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卷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1579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卷筒装置,包括支撑部、动力传输部和卷筒;动力传输部设置于卷筒一端,用于与减速器连接,带动卷筒转动;支撑部设置于卷筒的另一端,用于对卷筒进行支撑;其中,卷筒外壁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双向的螺旋凹槽,用于线材的绕卷,螺旋凹槽内设置有压紧装置,用于对线材端部进行压紧;支撑部包括旋转支撑座和支撑轴,支撑轴的一端与卷筒固定连接,支撑轴的另一端与旋转支撑座转动连接,卷筒一端至少平行设置有两块用于与支撑轴连接的固定板,支撑轴上设置有用于与各固定板贴合的轴肩,卷筒上设置有用于与各固定板贴合的限位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转动平稳可靠的双向卷筒装置,更加适于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卷筒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向卷筒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卷筒是为大型移动设备提供动力电源、控制电源或控制信号的电缆卷绕装置,其常在桥门机上所使用,用于在运动的过程中将多余的电缆按设定的位置进行缠绕,因此在整个电缆卷筒使用的过程中,其转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严重影响了桥门机的安全性。鉴于上述电缆卷筒在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性,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双向卷筒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转动平稳可靠的双向卷筒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动力传输部和卷筒;所述动力传输部设置于所述卷筒一端,用于与减速器连接,带动所述卷筒转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卷筒的另一端,用于对所述卷筒进行支撑;其中,所述卷筒外壁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双向的螺旋凹槽,用于线材的绕卷,其中,所述螺旋凹槽内设置有压紧装置,用于所述线材端部的固定,其中,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板、压紧螺栓和止动垫圈;所述压紧螺栓贯穿所述压板,且旋入所述卷筒内,所述止动垫圈设置于所述压紧螺栓的螺母与所述压板之间,放置于所述螺旋凹槽内的线材端部通过所述压板压紧;所述支撑部包括旋转支撑座和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一端与所述卷筒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支撑座转动连接,其中,所述卷筒一端至少平行设置有两块用于与所述支撑轴连接的固定板,所述支撑轴上设置有用于与各所述固定板贴合的轴肩,所述卷筒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各所述固定板贴合的限位面。进一步地,所述压板底部设置用于对线材进行容置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支撑座包括座体、轴承、闷盖和通盖;其中,所述轴承固定于所述支撑轴一端,且通过轴肩和螺母进行固定,所述轴承卡设于位于所述座体上的腔体内,且所述闷盖和通盖对所述腔体的两端进行密封,以形成用于对所述轴承进行润滑的密闭空间;所述闷盖上设置有油杯。进一步地,所述闷盖的边缘处设置有沿所述支撑轴轴线设置的凸沿,所述凸沿外侧设置有环状凸起,所述腔体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环状凸起进行容置的环状凹槽,所述闷盖通过所述环状凸起和环状凹槽的配合实现固定。进一步地,所述通盖的边缘处设置有沿所述支撑轴轴线设置的凸沿,所述凸沿外侧设置有环状凸起,所述腔体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环状凸起进行容置的环状凹槽,所述通盖通过所述环状凸起和环状凹槽的配合实现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动力传输部包括卷筒联轴器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卷筒与所述卷筒联轴器;其中,所述卷筒联轴器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支撑轴的轴线垂直的定位凸沿,所述定位凸沿的边缘包括环形结构去除部分材料后而形成的由弧面结构和平面结构组成的外轮廓,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轮廓等轮廓的定位槽,通过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凸沿的连接实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卷筒联轴器的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支撑部对卷筒进行稳定可靠的支撑,而通过卷筒联轴器进行动力的稳定传输,同时通过压紧装置对电缆端部进行稳定的固定,从而保证了整个双向卷筒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其中,为了使得支撑更加稳定,通过两块平行设置的固定板对支撑轴进行固定,避免了卷筒和支撑轴发生不同轴的情况而给使用过程带来危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双向卷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减速器与双向卷筒装置连接的简易示意图;图3为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卷筒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闷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支撑部;11、旋转支撑座;111、座体;112、轴承;113、闷盖;114、通盖;115、油杯;116、环状凸起;12、支撑轴、2、动力传输部;21、卷筒联轴器;211、定位凸沿;212、弧面结构;213、平面结构;22、连接板;3、卷筒;31、螺旋凹槽;32、固定板;4、减速器;5、压紧装置;51、压板;52、压紧螺栓;53、止动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6所示,一种双向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1、动力传输部2和卷筒3;所述动力传输部2设置于所述卷筒3一端,用于与减速器4连接,带动所述卷筒3转动;所述支撑部1设置于所述卷筒3的另一端,用于对所述卷筒3进行支撑;其中,所述卷筒3外壁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双向的螺旋凹槽31,用于线材的绕卷,保证线材并列的均匀性,从而保证两侧螺旋凹槽31放线长度的一致性。其中,所述螺旋凹槽31内设置有压紧装置5,用于所述线材端部的固定,其中,所述压紧装置5包括压板51、压紧螺栓52和止动垫圈53;所述压紧螺栓52贯穿所述压板51,且旋入所述卷筒3内,所述止动垫圈53设置于所述压紧螺栓52的螺母与所述压板51之间,放置于所述螺旋凹槽31内的线材端部通过所述压板51压紧;所述支撑部1包括旋转支撑座11和支撑轴12,所述支撑轴12的一端与所述卷筒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12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支撑座11转动连接,其中,所述卷筒3一端至少平行设置有两块用于与所述支撑轴12连接的固定板32,所述支撑轴12上设置有用于与各所述固定板32贴合的轴肩,所述卷筒3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各所述固定板32贴合的限位面。本技术中,通过支撑部1对卷筒3进行稳定可靠的支撑,而通过卷筒联轴器21进行动力的稳定传输,同时通过压紧装置5对电缆端部进行稳定的固定,从而保证了整个双向卷筒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其中,为了使得支撑更加稳定,通过两块平行设置的固定板32对支撑轴进行固定,避免了卷筒3和支撑轴12发生不同轴的情况而给使用过程带来危险。其中,为了避免对电缆的端部造成挤压损伤,所述压板51底部设置用于对线材进行容置的凹槽,从而在保证挤压力的同时使得电缆周向受力均匀。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所述旋转支撑座11包括座体111、轴承112、闷盖113和通盖114;其中,所述轴承112固定于所述支撑轴12一端,且通过轴肩和螺母进行固定,所述轴承112卡设于位于所述座体111上的腔体内,且所述闷盖113和通盖114对所述腔体的两端进行密封,以形成用于对所述轴承112进行润滑的密闭空间;所述闷盖113上设置有油杯115,通过油杯115定期的进行润滑油的补给,可保证轴承的顺滑型,从而保证电缆放卷的可靠性和平稳性。为了快速的实现闷盖113的固定,所述闷盖113的边缘处设置有沿所述支撑轴12轴线设置的凸沿,所述凸沿外侧设置有环状凸起116,所述腔体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环状凸起116进行容置的环状凹槽,所述闷盖113通过所述环状凸起116和环状凹槽的配合实现固定,在使用的过程中,只需在腔体内壁上设置对环状凸沿116进行导向的坡面,或者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1)、动力传输部(2)和卷筒(3);所述动力传输部(2)设置于所述卷筒(3)一端,用于与减速器(4)连接,带动所述卷筒(3)转动;所述支撑部(1)设置于所述卷筒(3)的另一端,用于对所述卷筒(3)进行支撑;其中,所述卷筒(3)外壁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双向的螺旋凹槽(31),用于线材的绕卷,其中,所述螺旋凹槽(31)内设置有压紧装置(5),用于所述线材端部的固定,其中,所述压紧装置(5)包括压板(51)、压紧螺栓(52)和止动垫圈(53);所述压紧螺栓(52)贯穿所述压板(51),且旋入所述卷筒(3)内,所述止动垫圈(53)设置于所述压紧螺栓(52)的螺母与所述压板(51)之间,放置于所述螺旋凹槽(31)内的线材端部通过所述压板(51)压紧;所述支撑部(1)包括旋转支撑座(11)和支撑轴(12),所述支撑轴(12)的一端与所述卷筒(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12)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支撑座(11)转动连接,其中,所述卷筒(3)一端至少平行设置有两块用于与所述支撑轴(12)连接的固定板(32),所述支撑轴(12)上设置有用于与各所述固定板(32)贴合的轴肩,所述卷筒(3)上设置有用于与各所述固定板(32)贴合的限位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1)、动力传输部(2)和卷筒(3);所述动力传输部(2)设置于所述卷筒(3)一端,用于与减速器(4)连接,带动所述卷筒(3)转动;所述支撑部(1)设置于所述卷筒(3)的另一端,用于对所述卷筒(3)进行支撑;其中,所述卷筒(3)外壁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双向的螺旋凹槽(31),用于线材的绕卷,其中,所述螺旋凹槽(31)内设置有压紧装置(5),用于所述线材端部的固定,其中,所述压紧装置(5)包括压板(51)、压紧螺栓(52)和止动垫圈(53);所述压紧螺栓(52)贯穿所述压板(51),且旋入所述卷筒(3)内,所述止动垫圈(53)设置于所述压紧螺栓(52)的螺母与所述压板(51)之间,放置于所述螺旋凹槽(31)内的线材端部通过所述压板(51)压紧;所述支撑部(1)包括旋转支撑座(11)和支撑轴(12),所述支撑轴(12)的一端与所述卷筒(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12)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支撑座(11)转动连接,其中,所述卷筒(3)一端至少平行设置有两块用于与所述支撑轴(12)连接的固定板(32),所述支撑轴(12)上设置有用于与各所述固定板(32)贴合的轴肩,所述卷筒(3)上设置有用于与各所述固定板(32)贴合的限位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1)底部设置用于对线材进行容置的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撑座(11)包括座体(111)、轴承(112)、闷盖(113)和通盖(114);其中,所述轴承(112)固定于所述支撑轴(12)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桂萍陈平强余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赛诺常矿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