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回流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2512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循环回流装置及方法,包括回流筒管、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推流泵,回流筒管包括上部和下部,上部周向设有若干的第一水管,下部周向设有若干的第二水管,上部与下部之间连通有连接管,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与连接管相连通,第一水管的第一水口和第二水管的第二水口均位于液面下,推流泵位于回流筒管中,用于推动液体从第一水口进入、第二水口排出,或,从第二水口进入、第一水口排出。其优点在于,使水或废水上下循环,多次经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之间的反应物质或生物填料,充分反应净化,提高废水的净化率,设置在反应池内部,简化了回流管路的结构,减少了相应管道材料的使用,提高了水或废水的处理效率。

An inner circulation reflux device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循环回流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内循环回流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国内外环保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目前,水处理或废水处理设施中,一般均设有回流装置,用于循环输送水或废水,对水质的提升净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回流装置一般涉及多个反应区,实现外循环,整体管路设计复杂,操作不够方便,且占地面积较大,水头损失严重,如专利:中水回用污水处理设备(公开号:CN203360232U),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通过外回流装置连接的厌氧池和沉淀池的污水处理设备,该回流装置仅用于氧化池的消化液回流,且无提升作用,管路多。目前大多数循环是利用泵体实现的,而分散式的管路结构会导致泵体压力不足,需设置多个泵体,另外泵体一般设置在管路内部,不易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集中化设置的内循环回流装置,实现反应池的内循环,使水或污水多次经过反应物质或生物填料。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基于上述内循环回流装置,提供一种实现反应池内循环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循环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流筒管、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推流泵,所述回流筒管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周向设有若干所述的第一水管,所述下部周向设有若干所述的第二水管,所述上部与下部之间连通有连接管,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水管的第一水口和所述第二水管的第二水口均位于液面下,所述推流泵位于所述回流筒管中,用于推动液体从所述第一水口进入、所述第二水口排出,或,从所述第二水口进入、所述第一水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流筒管、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推流泵,所述回流筒管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上部周向设有若干所述的第一水管,所述下部周向设有若干所述的第二水管,所述上部与下部之间连通有连接管,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水管的第一水口和所述第二水管的第二水口均位于液面下,所述推流泵位于所述回流筒管中,用于推动液体从所述第一水口进入、所述第二水口排出,或,从所述第二水口进入、所述第一水口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和所述第二水管呈放射状设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循环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的第一水口处设有向下弯曲的带有拦截网的喇叭口或向下弯曲的末端设有限流孔板的弯头。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循环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管的第二水口处设有向下弯曲的带有拦截网的喇叭口或向下弯曲的末端设有限流孔板的弯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为上部圆筒,所述下部为下部圆筒,所述上部圆筒由不同管径的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通过第一喇叭管连接,管径较小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文君盛谨文池方建李丽何军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联池水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