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簧式倒伏机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8589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扭簧式倒伏机构及车辆,该倒伏机构包括基座、固定座、第一支撑座、端盖、扭簧和翻转支架,其中,翻转支架包括支架和外套管,支架和外套管焊接在一起,位于固定座与第一支撑座之间,翻转支架用于固定部件并保护扭簧;扭簧位于外套管内,一端固定于固定座,另一端由第一支撑座支撑,用于通过变形产生扭力克服部件的部分重力。部件竖起时,扭簧无变形,部件放倒时,扭簧随翻转支架一起转动,扭簧变形产生扭力克服部件的部分重力。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上述的扭簧式倒伏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扭簧式倒伏机构在所装部件竖起或放倒过程中,扭簧变形受力,克服部件部分重力,大大降低操作难度和风险。

A Torsion Spring Lodging Mechanism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簧式倒伏机构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倒伏机构,特别是一种扭簧式倒伏机构及具有该倒伏机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部分车辆上布置有雷达天线、通讯天线等需要倒伏的设备,普通倒伏机构仅依靠人力实现倒伏,由于需要倒伏的部件质量较大,在竖起或放倒过程中容易脱手(突然下落)导致部件损坏和人员伤害,操作难度大,危险系数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扭簧式倒伏机构,该倒伏机构包括基座、固定座、第一支撑座、端盖、扭簧和翻转支架,其中,所述基座属于车体结构或安装于车体顶部,用于固定该倒伏机构;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基座的一端,用于固定所述扭簧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座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扭簧的另一端;所述端盖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座的端部,用于限制所述扭簧的轴向位移;所述翻转支架包括支架和外套管,所述支架和所述外套管焊接在一起,位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所述翻转支架用于固定部件并保护所述扭簧;所述扭簧位于所述外套管内,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座,另一端由所述第一支撑座支撑,用于通过变形产生扭力克服部件的部分重力;部件竖起时,所述扭簧无变形,部件放倒时,所述扭簧随所述翻转支架一起转动,所述扭簧变形产生扭力克服部件的部分重力。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倒伏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撑座和挡盖,所述第二支撑座位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翻转支架之间,所述挡盖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一端,所述挡盖内径小于所述外套管的外径,用于限制所述外套管的轴向位移,从而限制所述翻转支架的轴向位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倒伏机构还包括内套管,所述内套管位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翻转支架之间并部分插入所述翻转支架的所述外套管,所述内套管的外径等于所述挡盖的内径,用于固定所述挡盖同时与所述外套管形成旋转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倒伏机构还包括旋转块,其位于所述翻转支架与第一支撑座之间,所述旋转块与所述翻转支架的外套管焊接在一起,所述旋转块内部卡住所述扭簧,通过旋转所述旋转块带动所述翻转支架及所述扭簧,便于所述扭簧变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扭簧与所述翻转支架刚性连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扭簧为矩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上具有矩形孔,其与所述扭簧的尺寸一致,用于限制所述扭簧的转动,不限制所述扭簧的轴向位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部件为天线。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上述的扭簧式倒伏机构。本技术采用的扭簧式倒伏机构在竖起或放倒过程,扭簧变形受力,克服部件部分重力,大大降低操作难度和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扭簧式倒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扭簧式倒伏机构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扭簧式倒伏机构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扭簧式倒伏机构由竖起到放倒过程的示意图;图5为对应图4中一种扭簧式倒伏机构由竖起到放倒过程扭簧变化的示意图;其中:1—基座;2—固定座;3—第二支撑座;4—第一支撑座;5—扭簧;6—挡盖;7—端盖;8—翻转支架;9—外套管;10—内套管;11—旋转块;12—支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扭簧式倒伏机构,该倒伏机构包括基座1、固定座2、第一支撑座4、端盖7、扭簧5和翻转支架8,其中,所述基座1属于车体结构或安装于车体顶部,用于固定该倒伏机构;所述固定座2固定于所述基座1的一端,用于固定所述扭簧5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座4固定于所述基座1的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扭簧5的另一端;所述端盖7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座4的端部,用于限制所述扭簧5的轴向位移;所述翻转支架8包括支架12和外套管9,所述支架12和所述外套管9焊接在一起,位于所述固定座2与所述第一支撑座4之间,所述翻转支架8用于固定部件并保护所述扭簧5;所述扭簧5位于所述外套管9内,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座2,另一端由所述第一支撑座4支撑,用于通过变形产生扭力克服部件的部分重力;部件竖起时,所述扭簧5无变形,部件放倒时,所述扭簧5随所述翻转支架8一起转动,所述扭簧5变形产生扭力克服部件的部分重力。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倒伏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撑座3和挡盖6,所述第二支撑座3位于所述固定座2与所述翻转支架8之间,所述挡盖6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座3一端,所述挡盖6内径小于所述外套管9的外径,用于限制所述外套管9的轴向位移,从而限制所述翻转支架8的轴向位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倒伏机构还包括内套管10,所述内套管10位于所述固定座2与所述翻转支架8之间并部分插入所述翻转支架8的所述外套管9,所述内套管10的外径等于所述挡盖6的内径,用于固定所述挡盖6同时与所述外套管9形成旋转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倒伏机构还包括旋转块11,其位于所述翻转支架8与第一支撑座4之间,所述旋转块11与所述翻转支架8的外套管9焊接在一起,所述旋转块11内部卡住所述扭簧5,通过旋转所述旋转块11带动所述翻转支架8及所述扭簧5,便于所述扭簧5变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扭簧5与所述翻转支架8刚性连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扭簧5为矩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2上具有矩形孔,其与所述扭簧5的尺寸一致,用于限制所述扭簧5的转动,不限制所述扭簧5的轴向位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部件为天线。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上述的扭簧式倒伏机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固定座2、第二支撑座3和第一支撑座4均与基座1刚性连接;第二支撑座3和第一支撑座4与翻转支架8组成两个旋转副;挡盖6和端盖7分别安装在第二支撑座3和第一支撑座4上,限制翻转支架8的轴向位移;扭簧5与翻转支架8刚性连接;固定座2上的方形孔限制扭簧5的转动,不限制扭簧5的轴向位移。如图5所示,竖起时扭簧5未变形,当翻转支架8上安装的部件需要放倒时,扭簧5随翻转支架8一起转动,扭簧5变形产生扭力克服部件的部分重力。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簧式倒伏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倒伏机构包括基座、固定座、第一支撑座、端盖、扭簧和翻转支架,其中,所述基座属于车体结构或安装于车体顶部,用于固定该倒伏机构;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基座的一端,用于固定所述扭簧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座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扭簧的另一端;所述端盖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座的端部,用于限制所述扭簧的轴向位移;所述翻转支架包括支架和外套管,所述支架和所述外套管焊接在一起,位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所述翻转支架用于固定部件并保护所述扭簧;所述扭簧位于所述外套管内,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座,另一端由所述第一支撑座支撑,用于通过变形产生扭力克服部件的部分重力;部件竖起时,所述扭簧无变形,部件放倒时,所述扭簧随所述翻转支架一起转动,所述扭簧变形产生扭力克服部件的部分重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簧式倒伏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倒伏机构包括基座、固定座、第一支撑座、端盖、扭簧和翻转支架,其中,所述基座属于车体结构或安装于车体顶部,用于固定该倒伏机构;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基座的一端,用于固定所述扭簧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座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扭簧的另一端;所述端盖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座的端部,用于限制所述扭簧的轴向位移;所述翻转支架包括支架和外套管,所述支架和所述外套管焊接在一起,位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所述翻转支架用于固定部件并保护所述扭簧;所述扭簧位于所述外套管内,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座,另一端由所述第一支撑座支撑,用于通过变形产生扭力克服部件的部分重力;部件竖起时,所述扭簧无变形,部件放倒时,所述扭簧随所述翻转支架一起转动,所述扭簧变形产生扭力克服部件的部分重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簧式倒伏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倒伏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撑座和挡盖,所述第二支撑座位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翻转支架之间,所述挡盖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一端,所述挡盖内径小于所述外套管的外径,用于限制所述外套管的轴向位移,从而限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涛王聪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保利特种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