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世璇专利>正文

液压马达与减速器集成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8234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压马达与减速器集成传动装置,由液压马达、与所述的液压马达相连接的减速器及控制所述的液压马达传动装置转动的液压控制阀组成,所述的减速器具有一级减速的中心齿轮及与其相啮合的行星齿轮以及二级减速的中心齿轮及与其相啮合的行星齿轮装置,所述的二级行星齿轮兼作驱动装置的减速器壳体上同心安置二排内齿圈,所述的二级中心齿轮与二级行星齿轮相啮合,所述的二级行星齿轮与所述的减速器壳体的内齿轮啮合;其特征在于: a.用于固定整个传动装置的所述的液压马达(2)的壳体(5)兼用作所述的二级减速行星齿轮(9)的行星架;所述的液压马达(2)的壳体(5)右端配置一转动的二级行星减速器壳体(7),所述的液压马达的壳体(5)左端固定连接一前盖(21); b.所述的液压马达是径向液压马达(2),所述的径向液压马达(2)设置有多个液压推动的径向往复运动柱塞(22)以及与所述的多个径向柱塞(22)相连接的输出曲轴(3); c.所述的液压马达的输出曲轴(3)上固定连接一个一级减速的中心轴齿轮(13);所述的中心轴齿轮(13)上活动安装一个二级减速的中心齿轮(6); d.所述的一级行星齿轮(11)安装在与所述的二级减速中心齿轮(6)相联接的一级行星架(12)上;所述的二级中心齿轮(6)与二级行星齿轮(9)相啮合,所述的二级行星齿轮与所述的减速器壳体(7)的内齿轮(71)啮合;所述的一级行星齿轮与所述的减速器壳体(7)的内齿轮(72)相啮合; e.在所述的液压马达的壳体(5)固定连接的前盖(21)的前端,设置一所述的液压马达与减速器转动与制动的控制阀、液压配流器组合成一体的油路集成块(1)。(*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与矿冶工业中的履带式挖掘机、打桩机、钻机等各类机械领域的内藏式履带行走的液压马达与减速器集成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内藏式履带行走传动装置是一种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传动机构。通过液压能的输入,液压马达将其转化为机械能,然后经过二级行星减速器减速输出低速大扭矩的动力,再通过与回转壳体相连的链轮驱动履带机械的行走。在履带式挖掘机、打桩机、钻机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目前的履带行走传动装置多采用国外的高速方案,使用高速马达加三级行星减速器,结构复杂,对制造、加工的要求较高,耗材多,大大增加了制造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传动的机械效率。由于其结构过于庞大,导致了行走传动装置的部分外露,这就增加了履带机械行走过程中与外物碰撞的可能性,降低了整机的通过性能。次外,国内也有一些替代方案是采用的制动机构与多级齿轮减速器的组合结构,如中国专利说明书01226292.7中已公开的“液压马达驱动行走减速器”,如图3所示,它由液压马达、液压控制阀组、减速器和制动器构成,采用了两组行星齿轮传动的差动机构作为减速器。液压马达的输出轴10上固定安装了一个一级太阳齿轮12及活动安装了一个二级太阳齿轮11,与一级太阳齿轮啮合的一级行星齿轮16安装在与二级太阳齿轮啮合的活动齿圈13上,通过转轴安装在减速器内壳1上的二级行星齿轮9与二级太阳齿轮啮合,两级行星齿轮与兼作驱动装置的减速器壳体2上同心安置的两排内齿圈7、8啮合。在液压马达的壳体1的一端装置有制动器开启油缸5、压缩弹簧3、制动活塞6构成的制动机构。上述“液压马达驱动行走减速器”均载性能好,传动平稳。然而它的液压马达采用轴向液压柱塞对斜盘进行改变摆角控制转速的结构以及链轮转动的控制阀与液压马达配流器是分装式的结构使体积增大;其次,上述的减速器内装置的制动机构也使体积增大,不便于装配,影响工作的可靠性和传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体积小、耗材少并制造成本低的全新的内藏式履带行走液压马达与减速器集成传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液压马达与减速器集成传动装置的技术方案而实现的,它包括液压马达、与所述的液压马达相连接的减速器及控制所述的液压马达传动装置转动的液压控制阀组成,所述的减速器具有一级减速的中心齿轮及与其相啮合的行星齿轮以及二级减速的中心齿轮及与其相啮合的行星齿轮装置,所述的二级行星齿轮兼作驱动装置的减速器壳体上同心安置二排内齿圈,所述的二级中心齿轮与二级行星齿轮相啮合,所述的二级行星齿轮与所述的减速器壳体的内齿轮啮合,所述的一级行星齿轮与所述的减速器壳体的另一内齿轮相啮合。用于固定整个传动装置的所述的液压马达的壳体兼用作所述的二级减速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所述的液压马达的壳体右端配置一转动的二级行星减速器壳体,所述的液压马达的壳体左端固定连接一前盖。所述的液压马达是径向液压马达,所述的径向液压马达设置有多个液压推动的径向往复运动柱塞以及与所述的多个径向柱塞相连接的输出曲轴;所述的液压马达的输出曲轴上固定连接一个一级减速的中心轴齿轮;所述的中心轴齿轮上活动安装一个二级减速的中心齿轮;所述的一级行星齿轮安装在与所述的二级减速中心齿轮相联接的一级行星架上;所述的二级中心齿轮与二级行星齿轮相啮合,所述的二级行星齿轮与所述的减速器壳体的内齿轮相啮合。所述的一级行星架与二级中心齿轮渐开线花键联接。在所述的液压马达的壳体固定连接的盖的前端,设置一所述的液压马达与减速器转动与制动的控制阀、液压配流器组合成一体的油路集成块,省略了液压管路,减小了整体的结构尺寸。所述的液压马达与减速器集成传动装置采用双向液压平衡阀制动机构。所述的行星减速器壳体是由两个装在所述的行星架上的并与所述的二级行星齿轮相间隔的二个轴承支承。上述的与二级行星齿轮相间隔的二个轴承支承的效果是提高所述的行星减速器壳体的运动刚度及其运动的平衡性能。所述的一级行星齿轮与二级行星齿轮的运动支承点的材质采用复合材料。所述的马达壳体和行星减速器壳体之间安装有对称布置的至少两个浮动密封环,用于阻止减速器内润滑油的泄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马达壳体与行星架集成一体的结构,解决了多级减速的结构复杂而庞大的缺陷;2.实现了传动装置转动的控制阀与液压马达的配流器集成一体化结构,省略了液压管路,克服了链轮转动的控制阀与液压马达配流器分装式结构分散、体积增大、装配工艺繁杂及成本高的缺陷;3.采用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加二级减速的结构以及上述的控制阀与液压马达的配流器集成一体化结构,使行走传动装置的整体体积缩小,并便于装配,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和传动效率;4.由于体积的缩小,充分实现了行走传动装置的内藏式结构,排除了碰撞的可能,提高了整机的通过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与链轮及履带安装状态示意图;图3为一种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至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液压马达与减速器集成传动装置一个实施方式。它由液压马达2、与所述的液压马达相连接的减速器及控制所述的液压马达传动装置转动的液压控制阀组成,所述的减速器具有一级减速的中心齿轮13及与其相啮合的行星齿轮11以及二级减速的中心齿轮6及与其相啮合的行星齿轮9装置,所述的二级行星齿轮兼作驱动装置的减速器壳体7上同心安置二排内齿圈71、72,所述的二级中心齿轮与二级行星齿轮相啮合,所述的二级行星齿轮与所述的减速器壳体的内齿轮啮合。所述的液压马达2的壳体5用于固定整个传动装置,并且液压马达壳体5与二级减速行星齿轮9的行星架做成一体;在壳体5右端配置一转动的二级行星减速器壳体7,在壳体5左端固定连接一前盖2。所述的液压马达是径向液压马达2,所述的液压马达2设置有多个液压推动的径向往复运动柱塞22以及与所述的多个径向柱塞22相连接的输出曲轴3;所述的液压马达的输出曲轴3上固定连接一个一级减速的中心轴齿轮13;所述的中心轴齿轮13上活动安装一个二级减速的中心齿轮6;所述的一级行星齿轮11安装在与所述的二级减速中心齿轮6相联接的一级行星架12上;所述的二级中心齿轮6与二级行星齿轮9相啮合,所述的二级行星齿轮与所述的减速器壳体的内齿轮71啮合;所述的一级行星齿轮与所述的减速器壳体的内齿轮72相啮合。在所述的液压马达的壳体5固定连接的前盖21的前端,设置一所述的液压马达与减速器转动与制动的控制阀、液压配流器组合成一体的油路集成块1。所述的液压马达与减速器集成传动装置采用双向液压平衡阀制动机构。所述的一级行星齿轮11与二级行星齿轮9的旋转运动支承点15的材质采用复合材料。动力由所述的液压马达2输出曲轴3经过其轴端的花键孔31与一级中心齿轮轴13键接,所述的一级中心齿轮轴13将动力传递给一级行星齿轮11,所述的一级行星齿轮11与行星减速器壳体7啮合的同时又带动与其联接的一级行星架12的转动,所述的一级行星架12通过其渐开线花键联接并带动二级中心齿轮6,所以动力进一步经由所述的二级中心齿轮6向前传递给二级行星齿轮9,所述的二级行星齿轮9与所述的行星减速器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世璇任中海
申请(专利权)人:胡世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