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动力快速卸货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77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动力快速卸货车厢,底架上表面前部固定钢板,钢板上表面前部与前挡板A下端固定,底架左、右侧分别固定侧板,左、右侧设置的侧板下侧壁前部分别固定连接树脂条,且树脂条底部与钢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树脂条上表面前部放置前挡板B,且前挡板B与侧板间隙配合,前挡板B底部固定连接树脂滑块,且树脂滑块与树脂条间隙配合,树脂滑块底部与钢板上表面间隙配合,底架上左、右侧布置的结构梁之间沿前、后方向水平布置多组绞龙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动力系统的机器原件不易疲劳、磨损,卸货速度快、时间短、效率高。

A Dual-power Rapid Unloading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动力快速卸货车厢
本技术涉及一种卸货车厢,尤其涉及一种双动力快速卸货车厢。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挂车都是采用单一的动力系统卸货,动力系统需要的动能较大,动力系统的机器原件易疲劳、磨损,且采用单一的动力系统卸货,卸货速度慢,卸货时间长,卸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动力快速卸货车厢,解决了采用单一的动力系统卸货,动力系统的机器原件易疲劳、磨损,卸货速度慢,卸货时间长,卸货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动力快速卸货车厢,包括底架1、前挡板A2、侧板3、树脂条4、支撑座A5、前挡板B6、双向多节油缸7、结构梁8、绞龙组件9、钢板10和树脂滑块14,底架1上表面前部固定连接钢板10,钢板10上表面前部与前挡板A2下端固定连接,底架1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侧板3,且位于底架1左侧的侧板3前端与所述前挡板A2后侧壁左端固定连接,位于底架1右侧的侧板3前端与所述前挡板A2后侧壁右端固定连接,左、右侧设置的所述侧板3下侧壁前部分别固定连接树脂条4,且树脂条4底部与所述钢板10上表面固定连接,树脂条4上表面前部放置所述前挡板B6,且前挡板B6与所述侧板3间隙配合,前挡板B6底部固定连接树脂滑块14,且树脂滑块14与所述树脂条4间隙配合,所述树脂滑块14底部与所述钢板10上表面间隙配合,所述底架1上左、右侧布置的结构梁8之间沿前、后方向水平布置多组绞龙组件9,所述绞龙组件9包括支撑板A901、旋转轴A902、支撑座B903、旋转轴B904、绞龙支撑轴905、钢型绞龙906、绞龙叶片907、U形下料槽908、支撑板B909、液压马达910、齿轮A911、齿轮B912,支撑板A901左、右端分别与左、右侧布置的所述结构梁8固定连接,且支撑板A901上部与所述钢板10后端固定连接,旋转轴A902贯穿所述支撑板A901,且旋转轴A902与所述支撑板A901选择连接,支撑座B903位于所述底架1后部,且支撑座B903左、右端分别与左、右侧布置的所述结构梁8固定连接,旋转轴B904贯穿所述支撑座B903,且旋转轴B904与所述支撑座B903旋转连接,绞龙支撑轴905前端与所述旋转轴A902后端固定连接,绞龙支撑轴905后端与所述旋转轴B904前端固定连接,绞龙支撑轴905外部套设钢型绞龙906,且钢型绞龙906与所述绞龙支撑轴905固定连接,所述钢型绞龙906前端与所述支撑板A901间隙配合,所述钢型绞龙906外部固定连接绞龙叶片907,所述绞龙叶片907外部套设U形下料槽908,且U形下料槽908的开口朝上,所述U形下料槽908上端与所述底架1上表面平齐,所述U形下料槽908前端与所述支撑板A901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U形下料槽908左、右端分别与左、右侧布置的所述结构梁8固定连接,所述U形下料槽908后端与所述底架1右端平齐,所述旋转轴A902前端固定连接齿轮A911,所述支撑板A901前侧设置支撑板B909,且支撑板B909左、右端分别与左、右侧布置的所述结构梁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B909前端固定连接液压马达910,且液压马达910的旋转轴贯穿所述支撑板B909,液压马达910的旋转轴端固定连接齿轮B912,且齿轮B912与所述齿轮A911啮合。所述的U形下料槽908后部开设斜向下的斜坡,方便排出钢型绞龙906后部的物料。所述的侧板3为内弧型侧板,方便物料滑落到U形下料槽908内。所述的前挡板B6后侧壁上部左、右端分别固定连接导向轮11,且导向轮11与所述前挡板B6旋转连接,所述底架1上表面左、右侧设置的所述侧板3内侧壁上端分别固定设置导轨15,所述导向轮11与所述导轨15滚动连接,给前挡板B6上端提供导向力,防止前挡板B6跑偏。所述的前挡板B6后侧壁左、右端分别固定连接密封胶皮12,且前挡板B6左、右端的密封胶皮12分别与所述底架1上表面左、右侧设置的所述侧板3侧壁弹性配合,防止物料泄漏到前挡板B6前边。所述的前挡板B6后侧壁固定设置胶质密封条13,且胶质密封条13下端与所述钢板10弹性配合,清理干净钢板10上表面的物料。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牵引机车发动机给气控开关提供动能,气控开关控制电磁阀打开取力器,取力器带动柱塞泵打油,柱塞泵通过油管分别给双向多节油缸、液压马达打油,液压马达带动齿轮B旋转,齿轮B带动齿轮A旋转,齿轮A带动旋转轴A、绞龙支撑轴、旋转轴B旋转,绞龙支撑轴带动钢型绞龙旋转,钢型绞龙带动绞龙叶片旋转,物料在U形下料槽内随着绞龙叶片转动落到底架外,双向多节油缸推动前挡板B向后运行,前挡板B带动物料向后运行,所有物料都落入U形下料槽,物料持续排除,物料排完后,反向运行双向多节油缸,双向多节油缸带动前挡板B复位,停止液压马达旋转。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双动力快速卸货,动力系统的机器原件不易疲劳、磨损,延长了机器原件的使用寿命,卸货速度快,卸货时间短,卸货效率高。2、U形下料槽后部开设斜向下的斜坡,方便排出钢型绞龙后部的物料。3、所述的侧板为内弧型侧板,方便物料滑落到U形下料槽内。4、前挡板B后侧壁上部左、右端分别固定连接导向轮,且导向轮与所述前挡板B旋转连接,所述底架上表面左、右侧设置的所述侧板内侧壁上端分别固定设置导轨,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导轨滚动连接,给前挡板B上端提供导向力,防止前挡板B跑偏。5、前挡板B后侧壁左、右端分别固定连接密封胶皮,且前挡板B左、右端的密封胶皮分别与所述底架上表面左、右侧设置的所述侧板侧壁弹性配合,防止物料泄漏到前挡板B前边。6、前挡板B后侧壁固定设置胶质密封条,且胶质密封条下端与所述钢板弹性配合,清理干净钢板上表面的物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前挡板A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绞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绞龙组件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架、2-前挡板A、3-侧板、4-树脂条、5-支撑座A、6-前挡板B、7-双向多节油缸、8-结构梁、9-绞龙组件、901-支撑板A、902-旋转轴A、903-支撑座B、904-旋转轴B、905-绞龙支撑轴、906-钢型绞龙、907-绞龙叶片、908-U形下料槽、909-支撑板B、910-液压马达、911-齿轮A、912-齿轮B、10-钢板、11-导向轮、12-密封胶皮、13-胶质密封条、14-树脂滑块、15-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1-4,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双动力快速卸货车厢,包括底架1、前挡板A2、侧板3、树脂条4、支撑座A5、前挡板B6、双向多节油缸7、结构梁8、绞龙组件9、钢板10和树脂滑块14,底架1上表面前部固定连接钢板10,钢板10上表面前部与前挡板A2下端固定连接,底架1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侧板3,且位于底架1左侧的侧板3前端与所述前挡板A2后侧壁左端固定连接,位于底架1右侧的侧板3前端与所述前挡板A2后侧壁右端固定连接,左、右侧设置的所述侧板3下侧壁前部分别固定连接树脂条4,且树脂条4底部与所述钢板10上表面固定连接,树脂条4上表面前部放置所述前挡板B6,且前挡板B6与所述侧板3间隙配合,前挡板B6底部固定连接树脂滑块14,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动力快速卸货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前挡板A(2)、侧板(3)、树脂条(4)、支撑座A(5)、前挡板B(6)、双向多节油缸(7)、结构梁(8)、绞龙组件(9)、钢板(10)、树脂滑块(14),底架(1)上表面前部固定连接钢板(10),钢板(10)上表面前部与前挡板A(2)下端固定连接,底架(1)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侧板(3),且位于底架(1)左侧的侧板(3)前端与所述前挡板A(2)后侧壁左端固定连接,位于底架(1)右侧的侧板(3)前端与所述前挡板A(2)后侧壁右端固定连接,左、右侧设置的所述侧板(3)下侧壁前部分别固定连接树脂条(4),且树脂条(4)底部与所述钢板(10)上表面固定连接,树脂条(4)上表面前部放置所述前挡板B(6),且前挡板B(6)与所述侧板(3)间隙配合,前挡板B(6)底部固定连接树脂滑块(14),且树脂滑块(14)与所述树脂条(4)间隙配合,所述树脂滑块(14)底部与所述钢板(10)上表面间隙配合,所述底架(1)上左、右侧布置的结构梁(8)之间沿前、后方向水平布置多组绞龙组件(9),所述绞龙组件(9)包括支撑板A(901)、旋转轴A(902)、支撑座B(903)、旋转轴B(904)、绞龙支撑轴(905)、钢型绞龙(906)、绞龙叶片(907)、U形下料槽(908)、支撑板B(909)、液压马达(910)、齿轮A(911)、齿轮B(912),支撑板A(901)左、右端分别与左、右侧布置的所述结构梁(8)固定连接,且支撑板A(901)上部与所述钢板(10)后端固定连接,旋转轴A(902)贯穿所述支撑板A(901),且旋转轴A(902)与所述支撑板A(901)选择连接,支撑座B(903)位于所述底架(1)后部,且支撑座B(903)左、右端分别与左、右侧布置的所述结构梁(8)固定连接,旋转轴B(904)贯穿所述支撑座B(903),且旋转轴B(904)与所述支撑座B(903)旋转连接,绞龙支撑轴(905)前端与所述旋转轴A(902)后端固定连接,绞龙支撑轴(905)后端与所述旋转轴B(904)前端固定连接,绞龙支撑轴(905)外部套设钢型绞龙(906),且钢型绞龙(906)与所述绞龙支撑轴(905)固定连接,所述钢型绞龙(906)前端与所述支撑板A(901)间隙配合,所述钢型绞龙(906)外部固定连接绞龙叶片(907),所述绞龙叶片(907)外部套设U形下料槽(908),且U形下料槽(908)的开口朝上,所述U形下料槽(908)上端与所述底架(1)上表面平齐,所述U形下料槽(908)前端与所述支撑板A(901)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U形下料槽(908)左、右端分别与左、右侧布置的所述结构梁(8)固定连接,所述U形下料槽(908)后端与所述底架(1)右端平齐,所述旋转轴A(902)前端固定连接齿轮A(911),所述支撑板A(901)前侧设置支撑板B(909),且支撑板B(909)左、右端分别与左、右侧布置的所述结构梁(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B(909)前端固定连接液压马达(910),且液压马达(910)的旋转轴贯穿所述支撑板B(909),液压马达(910)的旋转轴端固定连接齿轮B(912),且齿轮B(912)与所述齿轮A(911)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动力快速卸货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前挡板A(2)、侧板(3)、树脂条(4)、支撑座A(5)、前挡板B(6)、双向多节油缸(7)、结构梁(8)、绞龙组件(9)、钢板(10)、树脂滑块(14),底架(1)上表面前部固定连接钢板(10),钢板(10)上表面前部与前挡板A(2)下端固定连接,底架(1)左、右侧分别固定连接侧板(3),且位于底架(1)左侧的侧板(3)前端与所述前挡板A(2)后侧壁左端固定连接,位于底架(1)右侧的侧板(3)前端与所述前挡板A(2)后侧壁右端固定连接,左、右侧设置的所述侧板(3)下侧壁前部分别固定连接树脂条(4),且树脂条(4)底部与所述钢板(10)上表面固定连接,树脂条(4)上表面前部放置所述前挡板B(6),且前挡板B(6)与所述侧板(3)间隙配合,前挡板B(6)底部固定连接树脂滑块(14),且树脂滑块(14)与所述树脂条(4)间隙配合,所述树脂滑块(14)底部与所述钢板(10)上表面间隙配合,所述底架(1)上左、右侧布置的结构梁(8)之间沿前、后方向水平布置多组绞龙组件(9),所述绞龙组件(9)包括支撑板A(901)、旋转轴A(902)、支撑座B(903)、旋转轴B(904)、绞龙支撑轴(905)、钢型绞龙(906)、绞龙叶片(907)、U形下料槽(908)、支撑板B(909)、液压马达(910)、齿轮A(911)、齿轮B(912),支撑板A(901)左、右端分别与左、右侧布置的所述结构梁(8)固定连接,且支撑板A(901)上部与所述钢板(10)后端固定连接,旋转轴A(902)贯穿所述支撑板A(901),且旋转轴A(902)与所述支撑板A(901)选择连接,支撑座B(903)位于所述底架(1)后部,且支撑座B(903)左、右端分别与左、右侧布置的所述结构梁(8)固定连接,旋转轴B(904)贯穿所述支撑座B(903),且旋转轴B(904)与所述支撑座B(903)旋转连接,绞龙支撑轴(905)前端与所述旋转轴A(902)后端固定连接,绞龙支撑轴(905)后端与所述旋转轴B(904)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兆波张保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畅达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