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建堂专利>正文

多功能自动无级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9601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自动无级变速器,输入轴上铰装有可调倾斜角的圆斜盘及随斜盘的转动而往复移动的摆杆、连杆,连杆推动装在输出轴上的超越离合器,从而输出转速。改变斜盘倾角,即可改变速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自动无级或他动无级变速及减速。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寿命长,成本低,机械效率高,可以广泛应用在与热机、电动机匹配的器械上。(*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变速器,特别是以热机为动力的自动无级变速器,以电动机为动力的他动无级或有级变速器。公知的以热机为动力的自动无级变速器中较为理想的是液力机械式,由增速装置、液力偶合器或变矩器、齿轮变速箱及液压元件等组成。它传动效率低、燃油经济性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等缺点,限制其广泛应用。公知的以电动机为动力的无级变速器中应用较多的是摩擦式机械无级变速器,由摩擦轮与摩擦元件等组成。它传动效率低,寿命短,也不宜广泛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效率高,功能齐全,能够普通应用于各种需要变速的器械上的变速器。在本专利技术中,输入轴(1)上铰装有圆形斜盘(2),斜盘(2)的外圆上固装有双向止推轴承(3),轴承(3)的外圈上固有若干根径向摆杆,其中有专用来导向的摆杆一端部在固定的导向槽(5)中滑动,摆杆上装有类似关节轴承的轴承(9),轴承(9)上铰装有连杆(6),连杆的另一端铰装在双向可控超越离合器(7)或(12)上,调速器(8)与输入轴(1)联接,输入轴(1)的内孔中装有调速轴(14)或(16),双向可控超越离合器(7)或(12)装在输出轴(10)或(11)上。自输入轴(1)传人的转动,通过斜盘(2)、摆杆(4)带动连杆(6)往复移动,从而推动离合器(7)或(12)作脉冲转动,单个或若干个离合器的交替摆动,推动输出轴(10)或(11)作高频脉冲转动。改变斜盘倾角即可改变速比,从而达到变速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为机械式自动无级变速技术,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且精度要求不高,因而降低了制造成本,使用维修简便,由于传动链短,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机械效率,实现节能。本专利技术用于汽车其特点是1、集“离合器、变速器、减速器、差速器”四位为一体。2、集“离合器、变速器、减速器”三位为一体。本专利技术用于汽车,可使汽车具有以下优点1、发动机始终在最佳油耗区工作,车速从0~最高速,根据工况全部自动无级变速,自动空档,自动滑行,随意制动缓行。2、扭矩大(理论扭矩为无限大)。3、汽车转弯半径小(理论转弯半径为0)。4、汽车紧急制动时滑行距离小(约为现有距离的1/2)。5、燃料节约率在20%以上。6、平均车速提高10%以上,发动机寿命增加47%,驱动桥寿命增加93%。7、零件总数,总重量约为现有技术综合件成本的10%~50%。本专利技术有以下附1是集离合器、变速器、减速器、差速器四位一体式的多功能自动无级变速器示意图。其中(1)输入轴、(2)斜盘、(3)双向止推轴承、(4)摆杆、(5)导向槽、(6)连杆、(7)双向可控超越离合器、(8)调速器、(9)关节轴承(10)、输出轴(a)及(b)下坡缓行器。β-斜盘倾斜角。图2是集离合器、变速器、减速器三位一体式自动无级变速器示意图,其中(11)高频脉冲输出轴。图3是与附图说明图1功能相同的四位一体式自动无级变速器示意图,区别在于其中(12)为复合式双向可控超越离合器,使输出轴(10)的脉冲数提高一倍。图4为偏心调速轴结构示意图,其中(13)是与斜盘(2)为一体的圆弧体,(14)偏心调速轴、(15)平底顶销、(0)斜盘中心与输入轴中心线交接交汇点、(01)顶销中心连线与输入轴中心线交汇点、(e)偏心轴偏心距、(H)销轴与顶销两平面间距离。图5是双面锯齿式调速轴结构示意图,其中(16)双面锯齿式调速轴(17)斜面式顶销。图6是偏心式调速轴的调速器结构示意图。其中(18)复位弹簧(19)齿条导向用的导杆或导槽、(20)与齿条(22)一体的离心飞块。(21)与偏心式调速轴(14)一体的齿轮、(22)齿条、(23)调速盘。图7为双面锯齿式调速轴的调速器示意图。其中(24)中心为内螺纹与双面锯齿调速轴一体的轴端螺杆(25)旋合的齿轮。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动力输入轴(1)上对称铰装两个斜盘(2),斜盘(2)外圆上套装双向止推轴承(3),轴承(3)外圈上固装有两根对称的摆杆(4),专用来导向的摆杆(4)的末端插入与箱体一体的导向槽(5),关节轴承(9)套装在摆杆(4)上,轴承(9)上套装有连杆(6),连杆(6)的另一端套装在双向可控超越离合器(7)上。工作时发动机与输入轴(1)直联同步,带动斜盘(2)转动,由于双向止推轴承(3)的原因。在斜盘倾角β大于0的情况下,摆杆(4)只在导槽(5)中作2β角的摆动,由于离合器(7)是双向可控的,在一个方向上仍是单向超越离合器,于是通过连杆(6)便带动超越离合器(7)作单向的2β′角的脉冲转动,脉冲数等于发动机转数,频率较高,这样输出轴(10)受系统质量惯性力的作用,也就连续脉冲旋转。斜盘倾角β愈大,每次作用的结果使离合器(7)脉冲的作用角2β′也就愈大,输出轴(10)脉冲转速也就愈高,改变斜盘(2)的倾角β角,也就改变了输出轴(10)的转速。β角等于0时,输出轴转速就不受发动机的作用,也就等于0。斜盘(2)的倾角β角的大小是由调速器(8)来决定。图4为偏心调速轴结构示意图,图6为与图4相配套的离心调速器结构示意图。图(4)中,输入轴(1)的内孔装有偏心调速轴(14),在距斜盘(2)与输入轴(1)铰接中心0相距H处,即偏心圆轴颈的两侧装有平底顶销(15),顶销(15)的外露两端装在和斜盘(2)一体的圆弧体(13)内,两顶销的长度+偏心圆直径等于圆弧体(13)的内直径,偏心轴(14)的转动,即带动两个顶销(15)联动一伸一缩,由于有力臂H的存在,顶销(15)的联动伸缩,可使斜盘倾角β角随之改变。偏心调速轴(14)的转动是由调速器(8)来控制的。图6中的调速盘(23)与输入轴(1)的后端固联,导杆或导槽(19)与盘(23)固联,齿条(22)装在导杆或导槽(19)上,齿条(22)与偏心轴(14)一体的齿轮(21)相啮合,齿条(22)一端的飞块(20)又与齿条(22)为一体,这样当输入轴(1)与调速盘(23)一起转动时,飞块(2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着导向杆或槽(19)向外滑移,装在齿条一侧的弹簧(18)受到压缩,当离心力及各种阻力与弹簧平衡时,齿轮(21)即偏心轴(14)便转至一定位置,也即斜盘倾角β为一定值,当输入轴(1)即调速盘(23)转速升高或降低时,离心力与弹簧(19)的弹力均发生变化,建立新的平衡,斜盘倾角β角亦随之增大或减小,输入轴(1)转速的高低,简略地说取决于油门的大小,这样控制油门的大小就控制了输出轴转速的高低。本专利技术中,用于调速的装置方案有两套,一是前述的图4与图6为一套的转动偏心轴调速法。二是图5与图7为一套的轴向移动双面锯齿轴调速法,双面锯齿轴(16)的轴向移动是靠图7中齿条带动齿轮(24)转动,齿轮(24)中心内螺纹的旋转,驱动与轴(16)一体的螺杆(25)来完成。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点是保证发动机始终在最佳油耗区工作,即发动机的最佳油耗区起点转速为n1,把弹簧(18)的预紧弹力调至与n1转速下齿条(22)及飞块(20)的离心力相等,这样发动机转速在低于n1的转速下转动,齿条(22)不会带动偏心轴(14)转动,或锯齿轴(16)作轴向移动,斜盘倾角β=0。也即发动机在空转,输出轴(10)或(11)不动。只有当发动机转速高于n1后,发动机才对输出轴(10)或(11)输出功。对以热机为动力的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自动无级变速器,由输入轴(1),双向可控超越离合器(7)或(12),输出轴(10)或(11),调速器(8)等组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是输入轴(1)上铰装有圆斜盘(2),斜盘(2)的外圆上装有双向止推轴承(3),轴承(3)外圈上固装有若干根摆杆(4),其端部或专用作导向的摆杆在导向槽(5)中滑动,摆杆(4)上套装有类似关节轴承的轴承(9),轴承(9)上铰装有连杆(6),连杆(6)的另一端铰装在双向可控超越离合器(7)或(12)上,调速器(8)与输入轴(1)固联,输入轴(1)的中心内孔中装有调速轴(14)或(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堂
申请(专利权)人:刘建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