测、与转轴(7-6-1)铰接,数量为2个,转轴滑槽(7-6-4)嵌入定位板板面(7-6-5)内且固定连接;所述滑槽限位环(7-6-6)套接在转轴(7-6-1)上,位于转轴滑槽(7-6-4)的两侧,数量为4个,滑槽限位环(7-6-6)限制转轴滑槽(7-6-4)左右移动;在顶推柱(7-6-3)内部设有顶推柱散热器(7-6-7),促进顶推柱(7-6-3)降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管网管道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滑槽(7-6-4)包括:平衡栓(7-6-4-1),伸缩式滑道(7-6-4-2),固定十字架(7-6-4-3),凹型滑道端口(7-6-4-4),端口调节栓(7-6-4-5),调节齿轮(7-6-4-6),内嵌式转盘(7-6-4-7),凹型转盘(7-6-4-8),锁紧臂(7-6-4-9),转轴滑槽外壳(7-6-4-10),轨道方块(7-6-4-11);所述内嵌式转盘(7-6-4-7)环形结构、竖直站立,内侧设有固定十字架(7-6-4-3),两者固定连接;所述凹型转盘(7-6-4-8)位于内嵌式转盘(7-6-4-7)一侧,两者大小、形状相似,两者紧扣并相对转动连接;凹型转盘(7-6-4-8)与其外部的转轴滑槽外壳(7-6-4-10)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式滑道(7-6-4-2)、凹型滑道端口(7-6-4-4)、端口调节栓(7-6-4-5)、调节齿轮(7-6-4-6)、锁紧臂(7-6-4-9)、轨道方块(7-6-4-11)构成滑动机构,其固定于固定十字架(7-6-4-3)上,随内嵌式转盘(7-6-4-7)一起相对与凹型转盘(7-6-4-8)转动;所述伸缩式滑道(7-6-4-2)为二根平行导轨,在竖直方向可伸缩,在竖直方向两端设有凹型滑道端口(7-6-4-4)、可拆卸设计;在二根平行导轨内侧设有轨道方块(7-6-4-11),轨道方块(7-6-4-11)被限定在伸缩式滑道(7-6-4-2)内侧只能在滑道内滑动,轨道方块(7-6-4-11)数量为2个、与转轴(7-6-1)固定连接;在凹型滑道端口(7-6-4-4)一侧设有端口调节栓(7-6-4-5),端口调节栓(7-6-4-5)的一侧设有调节齿轮(7-6-4-6),调节齿轮(7-6-4-6)通过端口调节栓(7-6-4-5)、凹型滑道端口(7-6-4-4)实现对伸缩式滑道(7-6-4-2)伸长与收缩的调整;所述锁紧臂(7-6-4-9)一端与凹型转盘(7-6-4-8)连接;所述平衡栓(7-6-4-1)位于固定十字架(7-6-4-3)表面,平衡栓(7-6-4-1)可任意插入固定十字架(7-6-4-3)表面多个小孔中,用于平衡滑动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市管网管道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臂(7-6-4-9)包括:止锁顶针(7-6-4-9-1),压紧套管(7-6-4-9-2),锁紧臂外壳(7-6-4-9-3),顶针调节杆(7-6-4-9-4),压紧套管调节杆(7-6-4-9-5),锁紧臂螺纹空心管(7-6-4-9-6),顶针驱动管(7-6-4-9-7),卡死装置(7-6-4-9-8);位于下部的止锁顶针(7-6-4-9-1)与顶针驱动管(7-6-4-9-7)连接,顶针驱动管(7-6-4-9-7)在锁紧臂螺纹空心管(7-6-4-9-6)外部旋转丝扣连接,并与顶针调节杆(7-6-4-9-4)内部连接;在锁紧臂螺纹空心管(7-6-4-9-6)上部设有压紧套管(7-6-4-9-2)、两者丝扣连接,压紧套管(7-6-4-9-2)与压紧套管调节杆(7-6-4-9-5)连接;在压紧套管(7-6-4-9-2)与止锁顶针(7-6-4-9-1)之间设有凹型转盘(7-6-4-8),压紧套管(7-6-4-9-2)与止锁顶针(7-6-4-9-1)的相对运动,实施对凹型转盘(7-6-4-8)锁紧;在锁紧臂外壳(7-6-4-9-3)一侧、凹型转盘(7-6-4-8)上表面设有卡死装置(7-6-4-9-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城市管网管道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死装置(7-6-4-9-8)包括:逆时针止退牙(7-6-4-9-8-1),卡死臂转轴(7-6-4-9-8-2),顺时针止退牙(7-6-4-9-8-3),固定齿纹(7-6-4-9-8-4),卡死臂(7-6-4-9-8-5),卡死驱动臂(7-6-4-9-8-6),动力电机(7-6-4-9-8-7);位于一侧的动力电机(7-6-4-9-8-7)与控制系统(9)导线控制连接,其与右侧的卡死驱动臂(7-6-4-9-8-6)驱动连接;所述卡死驱动臂(7-6-4-9-8-6)为润滑油缸结构,实现伸展与收缩;所述卡死臂(7-6-4-9-8-5)位于卡死驱动臂(7-6-4-9-8-6)右侧,两者铰接;在卡死臂(7-6-4-9-8-5)中部设有卡死臂转轴(7-6-4-9-8-2),卡死臂(7-6-4-9-8-5)绕卡死臂转轴(7-6-4-9-8-2)转动;在卡死臂(7-6-4-9-8-5)下部右顶端设有顺时针止退牙(7-6-4-9-8-3);在卡死臂(7-6-4-9-8-5)下部左顶端设有逆时针止退牙(7-6-4-9-8-1);所述固定齿纹(7-6-4-9-8-4)固定在凹型转盘(7-6-4-8)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城市管网管道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水平移动装置(7-8)包括:打磨水平移动装置顶板(7-8-1),润滑油加注装置(7-8-2),打磨水平移动装置旋转轴(7-8-3),移动轮(7-8-4),喷油装置(7-8-5);所述打磨水平移动装置顶板(7-8-1)上表面固定连接在安装平板(7-1)底部,打磨水平移动装置顶板(7-8-1)为倒凹型结构;所述打磨水平移动装置旋转轴(7-8-3)连接在打磨水平移动装置顶板(7-8-1)两侧侧壁之间,打磨水平移动装置旋转轴(7-8-3)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打磨水平移动装置旋转轴(7-8-3)上设有移动轮(7-8-4);所述移动轮(7-8-4)与打磨水平移动装置旋转轴(7-8-3)转动连接,外部电机与控制系统(9)导线控制连接;所述润滑油加注装置(7-8-2)固定连接在打磨水平移动装置顶板(7-8-1)一侧侧壁外部,喷油装置(7-8-5)固定连接在打磨水平移动装置顶板(7-8-1)上壁内侧,润滑油加注装置(7-8-2)通过其内部导油管与喷油装置(7-8-5)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城市管网管道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加注装置(7-8-2)包括:润滑油加注泵(7-8-2-1),润滑油存储箱(7-8-2-2),润滑油加注冷却装置(7-8-2-3),导油管(7-8-2-4),润滑油加注装置绞盘(7-8-2-5),润滑油加注装置固定面板(7-8-2-6),润滑油加注装置引导筒(7-8-2-7),导油管牵引装置(7-8-2-8);所述润滑油加注泵(7-8-2-1)位于整个润滑油加注装置(7-8-2)底部,润滑油加注泵(7-8-2-1)与控制系统(9)导线控制连接,润滑油加注泵(7-8-2-1)的上部连接有润滑油存储箱(7-8-2-2);所述润滑油存储箱(7-8-2-2)上方依次连接有润滑油加注冷却装置(7-8-2-3)和润滑油加注装置绞盘(7-8-2-5),其中润滑油加注装置绞盘(7-8-2-5)上缠绕有导油管(7-8-2-4),导油管(7-8-2-4)的一端通过润滑油加注泵(7-8-2-1)与润滑油存储箱(7-8-2-2)贯通连接;所述润滑油加注装置固定面板(7-8-2-6)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在润滑油加注装置绞盘(7-8-2-5)顶端,且润滑油加注装置固定面板(7-8-2-6)与抛光水平移动装置顶板(7-8-1)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润滑油加注装置引导筒(7-8-2-7)连接在润滑油加注装置绞盘(7-8-2-5)上方,润滑油加注装置引导筒(7-8-2-7)上部设有导油管牵引装置(7-8-2-8);所述导油管(7-8-2-4)的另一端通过润滑油加注装置引导筒(7-8-2-7)进入导油管牵引装置(7-8-2-8)内,并穿过导油管牵引装置(7-8-2-8)与喷油装置(7-8-5)连接;所述润滑油加注冷却装置(7-8-2-3)包括:冷却腔室(7-8-2-3-1),冷却液进流管(7-8-2-3-2),冷却液回流管(7-8-2-3-3),冷却液泵(7-8-2-3-4),幽门(7-8-2-3-5);所述冷却液泵(7-8-2-3-4)设在冷却腔室(7-8-2-3-1)上表面,冷却液泵(7-8-2-3-4)数量为6个,彼此夹角60度,冷却液泵(7-8-2-3-4)与控制系统(9)通过导线控制连接;所述冷却腔室(7-8-2-3-1)为水平布置的中空箱体结构;所述冷却液进流管(7-8-2-3-2)和冷却液回流管(7-8-2-3-3)均位于冷却腔室(7-8-2-3-1)一侧,冷却液进流管(7-8-2-3-2)和冷却液回流管(7-8-2-3-3)的一端分别与冷却液泵(7-8-2-3-4)贯通连接;冷却液进流管(7-8-2-3-2)和冷却液回流管(7-8-2-3-3)的另一端分别与冷却腔室(7-8-2-3-1)贯通连接;所述幽门(7-8-2-3-5)位于冷却液泵(7-8-2-3-4)与冷却液进流管(7-8-2-3-2)之间、单向贯通,防止冷却液倒流。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城市管网管道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装置(7-8-5)包括:进油立管(7-8-5-1),喷油装置罩面(7-8-5-2),喷油杆(7-8-5-3),喷油装置固定缸环(7-8-5-4);所述喷油装置罩面(7-8-5-2)为中空且底部敞口的圆台结构,喷油装置罩面(7-8-5-2)正上方设有进油立管(7-8-5-1),其中进油立管(7-8-5-1)底端插入喷油装置罩面(7-8-5-2)内,进油立管(7-8-5-1)顶端与润滑油加注装置(7-8-2)上的导油管贯通连接;所述喷油杆(7-8-5-3)位于喷油装置罩面(7-8-5-2)内部,喷油杆(7-8-5-3)的数量为6个,相邻喷油杆(7-8-5-3)以进油立管(7-8-5-1)为中心轴等角度分布且角度为60°,每个喷油杆(7-8-5-3)通过分油管与进油立管(7-8-5-1)贯通连接,喷油杆(7-8-5-3)表面设有大量的喷油孔;所述喷油装置固定缸环(7-8-5-4)螺口固定连接在喷油装置罩面(7-8-5-2)下部表面,喷油装置固定缸环(7-8-5-4)向下伸缩设计;所述喷油杆(7-8-5-3)包括:进油通道(7-8-5-3-1),多功能喷油孔(7-8-5-3-2),喷油杆自转轴(7-8-5-3-3);所述进油通道(7-8-5-3-1)位于喷油杆(7-8-5-3)端部,喷油杆(7-8-5-3)为中空柱状结构,进油通道(7-8-5-3-1)另一端通过分油管与进油立管(7-8-5-1)贯通连接;喷油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捷马绍成马腾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筱翔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