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DI超纯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95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4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EDI超纯水机,该技术方案对装置内部的液体流转路径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摒弃了微滤、超滤、反渗透、EDI单向一贯式的流转模式,利用主干管作为媒介,可将微滤处理后的水直接输入反渗透滤器或EDI膜块,从而可根据源水的水质特征选择性的跳过部分处理模块,当源水水质较好时,可有效缩短工艺流程。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装置内部设置了内嵌的凹槽,将风扇的传动组件集中封闭于凹槽中,从而在实现主动散热的同时,避免了传动机构及其润滑成分对装置内部的污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层面的改进拓展了工艺可选范围,同时实现了装置的内部的主动散热,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An EDI Ultra Pure Water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EDI超纯水机
本技术涉及纯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EDI超纯水机。
技术介绍
EDI是通过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将RO水中的残余盐粒金属离子类交换并除去的设备。交换反应在膜块的纯化室进行,阴离子交换树脂利用氢氧根离子来交换溶解盐中的阴离子;相应地,阳离子交换树脂利用氢离子来交换溶解盐中的阳离子。在位于膜块两端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加一直流电场。电势就使交换到树脂上的离子沿着树脂粒的表面迁移并通过膜进入浓水室。现有技术的EDI纯水机结构中,EDI处理模块独立于其他过滤除杂模块,一般位于反渗透处理的下游,因此在EDI纯水机中过滤除杂模块一般作为EDI的预处理手段。根据源水水质的差异,所采用的预处理工序有所不同,当源水水质较差时,需要多级过滤手段协同配合完成预处理,而当源水水质较好时,可省去部分前端过滤步骤。然而,在目前的EDI超纯水机中水流路径呈单向一贯式,无法根据水质条件灵活调整前处理工序。此外,目前的EDI超纯水机其内部各模块结构紧凑,容易造成热量积聚过大,然而,由于EDI超纯水机应尽量避免外界污染物混入,而常规散热机构的电机、轴承等模块存在一定的污染,因此,在目前的EDI超纯水机中难以采用主动散热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EDI超纯水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EDI超纯水机难以灵活调整预处理工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不引入污染物的基础上实现EDI超纯水机内部的主动散热。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EDI超纯水机,包括壳体,源水泵,微滤滤器,超滤滤器,第一管路,第一水泵,第二管路,第三管路,主干管,第二电子阀,第三电子阀,反渗透滤器,EDI膜块,中继水泵,纯水罐,凹槽,电机,转轴,风扇,其中微滤滤器、超滤滤器、反渗透滤器、EDI膜块、纯水罐均位于壳体的内部,源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水源,源水泵的输出端通过液体管连接至微滤滤器,微滤滤器通过第一管路与超滤滤器相连接,在第一管路上连接有第一水泵,微滤滤器和超滤滤器分别通过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连接至主干管,在第二管路上连接有第二水泵,在第三管路上连接有第三水泵,所述主干管通过两路支路管分别连接至反渗透滤器和EDI膜块,反渗透滤器和EDI膜块之间通过液体管相连接;EDI膜块通过液体管连接至纯水罐,在EDI膜块与纯水罐之间的液体管上串联有中继水泵;在壳体的底端开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的上端连接有盖板,电机位于所述凹槽中,转轴的下端与电机传动连接,转轴的上端伸出至所述盖板上方,在转轴的顶端连接有风扇。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呈长方体形状,所述盖板呈矩形,所述盖板卡接在凹槽的顶端位置。作为优选,在EDI膜块与纯水罐之间的液体管上还连接有一旁路取样管,该旁路取样管上连接有阀门。作为优选,所述纯水罐的下端连接有出水管,在所述出水管上连接有阀门。作为优选,所述纯水罐有若干个,每个纯水罐各通过一液体管与EDI膜块的输出端相连接。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源水泵中的“源水”、以及所述中继水泵中的“中继”,仅用于从功能角度对水泵加以区分,并不构成对水泵本身技术特征的限定作用。因此任一能起液体输送作用的常规水泵,均可作为源水泵或中继水泵应用于本技术。同理的,所述第一水泵、第二电子阀、第三电子阀亦可均为常规水泵。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壳体用于承载装置的主体结构;源水泵用于将未处理的水泵入本技术;微滤滤器、超滤滤器、反渗透滤器起到三级过滤作用;EDI膜块为市售的成品装置,用于起到连续电除盐作用;第一管路和第一水泵用于将微滤滤器处理后的水输入至超滤滤器;第二管路和第二电子阀用于将微滤滤器处理后的水输入至主干管;第三管路和第三电子阀用于将超滤滤器处理后的水输入至主干管;主干管用于通过两路支路管选择性的将水输入至反渗透滤器或EDI膜块中;反渗透滤器通EDI膜块之间通过液体管连接,可将反渗透滤器处理后的水输入至EDI膜块中;中继水泵用于将EDI膜块处理后的纯水输入至纯水罐中;纯水罐用于暂存纯水;凹槽及其上的盖板构成封闭空间,将电机及电机与转轴传动连接的组件笼罩于该封闭空间中,从而避免了上述机械结构对壳体内的污染;电机用于驱动转轴,以带动风扇转动,从而对壳体内起到主动的散热作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EDI超纯水机,该技术方案对装置内部的液体流转路径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具体来看,本技术摒弃了微滤、超滤、反渗透、EDI单向一贯式的流转模式,利用主干管作为媒介,可将微滤处理后的水直接输入反渗透滤器或EDI膜块,从而可根据源水的水质特征选择性的跳过部分处理模块,当源水水质较好时,可有效缩短工艺流程。此外,本技术在装置内部设置了内嵌的凹槽,将风扇的传动组件集中封闭于凹槽中,从而在实现主动散热的同时,避免了传动机构及其润滑成分对装置内部的污染。本技术通过结构层面的改进拓展了工艺可选范围,同时实现了装置的内部的主动散热,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系统连接关系图;图中:1、壳体2、源水泵3、微滤滤器4、超滤滤器5、第一管路6、第一水泵7、第二管路8、第三管路9、主干管10、第二电子阀11、第三电子阀12、反渗透滤器13、EDI膜块14、中继水泵15、纯水罐16、凹槽17、电机18、转轴19、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一种EDI超纯水机,如图1~3所示,包括壳体1,源水泵2,微滤滤器3,超滤滤器4,第一管路5,第一水泵6,第二管路7,第三管路8,主干管9,第二电子阀10,第三电子阀11,反渗透滤器12,EDI膜块13,中继水泵14,纯水罐15,凹槽16,电机17,转轴18,风扇19,其中微滤滤器3、超滤滤器4、反渗透滤器12、EDI膜块13、纯水罐15均位于壳体1的内部,源水泵2的输入端连接水源,源水泵2的输出端通过液体管连接至微滤滤器3,微滤滤器3通过第一管路5与超滤滤器4相连接,在第一管路5上连接有第一水泵6,微滤滤器3和超滤滤器4分别通过第二管路7和第三管路8连接至主干管9,在第二管路7上连接有第二电子阀10,在第三管路8上连接有第三电子阀11,所述主干管9通过两路支路管分别连接至反渗透滤器12和EDI膜块13,反渗透滤器12和EDI膜块13之间通过液体管相连接;EDI膜块13通过液体管连接至纯水罐15,在EDI膜块13与纯水罐15之间的液体管上串联有中继水泵14;在壳体1的底端开设有凹槽16,在所述凹槽16的上端连接有盖板,电机17位于所述凹槽16中,转轴18的下端与电机17传动连接,转轴18的上端伸出至所述盖板上方,在转轴18的顶端连接有风扇19。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壳体1用于承载装置的主体结构;源水泵2用于将未处理的水泵入本技术;微滤滤器3、超滤滤器4、反渗透滤器12起到三级过滤作用;EDI膜块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EDI超纯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源水泵(2),微滤滤器(3),超滤滤器(4),第一管路(5),第一水泵(6),第二管路(7),第三管路(8),主干管(9),第二电子阀(10),第三电子阀(11),反渗透滤器(12),EDI膜块(13),中继水泵(14),纯水罐(15),凹槽(16),电机(17),转轴(18),风扇(19),其中微滤滤器(3)、超滤滤器(4)、反渗透滤器(12)、EDI膜块(13)、纯水罐(15)均位于壳体(1)的内部,源水泵(2)的输入端连接水源,源水泵(2)的输出端通过液体管连接至微滤滤器(3),微滤滤器(3)通过第一管路(5)与超滤滤器(4)相连接,在第一管路(5)上连接有第一水泵(6),微滤滤器(3)和超滤滤器(4)分别通过第二管路(7)和第三管路(8)连接至主干管(9),在第二管路(7)上连接有第二电子阀(10),在第三管路(8)上连接有第三电子阀(11),所述主干管(9)通过两路支路管分别连接至反渗透滤器(12)和EDI膜块(13),反渗透滤器(12)和EDI膜块(13)之间通过液体管相连接;EDI膜块(13)通过液体管连接至纯水罐(15),在EDI膜块(13)与纯水罐(15)之间的液体管上串联有中继水泵(14);在壳体(1)的底端开设有凹槽(16),在所述凹槽(16)的上端连接有盖板,电机(17)位于所述凹槽(16)中,转轴(18)的下端与电机(17)传动连接,转轴(18)的上端伸出至所述盖板上方,在转轴(18)的顶端连接有风扇(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DI超纯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源水泵(2),微滤滤器(3),超滤滤器(4),第一管路(5),第一水泵(6),第二管路(7),第三管路(8),主干管(9),第二电子阀(10),第三电子阀(11),反渗透滤器(12),EDI膜块(13),中继水泵(14),纯水罐(15),凹槽(16),电机(17),转轴(18),风扇(19),其中微滤滤器(3)、超滤滤器(4)、反渗透滤器(12)、EDI膜块(13)、纯水罐(15)均位于壳体(1)的内部,源水泵(2)的输入端连接水源,源水泵(2)的输出端通过液体管连接至微滤滤器(3),微滤滤器(3)通过第一管路(5)与超滤滤器(4)相连接,在第一管路(5)上连接有第一水泵(6),微滤滤器(3)和超滤滤器(4)分别通过第二管路(7)和第三管路(8)连接至主干管(9),在第二管路(7)上连接有第二电子阀(10),在第三管路(8)上连接有第三电子阀(11),所述主干管(9)通过两路支路管分别连接至反渗透滤器(12)和EDI膜块(13),反渗透滤器(12)和EDI膜块(13)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士月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晋丰轻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