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粉类、颗粒混合的新型混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775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粉类、颗粒混合的新型混合机,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于转轴的表面开设了若干凹槽,利用转轴转动时凹槽对周边物料的拨动作用促进混合效果;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仓体底部增设了进气口和排气口,从而可主动引入气流扰动,使仓体底部物料重新得到翻滚,缓解了底部物料难以得到充分搅拌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装置一端承载于转轴上,在另一端利用液压缸托举,从而可在卸料阶段将仓体倾斜,再借助仓壁振动器的持续振捣,使大部分物料滚落至卸料口处排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卸料过程的自动化,降低了人力成本。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改善卧式双轴螺旋混合机在混料和卸料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使用效果。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粉类、颗粒混合的新型混合机


[0001]本技术涉及混合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粉类、颗粒混合的新型混合机。

技术介绍

[0002]混合机是利用机械力和重力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料均匀混合起来的机械设备。在混合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物料接触表面积,以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同时还能够加速物理变化。常用的混合机分为气体和低粘度液体混合机、中高粘度液体和膏状物混合机、粉状与粒状固体物料混合机械四大类,其中用于粉类、颗粒混合的混合机在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化工、制药等领域,物料的前处理往往需要大范围的颗粒物混合,此时混合机发挥着重要作用。
[0003]卧式双轴螺旋混合机是用于混合颗粒物或干粉状物料的专用机械。搅拌时机内物料受两个沿相反方向运动的转子拨动,进行复合运动,双轴桨叶带动物料沿着机槽内壁做顺逆两方向旋转,靠近轴心处物料做轴心旋转,轴向由内至两侧推动,外螺旋带动靠近筒壁物料做轴心旋转,轴向由两侧至内推动,于是造成物料筒体内对流循环、剪切渗混,完成物料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均匀混合。尽管卧式双轴螺旋混合机已经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但目前仍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缺陷,首先,常规的双轴螺旋混合机仅依靠双轴及桨叶实现混合作用,对物料的混合效果仍有待提升,尤其对沉降至底部的物料,很难得到理想的翻动效果;此外,目前常规的双轴螺旋混合机呈卧式,底部为大面积平面,因此在混合完毕后卸料不方便,需要人工将混合料铲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艺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粉类、颗粒混合的新型混合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双轴螺旋混合机对物料的混合效果有待提升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卧式双轴螺旋混合机在混合完毕后卸料不方便。
[0006]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用于粉类、颗粒混合的新型混合机,包括仓体,轴承,转轴I,桨叶,凹槽,电机,联轴器,加料口,把手,卸料口,进气口,排气口,支架,转轴II,托架,液压缸,基座,仓壁振动器,其中,在仓体的两端各设置有轴承,转轴I连接在所述轴承上,在转轴I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桨叶,在转轴I的表面还开设有若干凹槽,电机和联轴器均位于托架上,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转轴I传动连接;在仓体的上端开设有加料口,在仓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把手,在仓体的底端分别设置有卸料口、进气口、排气口;仓体的一端通过支架连接在转轴II上,液压缸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托架和基座铰接,所述基座位于托架的下方,在仓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仓壁振动器。
[0008]作为优选,在进气口和排气口上分别设置有阀门;在加料口和卸料口处分别铰接
有盖板。
[0009]作为优选,所述转轴有两个,二者相互沿反方向旋转。
[0010]作为优选,凹槽的截面呈半圆形;所述转轴I呈圆柱体形状;每两个相邻的桨叶之间开设有一道凹槽。
[0011]作为优选,所述进气口通过管路连接至风机;在进气口处和排气口处均连接有滤网。
[0012]在以上技术方案中,仓体作为物料的搅拌混合场所;轴承用于承载转轴I;转轴在电机和联轴器的带动下旋转,从而通过桨叶对物料起到搅拌混合作用;转轴I侧壁上的凹槽对周边物料具有拨动作用,有助于提升混合效果;加料口用于向仓体内加入待混合的物料;把手的设置便于装置整体的移动或搬运;卸料口用于卸出混合后的物料;进气口可用于向仓体中主动鼓入空气,而后从排气口排出,这一过程可对仓体内物料起到冲击作用,使沉降于仓体底部的物料重新得到翻动,进而促进物料混合的均匀性,在此基础上,可于进气口和排气口处设置滤网,以避免颗粒物被气流带出;支架和转轴的设置使仓体可以装置的一端为轴旋转,在装置的另一端,托架用于承载电机和联轴器,液压缸可对托架起到托举作用,从而使仓体倾斜一定角度,再依托于仓壁振动器的震动作用,使大部分物料滚落至卸料口处排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卸料功能;基座用于承载液压缸。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粉类、颗粒混合的新型混合机,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于转轴I的表面开设了若干凹槽,利用转轴转动时凹槽对周边物料的拨动作用促进混合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技术在仓体底部增设了进气口和排气口,从而可主动引入气流扰动,使仓体底部物料重新得到翻滚,缓解了底部物料难以得到充分搅拌的问题;此外,本技术将装置一端承载于转轴上,在另一端利用液压缸托举,从而可在卸料阶段将仓体倾斜,再借助仓壁振动器的持续振捣,使大部分物料滚落至卸料口处排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卸料过程的自动化,降低了人力成本。应用本技术,可有效改善卧式双轴螺旋混合机在混料和卸料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中一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
[0018]1、仓体
ꢀꢀꢀꢀꢀꢀꢀꢀ
2、轴承
ꢀꢀꢀꢀꢀꢀꢀꢀꢀꢀ
3、转轴
ꢀꢀꢀꢀꢀꢀ
4、桨叶
[0019]5、凹槽
ꢀꢀꢀꢀꢀꢀꢀꢀ
6、电机
ꢀꢀꢀꢀꢀꢀꢀꢀꢀꢀ
7、联轴器
ꢀꢀꢀꢀ
8、加料口
[0020]9、把手
ꢀꢀꢀꢀꢀꢀꢀꢀ
10、卸料口
ꢀꢀꢀꢀꢀꢀꢀ
11、进气口
ꢀꢀꢀ
12、排气口
[0021]13、支架
ꢀꢀꢀꢀꢀꢀꢀ
14、转轴
ꢀꢀꢀꢀꢀꢀꢀꢀꢀ
15、托架
ꢀꢀꢀꢀꢀ
16、液压缸
[0022]17、基座
ꢀꢀꢀꢀꢀꢀꢀ
18、仓壁振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
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4]实施例1
[0025]用于粉类、颗粒混合的新型混合机,如图1~3所示,包括仓体1,轴承2,转轴I3,桨叶4,凹槽5,电机6,联轴器7,加料口8,把手9,卸料口10,进气口11,排气口12,支架13,转轴II14,托架15,液压缸16,基座17,仓壁振动器18,其中,在仓体1的两端各设置有轴承2,转轴I3连接在所述轴承2 上,在转轴I3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桨叶4,在转轴I3的表面还开设有若干凹槽5,电机6和联轴器7均位于托架15上,电机6通过联轴器7与转轴I3传动连接;在仓体1的上端开设有加料口8,在仓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把手9,在仓体1的底端分别设置有卸料口10、进气口11、排气口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粉类、颗粒混合的新型混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1),轴承(2),转轴I(3),桨叶(4),凹槽(5),电机(6),联轴器(7),加料口(8),把手(9),卸料口(10),进气口(11),排气口(12),支架(13),转轴II(14),托架(15),液压缸(16),基座(17),仓壁振动器(18),其中,在仓体(1)的两端各设置有轴承(2),转轴I(3)连接在所述轴承(2)上,在转轴I(3)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桨叶(4),在转轴I(3)的表面还开设有若干凹槽(5),电机(6)和联轴器(7)均位于托架(15)上,电机(6)通过联轴器(7)与转轴I(3)传动连接;在仓体(1)的上端开设有加料口(8),在仓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把手(9),在仓体(1)的底端分别设置有卸料口(10)、进气口(11)、排气口(12);仓体(1)的一端通过支架(13)连接在转轴II(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士月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晋丰轻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