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焊机壳体生产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1474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焊机壳体生产的模具,其包括:上模、下模以及上模和下模之间的第一行位机构、第二行位机构以及第三行位机构;上模具有上模芯,上模芯具有适于焊机壳体成型的凹模,上模具上还具有位于上模芯一侧的铲基以及位于铲基上的远离凹模设置的斜导柱,下模具有下模芯,下模芯具有适于焊机壳体成型的凸模,第一行位机构位于凸模的一侧,其包括第一行位块,第一行位块与铲基对应设置,且第一行位块上开设有收容斜导柱的导孔,第二行位机构位于凸模的另一侧,其包括第二行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焊机壳体生产的模具能够实现焊机壳体的一体化成型,其提高了焊机壳体的成型效率,且有利于减少成型过程中的废料。

A kind of die for welding machine shell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焊机壳体生产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焊机壳体生产的模具。
技术介绍
点焊机系采用双面双点过流焊接的原理,工作时两个电极加压工件使两层金属在两电极的压力下形成一定的接触电阻,而焊接电流从一电极流经另一电极时在两接触电阻点形成瞬间的热熔接,且焊接电流瞬间从另一电极沿两工件流至此电极形成回路,并且不会伤及被焊工件的内部结构。现有的点焊机壳体由多块壳板组装而成,对于其中任一块壳体而言,其为一种组合件,其需要通过多步组装成型,效率较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焊机壳体生产的模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焊机壳体生产的模具,其包括:上模、下模以及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的第一行位机构、第二行位机构以及第三行位机构;所述上模具有上模芯,所述上模芯具有适于焊机壳体成型的凹模,所述上模具上还具有位于所述上模芯一侧的铲基以及位于所述铲基上的远离所述凹模设置的斜导柱,所述下模具有下模芯,所述下模芯具有适于焊机壳体成型的凸模,所述第一行位机构位于所述凸模的一侧,其包括第一行位块,所述第一行位块与所述铲基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行位块上开设有收容所述斜导柱的导孔,所述第二行位机构位于所述凸模的另一侧,其包括第二行位块,所述第二行位块由油缸驱动,朝向或者远离凸模进行运动,所述第三行位机构位于所述凸模的一端,其包括第三行位块,所述第三行位块由气缸驱动,朝向或者远离凸模进行运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铲基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铲基为一组,其余两个铲基为另一组,两组铲基左右对称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行位块的两侧还设置有起到限位作用的行位压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缸和气缸通过各自的固定板固定于所述下模的侧面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芯的下方还设置有脱模杆,所述下模芯上对应设置有供所述脱模杆伸出的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脱模杆安装于位于所述下模芯下方的固定推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还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上的导向柱以及设置于所述上模上的与所述导向柱相对应的导向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用于焊机壳体生产的模具能够实现焊机壳体的一体化成型,其提高了焊机壳体的成型效率,且有利于减少成型过程中的废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焊机壳体生产的模具中上模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用于焊机壳体生产的模具中下模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用于焊机壳体生产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的第一行位机构、第二行位机构以及第三行位机构。其中,所述上模具有上模芯,所述上模芯具有适于焊机壳体成型的凹模,所述上模具上还具有位于所述上模芯一侧的铲基以及位于所述铲基上的远离所述凹模设置的斜导柱,所述下模具有下模芯,所述下模芯具有适于焊机壳体成型的凸模,所述第一行位机构位于所述凸模的一侧,其包括第一行位块,所述第一行位块与所述铲基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行位块上开设有收容所述斜导柱的导孔,所述第二行位机构位于所述凸模的另一侧,其包括第二行位块,所述第二行位块由油缸驱动,朝向或者远离凸模进行运动,所述第三行位机构位于所述凸模的一端,其包括第三行位块,所述第三行位块由气缸驱动,朝向或者远离凸模进行运动。下面结合一具体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用于焊机壳体生产的模具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用于焊机壳体生产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的第一行位机构、第二行位机构以及第三行位机构。所述上模具有上模芯1,所述上模芯1具有适于焊机壳体成型的凹模2,所述上模具上还具有位于所述上模芯1一侧的铲基3以及位于所述铲基3上的远离所述凹模2设置的斜导柱4。所述下模具有下模芯5,所述下模芯5具有适于焊机壳体成型的凸模6,所述第一行位机构位于所述凸模6的一侧,其包括第一行位块7,所述第一行位块7与所述铲基3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行位块7上开设有收容所述斜导柱4的导孔。所述第二行位机构位于所述凸模6的另一侧,其包括第二行位块8,所述第二行位块8由油缸9驱动,朝向或者远离凸模6进行运动,所述第三行位机构位于所述凸模6的一端,其包括第三行位块10,所述第三行位块10由气缸11驱动,朝向或者远离凸模6进行运动。进一步地,所述铲基3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铲基3为一组,其余两个铲基3为另一组,两组铲基3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行位块7的两侧还设置有起到限位作用的行位压条12。所述油缸9和气缸11通过各自的固定板固定于所述下模的侧面上。此外,所述下模芯5的下方还设置有脱模杆13,所述下模芯5上对应设置有供所述脱模杆13伸出的通孔。所述脱模杆13安装于位于所述下模芯5下方的固定推板上。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还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上的导向柱14以及设置于所述上模上的与所述导向柱14相对应的导向孔15。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用于焊机壳体生产的模具能够实现焊机壳体的一体化成型,其提高了焊机壳体的成型效率,且有利于减少成型过程中的废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焊机壳体生产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的第一行位机构、第二行位机构以及第三行位机构;所述上模具有上模芯,所述上模芯具有适于焊机壳体成型的凹模,所述上模具上还具有位于所述上模芯一侧的铲基以及位于所述铲基上的远离所述凹模设置的斜导柱,所述下模具有下模芯,所述下模芯具有适于焊机壳体成型的凸模,所述第一行位机构位于所述凸模的一侧,其包括第一行位块,所述第一行位块与所述铲基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行位块上开设有收容所述斜导柱的导孔,所述第二行位机构位于所述凸模的另一侧,其包括第二行位块,所述第二行位块由油缸驱动,朝向或者远离凸模进行运动,所述第三行位机构位于所述凸模的一端,其包括第三行位块,所述第三行位块由气缸驱动,朝向或者远离凸模进行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焊机壳体生产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以及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的第一行位机构、第二行位机构以及第三行位机构;所述上模具有上模芯,所述上模芯具有适于焊机壳体成型的凹模,所述上模具上还具有位于所述上模芯一侧的铲基以及位于所述铲基上的远离所述凹模设置的斜导柱,所述下模具有下模芯,所述下模芯具有适于焊机壳体成型的凸模,所述第一行位机构位于所述凸模的一侧,其包括第一行位块,所述第一行位块与所述铲基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行位块上开设有收容所述斜导柱的导孔,所述第二行位机构位于所述凸模的另一侧,其包括第二行位块,所述第二行位块由油缸驱动,朝向或者远离凸模进行运动,所述第三行位机构位于所述凸模的一端,其包括第三行位块,所述第三行位块由气缸驱动,朝向或者远离凸模进行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焊机壳体生产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国方高居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明创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