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阿林专利>正文

惯性转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965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惯性转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惯性转动装置,包括一个底座1,底座上部以一轴2支撑嵌固有一链轮3,底座上还连接固定一垂直延伸的固定架4,固定架上部以轴5支撑另一链轮6;链条11连接二链轮,其上等间距设有多个支架12,支架外端设有一水槽13;支架内端二侧设有凸销14、15,通过支架连接链板16与链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链轮两侧力矩不同产生的旋转力矩使链轮、链条转动。便可向水槽注入水,用于提供动力。(*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惯性转动装置。按传统的转动装置,皆需利用水利、风力、电力或热力等为能量来驱动,而无法完全利用惯性来转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惯性转动装置,其系利用链轮外所配合的链条上枢设支架角度(力矩)的变化,使链轮一侧的力矩大于另一侧的力矩,利用其惯性来驱动链轮长时间转动。现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参见图1和图2,系本专利技术的平面视图,本专利技术的惯性转动装置,包括有一底座1,底座上部以一轴2支撑嵌固有一链轮3,底座上还连接固定一垂直延伸的固定架4,固定架上部以轴5支撑另一链轮6,固定架上并开有一垂直的滑槽7,轴5可在滑槽7内上下滑动;转动链轮6下方一手轮8(如图2所示),转动手轮时,以螺杆9、螺孔座10的螺纹作用推动链轮6作上下调整,以适度的调整链条11的松紧度。参见图3及图4,分别为本专利技术支架与链条连接部分的立体分解视图及立体组合视图。链条11连接二链轮3、6,其上等距间隔枢设有多数组支架12,该支架12为一可伸缩调整长度的长条结构,每一支架12外端可设置有一水槽13或加重物负荷,支架12内端二侧设有凸销14、15。链条11包括有数组支架连接链板16、内侧链板17、18、外侧链板19、销20、21、22、23、滚子24、25、26、27及轴承28、29等组成,支架连接链板16;内侧链板17、18、外侧链板19间分别以销20、21、22、23等连接(因该链条各组链节皆为相同的结构,故仅以一组链节为例说明),每一销20、21、22、23上,于链板间分别设置有滚子24、25、26、27,支架连接链板16的销14上并套持有一扭转弹簧30,用以顶撑支架12,以提供支架12张开时缓冲的作用,并于支架连接链板16所配合的销20、21二端设置有轴承28、29,轴承28、29配合于一侧呈“ㄇ”型的滑轨31内,滑轨31为固定于底座1的固定体,轴承28、29限制于滑轨31内移动,可避免链条11挠性产生的弯曲、晃动,且轴承28、29可使链条11滑移时较平稳顺畅,支架12以凸销4配合于二支架连链板16的圆孔32上,以使支架12与链条11枢纽结合,且可借支架12上另一凸销15顶持于链板16底端一凹槽33内,使支架12能呈水平状展开。当支架12转至链轮3、6图式中右侧时,支架因重力而自行张开,并因凸销15的顶持于链条11的凹槽33而略呈一近水平状,因支架夹架的长度可使支架12以内端为支点产生一力矩,该支架12可因应需要于右端(外端)加重物负荷(如加设铁块等)或水槽13,以使产生的力矩更为增加,当各支架12运转至链轮3、6左侧,因重力自然下垂重迭,如此支架12产生的力矩减至最小,由于链轮3、6右侧各支架12的力臂远大于左侧,因此右侧的力矩大于左侧,链条11即因左、右侧力矩的不平衡而产生一旋转力矩(顺时针方向),使链轮自动转动,链轮3轴心连接的轴2为一输出轴,可连接至变速箱或供直接输出使用。本专利技术可利用支架12长度的增加及链轮6高度的增加来控制出动力的增加,且水槽13内可注入水,以增大产生的力矩,提供更巨大的输出动力,其水槽13内注入的水,仅需以小量的电力(约20%)抽送,即可产生庞大的动力输出,再者,水槽13亦可配合加大,利用力矩产生动力,以提供更大的输出动力。本专利技术在配合水槽13使用时,仅需于设置位置前方,挖设一水池,利用水泵抽送水注入至水槽13内,即可使链轮转动,以输出动力,且水槽13内的水在支架12垂下后亦会自动倒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惯性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有一个底座1,底座上部以一轴2支撑嵌固有一链轮3,底座上还连接固定一垂直延伸的固定架4,固定架上部以轴5支撑另一链轮6;链条11连接二链轮,其上等间距设有多个支架12,支架外端设有一水槽13;支架内端二侧设有凸销14、15,通过支架连接链板16与链条连接。其中二链轮中的上方链轮6,以一螺杆手轮方式调整其高度。其中连接链条的支架连接链板16的凸销14上套有扭转弹簧30。其中支架连接链板16所配合的销20、21两端设有轴承28、29,轴承配合于一侧呈“ㄇ”型的滑轨内。其中链轮、链条等装置,可多组共同设置一个输出轴。其中的链轮可多组设置一个输出轴。本专利技术利用产生力矩的不同,而使链轮3、6、链条11转动,完全不需使用任何的能源,依靠惯性可以自由转动,更可配合水槽的注入水,提供更大的动力输出。另在输出的轴2上可设有刹车装置,以利于停机。再者,本专利技术的链轮、链条亦可以转轮形式取代之,其系以一圆型转轮(图中未示)外缘等距间隔枢设支架者。本专利技术亦可同时多组装设于同一轴(如图5所示),以提供更大输出的动力,本专利技术用途非常广泛,举凡如发电机等各种需要转动的装置,皆可应用,且因本专利技术构造简单,故障率极低,维修亦非常方便,更具有实用性。以上的装置,可不需消耗能源即可驱动,能广泛的运用于各种需转动的机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视图(局部剖视);图3为本专利技术支架与链条连接部分的立体分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支架与链条连接部分的立体组合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多组连接使用的立体示意图。图式中的参照号数1-底座 2-轴 3-链轮 4-固定架5-轴 6-链轮 7-滑槽 8-手轮9-螺杆 10-螺孔座 11-链条 12-支架13-水槽 14-凸销 15-凸销16-支架连接链板 17-内侧链板18-内侧链板 19-外侧链板20-销 21-销 22-销 23-销24-滚子 25-滚子 26-滚子 27-滚子28-轴承 29-轴承 30-扭转弹簧 31-滑轨32-圆孔 33-凹槽权利要求1.一种惯性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有一个底座1,底座上部以一轴2支撑嵌固有一链轮3,底座上还连接固定一垂直延伸的固定架4,固定架上部以轴5支撑另一链轮6;链条11连接二链轮,其上等间距设有多个支架12,支架外端设有一水槽13;支架内端二侧设有凸销14、15,通过支架连接链板16与链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二链轮中的上方链轮6,以一螺杆手轮方式调整其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链条的支架连接链板16的凸销14上套有扭转弹簧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连接链板16所配合的销20、21两端设有轴承28、29,轴承配合于一侧呈“ㄇ”型的滑轨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链轮、链条装置,可多组共同设置一个输出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轮可多组设置一个输出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出的轴2上可设一刹车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链轮、链条亦可以转轮形式取代,以一圆型转轮外缘等间距枢设支架。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惯性转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惯性转动装置,包括一个底座1,底座上部以一轴2支撑嵌固有一链轮3,底座上还连接固定一垂直延伸的固定架4,固定架上部以轴5支撑另一链轮6;链条11连接二链轮,其上等间距设有多个支架12,支架外端设有一水槽13;支架内端二侧设有凸销14、15,通过支架连接链板16与链条连接。本专利技术利用链轮两侧力矩不同产生的旋转力矩使链轮、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惯性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有一个底座1,底座上部以一轴2支撑嵌固有一链轮3,底座上还连接固定一垂直延伸的固定架4,固定架上部以轴5支撑另一链轮6;链条11连接二链轮,其上等间距设有多个支架12,支架外端设有一水槽13;支架内端二侧设有凸销14、15,通过支架连接链板16与链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阿林
申请(专利权)人:欧阿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