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传动多点啮合均载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228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边缘传动多点啮合均载齿轮。其是在现有单点啮合小齿轮的结构基础上,在其内圆设置有鼓形齿(4)、内球瓦(3)、外球瓦(2)、外套(5)及内套(6),鼓形齿与小齿轮内的内齿啮合联接,在鼓形齿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内球瓦及外球瓦,内球瓦由内套固定、外球瓦由外套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小齿轮内采用鼓形齿啮合浮动和传递载荷及内外球面瓦支承均载结构技术,可自动调整大齿轮由于运转偏斜而引起的接触偏差,提高齿轮运动的平稳性及承载能力,延长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齿轮传动
,主要涉及的是一种边缘传动多点啮合均载齿轮。在我国齿轮传动行业中,现采用的边缘传动都是单点啮合,即一个小齿轮与一个大齿轮啮合,这种结构形成对功率小的传动装置,它在占地面积、重量、单位承载能力、加工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和缺点尚不明显,但随着机械业向着大型化方向发展,与之相配套的齿轮传动装置要求也越来越高,传动功率也越来越大,有的传递功率已达10000KW以上。由于受现有单点啮合小齿轮的结构限制,因而所有这些对边缘传动单点啮合在占地面积、重量、单位承载能力、加工能力、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即由引产生,提出一种边缘传动多点啮合均载齿轮。该多点啮合均载齿轮在传动过程中能满足齿轮啮合时的接触精度,提高齿轮运动的平稳性及单位承载能力、加工能力和使用寿命,降低重量和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是在现有单点传动小齿轮的结构基础上,在其内圆设置有鼓形齿、内球瓦、外球瓦、外套、内套及压板,鼓形齿与小齿轮内的内齿啮合联接,在鼓形齿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内球瓦和外球瓦,内球瓦由内套固定,外球瓦由外套固定,外套与小齿轮通过两端设置的压板固定联接为一体。本技术通过采用鼓形齿啮合浮动和传递载荷及内外球面瓦支承均载结构技术,利用鼓形齿允许的轴向偏摆(一般小于1.5度)及内、外球面瓦,可自动调整大齿轮由于运动偏斜引起的接触误差,使齿轮副啮合位快速复位,从而满足齿轮啮合时的接触精度,提高齿轮运动的平稳性及承载能力,延长使用寿命。边缘传动多点啮合均载技术的利用,使同样大小的大齿轮其承载能力成一定倍数的增长,大大提高了其承载能力,降低了加工成本,减轻了重量,克服了边缘传动单点啮合在占地面积、重量、单位承载能力、加工能力、经济效益等方面所存在局限性和缺点,能适应机械传动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的需要。本技术附图为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下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是在现有单点传动小齿轮1的结构基础上,在其内圆设置有鼓形齿4、内球瓦3、外球瓦2、外套5及内套6,鼓形齿4与小齿轮1内的内齿啮合联接,在鼓形齿4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外球瓦2及内球瓦3,外球瓦2通过外套5定位固定,内球瓦3通过内套6定位固定。外套5与小齿轮1通过两边端的压板7固定联接为一体。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利用鼓形齿4左小齿轮1内允许的轴向偏摆(一般小于15度)及内、外球面瓦3、2支承均载结构,可自动调整大齿轮由于运转偏斜引起的接触误差,使齿轮副啮合位快速复位。通过两个或四个这样的小齿轮与一个大齿轮啮合,通过功率分流,均载的功能满足齿轮啮合的接触精度,提高齿轮运动的平稳性及承载能力,延长减速器的使用寿命。权利要求1.一种边缘传动多点啮合均载齿轮,包括小齿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小齿轮(1)的内圆设置有鼓形齿(4)、内球瓦(3)、外球瓦(2)、外套(5)及内套(6),鼓形齿(4)与小齿轮(1)内的内齿啮合联接,在鼓形齿(4)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内球瓦(3)及外球瓦(2),内球瓦(3)由内套(6)固定,外球瓦(2)由外套(5)固定,外套(5)与小齿轮(1)通过两边端的压板(7)固定为一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边缘传动多点啮合均载齿轮。其是在现有单点啮合小齿轮的结构基础上,在其内圆设置有鼓形齿(4)、内球瓦(3)、外球瓦(2)、外套(5)及内套(6),鼓形齿与小齿轮内的内齿啮合联接,在鼓形齿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内球瓦及外球瓦,内球瓦由内套固定、外球瓦由外套固定。本技术通过在小齿轮内采用鼓形齿啮合浮动和传递载荷及内外球面瓦支承均载结构技术,可自动调整大齿轮由于运转偏斜而引起的接触偏差,提高齿轮运动的平稳性及承载能力,延长使用寿命。文档编号F16H55/17GK2475875SQ0123633公开日2002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6日专利技术者陶定新, 冯朝阳, 巩建民, 解晓辉, 陆秋云 申请人:洛阳中重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边缘传动多点啮合均载齿轮,包括小齿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小齿轮(1)的内圆设置有鼓形齿(4)、内球瓦(3)、外球瓦(2)、外套(5)及内套(6),鼓形齿(4)与小齿轮(1)内的内齿啮合联接,在鼓形齿(4)的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内球瓦(3)及外球瓦(2),内球瓦(3)由内套(6)固定,外球瓦(2)由外套(5)固定,外套(5)与小齿轮(1)通过两边端的压板(7)固定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定新冯朝阳巩建民解晓辉陆秋云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中重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