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在连专利>正文

自行车双向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9094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自行车双向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使得自行车在踏板正向旋转力和反向旋转力的作用下均能前行,而使用者不需操纵任何操作杆装置。该驱动装置结构简单、部件数量较少,并使得后轮10能够沿反向旋转,从而可以将自行车倒行。该驱动装置组装为一个单一的总成结构,它既可以装在后轮轴毂11上,也可以装在踏板轴21上,因此使用者可以容易地维修或更换该驱动装置,并可提高制造这种装置时的工作效率。在固定轴17的每个端部处分别成形有两个月牙形止动块18,从而有效地防止后轮叉架1上的轴固定叉被意外打开。(*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双向自行车,这种自行车在受到一个脚踏板上的正向旋转力和反向旋转力的作用时均能在地面上前进,具体地讲,涉及这种自行车的双向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来说,众所周知,用于休闲运动、短距离行进等的普通自行车上装有一个管式车架,车架上带有一个车座和一个车把。在这种自行车上,前后车轮分别通过轴和轴承而装在车架前后两端的叉架上并可旋转。车架上还装有一个单向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含两个链轮一个大直径的驱动链轮和一个小直径的棘爪链轮。驱动链轮上有一个轴,在该轴的两端装有两个踏板,该轴安装在车架上的一个固定衬套内并可旋转。棘爪链轮由车架支撑着位于后轮中心并通过一条环形链条而连接着驱动链轮。棘爪链轮上装有一个棘轮机构即一个单向离合器,以将驱动链轮的正向旋转力传递到后轮轴上。也就是说,使用者可以坐在车座上并用双手握住车把,再踩动踏板以正向旋转驱动链轮,通过链条可将驱动链轮上的正向旋转力传递到棘爪链轮上,并因此传递到后轮上,从而转动后轮并使自行车在地面上前进。然而,当驱动链轮反向旋转时,棘爪链轮的单向离合器不会将驱动链轮上的反向旋转力传递到后轮上,但棘爪链轮可以空转。这种情况下,自行车会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继续前进一段时间。然而,这种自行车单向驱动装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即为了保持白行车前进,需要使驱动链轮连续正向旋转。因此,使用者在骑自行车时需要向前连续踩动踏板。这样,在长距离骑自行车行驶时,使用者的双腿会一直绷紧,从而引起使用者在骑车时腿部僵硬,还会使得腿部肌肉不能均匀发展并减少了肌肉运动的效果。此外,当使用者长时间骑行后、从自行车上下来并在地面上行走时,腿部肌肉会由于单向踩动踏板时过于绷紧而对直接走路感觉不适,从而使得使用者在地面上步履蹒跚。为此,使用者有时会停止向前驱动自行车或是反向踩动踏板。然而,由于单向离合器的缘故,驱动链轮的这种反向旋转力不会传递到后轮上,从而浪费了使用者的登踩力。为了克服上述因自行车的单向驱动装置而带来的问题,韩国专利申请公开文本No.95-13589中提出了一种自行车双向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使得自行车在正向旋转力和反向旋转力的作用下均能在地面上前行。上述韩国专利申请中的双向驱动装置对于踏板轴的任何旋转方向,均能有效地将踏板轴上的旋转力传递到后轮上,这样,不论使用者沿哪个方向踩动踏板,白行车均能前行。上述双向驱动装置包含一个基架,基架上装有二个安装架用于将一个驱动链轮保持在基架上。该驱动装置中还有一个驱动力传输装置、一个驱动力换向装置和一个操作杆装置。驱动力传输装置用于将踏板轴的旋转力传输到驱动链轮上。驱动力换向装置可以与驱动力传输装置咬合或分开,从而将踏板轴的反向旋转力先换向为正向旋转力,再将这个旋转力传输到驱动链轮上。操作杆装置可以由使用者选择操纵以确定双向驱动装置的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正向驱动模式和一种反向驱动模式。在正向驱动模式下,驱动力传输装置与驱动力换向装置脱离,这样,驱动力传输装置可将踏板轴的旋转力传输到驱动链轮上。在反向驱动模式下,驱动力传输装置与驱动力换向装置咬合,这样,可先将踏板轴的反向旋转力换向为正向旋转力,再将这个旋转力传输到驱动链轮上。也就是说,如果使用者通过操作杆装置将驱动模式变换为反向驱动模式,则驱动力换向装置与驱动力传输装置咬合,这样踏板轴的反向旋转力可以换向为正向旋转力,从而使驱动力传输装置沿正向旋转。因此。上述双向驱动装置使得自行车在踏板轴的任何旋转方向下均能前行。然而,上述自行车双向驱动装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在骑车时如果希望在两种驱动模式下进行转换,那么他必须操纵操作杆装置。因此这种双向驱动装置不便使用。在反向驱动模式下通过驱动力换向装置将踏板轴的旋转力传输到驱动力传输装置上时,这种双向驱动装置的结构还会降低传动速比。因此,同正向驱动模式相比,在反向驱动模式下,会降低自行车的速度。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驱动力换向装置与驱动力传输装置的结构均很复杂并包含很多部件,因而使自行车的制造过程较复杂。因此上述双向驱动装置降低了生产率并增加了自行车成本。专利技术概述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双向驱动装置,而使用者不需操纵任何操作杆装置,从而使使用者在骑车时更为方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双向驱动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部件数量较少,因而制造过程简单、能提高生产率并降低费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双向驱动装置,该装置使得后轮能够沿反向旋转,从而可以将自行车顺利倒行。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双向驱动装置,该装置组装为一个单一的总成结构,它既可以装在后轮轴毂上,也可以装在踏板轴上,因此,使用者可以容易地维修或更换该驱动装置,而自行车生产厂家也能容易地制造自行车部件,从而提高制造这种装置时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双向驱动装置,该装置上带有一种能够有效地防止后轮叉架上的轴固定叉被意外打开的装置,从而提高了自行车的耐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最佳实施例中的双向驱动装置包含一个从动链轮,其以可拆卸和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自行车后轮的一侧并与后轮间隔开,该从动链轮通过一个链条连接着驱动链轮并可利用踏板的旋转力带动后轮旋转,该从动链轮是一个带有内齿和外齿的齿圈;一个后轮轴毂固定在后轮的中心,同时又安装在一个固定轴上并可旋转,从而将后轮可旋转地支撑在固定轴上;一个后轮齿轮,其固定在后轮轴毂上并可拆卸,从而可与后轮轴毂一起绕着固定轴旋转,该后轮齿轮偏心安装在从动链轮的一个同心空腔内,从而在后轮齿轮与从动链轮之间形成一个偏心空隙,这样,后轮齿轮可将从动链轮的旋转力传递到后轮上;一个固定的中介齿轮,其带着一个固定轴安装在偏心空隙中并总与后轮齿轮的外齿啮合着;一个可移动的中介齿轮,其带着一个可移动轴安装在偏心空隙中,从而使得中介齿轮总与从动链轮的内齿啮合着并可以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上,可移动的中介齿轮同时与从动链轮和固定的中介齿轮啮合,以使后轮齿轮沿正向旋转,在第二位置上,可移动中介齿轮同时与从动链轮和后轮齿轮啮合,以使后轮齿轮沿正向旋转,当从动链轮受到踏板的正向旋转力的作用而正向转动时,可移动中介齿轮位于第一位置,而当从动链轮受到踏板的反向旋转力的作用而反向转动时,可移动中介齿轮位于第二位置;以及一个固定架,在其内表面上带有一个弧形导槽,该固定架固定安装在固定轴上并支撑着后轮齿轮、从动链轮和两个中介齿轮,导槽暴露在偏心空隙中,其弯曲半径与从动链轮的内齿表面的弯曲半径相等,该导槽支撑着可移动中介齿轮的可移动轴并使该可移动轴能够移动,以使可移动轴根据从动链轮的旋转方向而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从动链轮优选制成一个链轮组的形式,该链轮组中包含一组不同直径的链轮,从而在将踏板的旋转力向从动链轮传递时,踏板的旋转速度可以变化。在另一个最佳实施例中,双向驱动装置包含一个驱动链轮,其以可拆卸和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自行车踏板轴的一侧并与踏板轴间隔开,该驱动链轮通过一个链条连接着后轮的从动链轮并可利用踏板的旋转力带动后轮旋转,该驱动链轮是一个带有内齿和外齿的齿圈;一个踏板齿轮,其固定在踏板轴上并可拆卸,从而可与踏板轴一起旋转,踏板齿轮偏心安装在驱动链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双向驱动装置,包含:一个从动链轮,其以可拆卸和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自行车后轮的一侧并与后轮间隔开,该从动链轮通过一个链条连接着驱动链轮并可利用踏板的旋转力带动后轮旋转,该从动链轮是一个带有内齿和外齿的齿圈;一个轴毂,其固定在 后轮的中心,同时又可旋转地安装在一个固定轴上,从而将后轮可旋转地支撑在固定轴上;一个后轮齿轮,其可拆卸地固定在上述轴毂上,从而可与轴毂一起绕着固定轴旋转,该后轮齿轮偏心安装在从动链轮的一个同心空腔内,从而在后轮齿轮与从动链轮之间形成一个 偏心空隙,这样,后轮齿轮可将从动链轮的旋转力传递到后轮上;一个固定的中介齿轮,其带有一个固定轴并且安装在上述偏心空隙中,并总与后轮齿轮的外齿啮合着;一个可移动中介齿轮,其带有一个可移动轴并且安装在上述偏心空隙中,从而使得中介齿轮总与 从动链轮的内齿啮合着并可以在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上,可移动中介齿轮同时与从动链轮和固定的中介齿轮啮合,以使后轮齿轮沿正向旋转,在第二位置上,可移动中介齿轮同时与从动链轮和后轮齿轮啮合,以使后轮齿轮沿正向旋转,当从动链轮受到踏板的正向旋转力的作用而正向转动时,可移动中介齿轮位于第一位置,而当从动链轮受到踏板的反向旋转力的作用而反向转动时,可移动中介齿轮位于第二位置;以及一个固定架,在其内表面上带有一个弧形导槽,该固定架固定安装在上述固定轴上并支撑着后轮齿轮、从动链轮 和两个中介齿轮,该导槽暴露在上述偏心空隙中,其弯曲半径与从动链轮的内齿表面的弯曲半径相等,该导槽支撑着可移动中介齿轮的可移动轴并使该可移动轴能够移动,以使可移动轴根据从动链轮的旋转方向而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在连朴春吉
申请(专利权)人:郑在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