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复合酶微胶囊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0523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0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复合酶微胶囊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将单体Ⅰ和单体Ⅱ依次加入到油相环己烷中,冷凝回流至完全溶解;溶解完成后溶液自然降温至60℃,缓慢加入芯材酶粉;将包埋后的酶进行沉降,分层后将上层清液去除;在下层沉降物中加入清洗溶剂,进行第一次清洗和第二次清洗,得到最终沉降物;将最终沉降物过滤去除其中残余的粘性单体,得到微胶囊产品,风干后将侧装袋。本发明专利技术方便快捷、价格低廉,解决了酶制剂自身的储存稳定性和与物质共存的稳定性。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a kind of microcapsule of bio complex enzy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复合酶微胶囊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酶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复合酶微胶囊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家用洗涤剂生产技术也得到了飞跃式地发展。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自身和家庭卫生健康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洗涤和清洁用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在粉状洗涤剂配方技术和市场不断发展的同时,液体洗涤剂因其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势迅速发展,并且有超越甚至替代粉状洗涤剂的趋势。目前,洗涤剂产品中使用的大部分表面活性剂原料主要来源于石油,如何减少石油基表面活性剂在洗涤剂配方中的使用量是全球洗涤剂行业需要共同面临的课题。酶制剂在洗涤剂中的成功应用为洗涤剂行业解决石油危机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酶制剂的应用不仅能减少表面活性剂用量,而且可以在保证洗涤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且可降低洗涤温度,节约能源,同时也缓解了磷酸盐富营养带来的环境问题,但是,酶作为一种生物制剂,很容易受到温度、pH值和其他化学物质的影响而失活,如何解决酶制剂在配方中的稳定性成为加酶洗涤剂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对于洗衣粉而言,已经通过包裹造粒等技术解决了酶制剂的稳定性,但液体洗涤剂因配方体系含有大量水,酶制剂分子在体系中直接接触水、表面活性剂以及其他洗涤助剂,所以很容易失去活性,鉴于此,有必要研究一种生物复合酶微胶囊的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复合酶微胶囊的生产工艺,方便快捷、价格低廉,解决了酶制剂自身的储存稳定性和与物质共存的稳定性。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复合酶微胶囊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将单体Ⅰ和单体Ⅱ依次加入到油相环己烷中,冷凝回流至完全溶解;S2、溶解完成后溶液自然降温至60℃,缓慢加入芯材酶粉,持续搅拌一段时间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实现包埋;S3、包埋完成后,将包埋后的酶进行沉降,分层后将上层清液去除,得到下层沉降物;S4、在下层沉降物中加入清洗溶剂,持续搅拌一段时间,进行第一次清洗,清洗完成后沉降去除上层清液;再加入清洗溶剂进行第二次清洗,持续搅拌一段时间,完成后再次沉降去除上层清液,得到最终沉降物;S5、将最终沉降物过滤去除其中残余的粘性单体,得到微胶囊产品,风干后将侧装袋。优选地,前述步骤S1中,单体Ⅰ为乙基纤维素,单体Ⅱ为聚乙烯。再优选地,前述步骤S1中,单体Ⅰ和单体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和0.8%。更优选地,前述步骤S1中,冷凝回流的加热温度为80℃。进一步优选地,前述步骤S2中,芯壁比为1:2。具体地,前述步骤S2中,搅拌速度为10000r/min,搅拌时间为1h。优选地,前述步骤S4中,清洗溶剂为环己烷。再优选地,前述步骤S4中,第一次清洗和第二次清洗的搅拌速度均为10000r/min,搅拌时间均为5min。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生物复合酶微胶囊的生产工艺方便快捷、价格低廉,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生产出酶制剂的微胶囊化产品,且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解决了酶制剂自身的储存稳定性和与物质共存的稳定性;用该法生产的复合酶微胶囊不仅可应用于洗涤剂/粉与工业洗涤,也可应用于食品、造纸、制革、纺织印染、化妆品、牙膏、废水处理等行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实施例一种生物复合酶微胶囊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将质量分数为4%的单体Ⅰ乙基纤维素和0.8%单体Ⅱ聚乙烯依次加入到油相环己烷中,冷凝回流80℃至完全溶解;S2、溶解完成后溶液自然降温至60℃,缓慢加入芯材酶粉,芯壁比为1:2,持续搅拌,搅拌速度为10000r/min,搅拌时间为1h,自然冷却至室温,实现包埋;S3、包埋完成后,将包埋后的酶进行沉降,分层后将上层清液去除,得到下层沉降物;S4、在下层沉降物中加入环己烷,持续搅拌,搅拌速度为10000r/min,搅拌时间为5min,进行第一次清洗,清洗完成后沉降去除上层清液;再加入环己烷进行第二次清洗,持续搅拌,搅拌速度为10000r/min,搅拌时间为5min,完成后再次沉降去除上层清液,得到最终沉降物;S5、将最终沉降物过滤去除其中残余的粘性单体,得到微胶囊产品,风干后将侧装袋。性能检测试验对实施例中制得的微胶囊产品做性能检测,具体结果如下表:由此可知,本专利技术中生产的酶微胶囊产品解决了酶制剂自身的储存稳定性和与物质共存的稳定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复合酶微胶囊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将单体Ⅰ和单体Ⅱ依次加入到油相环己烷中,冷凝回流至完全溶解;S2、溶解完成后溶液自然降温至60℃,缓慢加入芯材酶粉,持续搅拌一段时间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实现包埋;S3、包埋完成后,将包埋后的酶进行沉降,分层后将上层清液去除,得到下层沉降物;S4、在下层沉降物中加入清洗溶剂,持续搅拌一段时间,进行第一次清洗,清洗完成后沉降去除上层清液;再加入清洗溶剂进行第二次清洗,持续搅拌一段时间,完成后再次沉降去除上层清液,得到最终沉降物;S5、将最终沉降物过滤去除其中残余的粘性单体,得到微胶囊产品,风干后将侧装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复合酶微胶囊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将单体Ⅰ和单体Ⅱ依次加入到油相环己烷中,冷凝回流至完全溶解;S2、溶解完成后溶液自然降温至60℃,缓慢加入芯材酶粉,持续搅拌一段时间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实现包埋;S3、包埋完成后,将包埋后的酶进行沉降,分层后将上层清液去除,得到下层沉降物;S4、在下层沉降物中加入清洗溶剂,持续搅拌一段时间,进行第一次清洗,清洗完成后沉降去除上层清液;再加入清洗溶剂进行第二次清洗,持续搅拌一段时间,完成后再次沉降去除上层清液,得到最终沉降物;S5、将最终沉降物过滤去除其中残余的粘性单体,得到微胶囊产品,风干后将侧装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复合酶微胶囊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单体Ⅰ为乙基纤维素,所述单体Ⅱ为聚乙烯。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仁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永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